传位的事情关乎整个朝廷康熙传位给谁,整个国家的命运,为了孙子传位儿子,变数这么大,康熙能如此儿戏吗?更何况,康熙疼爱的皇孙有很多,根本不止乾隆一个,而乾隆也基本不可能是那个最受重视的。

康熙传位给谁:康熙传位给雍正,是不是为了乾隆呢你怎么看

(康熙与弘历剧照)

康熙传位给谁:康熙传位给雍正,是不是为了乾隆呢你怎么看

说下所谓康熙看中乾隆的“牡丹台事件”。康熙六十一年春,后来的雍正皇帝,皇四子雍亲王胤禛请康熙到圆明园(康熙赐给胤禛的花园,后雍正即位后开始扩建,经历代皇帝发展成万园之园)牡丹台赏花。席间,胤禛表示康熙还没见过自己的两个儿子弘历和弘昼(康熙共有97个皇孙,没见过很正常),希望康熙见见他们,康熙欣然同意。一见到12岁的弘历,康熙惊讶异常,觉得他天资聪颖气宇不凡,交谈起来也是对答如流。次日,康熙特别派人来问了弘历的生辰八字,不久就将他带到身边抚养,直到半年多以后康熙驾崩。这就是乾隆即位后经常有意无意跟人说起,康熙如何看重自己,甚至暗示康熙就是为了把皇位交给自己才传位给父亲雍正的。

康熙传位给谁:康熙传位给雍正,是不是为了乾隆呢你怎么看

康熙有97个皇孙,把弘历养在身边,确实可以说明康熙对他的喜爱。但是,如果仅此就说康熙看重弘历为继承人,那就实在太荒唐了。因为康熙养在身边的皇子根本就不止弘历一个。至少同样受到康熙重视的还有弘皙和弘明。

康熙传位给谁:康熙传位给雍正,是不是为了乾隆呢你怎么看

(胤禵剧照)

先说说弘明。讲弘明不是仅仅代表弘明一个人,而是包括其他十四阿哥胤禵的儿子。康熙五十七年,十四阿哥胤禵被封为抚远大将军,以大将军王身份,代天子出征,前往青海平定叛乱。此次出征规格之高前所未有。胤禵爵位仅仅为贝勒,却用天子仪仗,在京文武官员和所有宗室成员(包括爵位高于胤禵的亲王、郡王、贝勒们)全部出城门送行。而胤禵走后,乾隆就将胤禵的几个儿子养在身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弘明。在康熙五十八年,康熙竟然亲自为弘明操办婚礼,规格比照亲王之子,这种待遇也是一般宗室想都不敢想的。

(弘皙剧照)

然后更明显的是废太子胤礽的长子,也就是康熙的长孙弘皙。这是真正康熙从小宠到大的孙子。生于康熙三十三年,比弘历年长十七岁。从小被康熙养在身边,非常宠爱。即使在其父胤礽被废后也没有受到牵连。仍然在康熙身边享受着皇长孙德待遇。甚至有传言,康熙曾经因为喜爱弘皙想三立胤礽。而且康熙对弘皙也是处处保护。康熙五十五年,有工匠为弘皙按照大内样式打造珐琅火链,这种问题非常严重,可以上纲上线到谋逆的程度。但是康熙只是将工匠带枷杖笞后流放,对负责宫中制作的养心殿监督处以看管不严的罪责,却没有对弘皙有一丝一毫哪怕象征性的处罚。

还有一个说康熙有意让弘历继位的证据是朝鲜的《李朝实录》,里面记载了朝鲜使臣听到的传言,康熙临终时,召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由此说明弘历是康熙心目中的接班人。但是,同样在这段记载中还有这么一段:“废太子皇长子性行不孝,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看看,弘皙是康熙所钟爱的。康熙既然没有因为钟爱弘皙而三立胤礽,又怎么会因为喜欢弘历而立胤禛呢?

而弘皙后来的遭遇也非常奇怪。雍正一继位就封了弘皙为理郡王,雍正六年又晋升理亲王。弘皙还在奏折中称雍正为皇父。在雍正大肆打压兄弟们的时候,弘皙居然步步高升。而到了乾隆朝却又正好相反。乾隆对被雍正打压的叔伯们纷纷平反,对所有宗室都表现得宽容大度,唯独对弘皙“心狠手辣”。乾隆四年,乾隆以弘皙心怀异志为罪名,将其夺爵,革除宗籍,改名“四十六”,永远圈禁,三年后弘皙死于禁所。乾隆此举,堪比雍正处置胤禩、胤禟,夺爵除籍改贱名,最后圈禁至死。对宗室成员这样下手在乾隆朝绝无仅有。甚至为此事还连累了一批宗室成员。雍正留下的顾命大臣之首庄亲王允禄被剥夺了亲王双俸,还有众多堂兄弟或圈禁或夺爵或罚俸,朝野震动。乾隆独独为什么要对弘皙如此狠毒?其实只能理解为他深深感到弘皙对自己的皇位产生威胁。经过了整个雍正朝的十三年弘皙尚能如此,可想而知,在康熙末年,弘历在祖父心中的地位可能高于弘皙吗?

弘皙在康熙身边养了二十几年,弘明等胤禵的儿子也在康熙身边呆了四年,乾隆仅仅呆了半年,到底有什么优势?况且,乾隆只有十二岁,今后的人生怎么发展谁知道?康熙能赌他的未来吗?更何况,一旦雍正即位,谁能保证雍正一定传位给弘历?万一雍正更喜欢弘时、弘昼,以及康熙年间还没出生的弘曕,传位给他们了呢?

(乾隆之母熹妃也是身份成谜)

所以,所谓康熙看中乾隆的说法,无外乎两种可能,一是雍正制造舆论,让自己的即位理由更充分,二来就是乾隆的自吹自擂。其实乾隆胡说八道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连他自己的出生地,他都在不同场合说出过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版本,一会儿说出生在雍和宫(康熙年间的雍亲王府),一会儿说出生在圆明园。乾隆的生母熹妃(电视剧中的甄嬛)究竟是什么身份也有争议,不同的档案有的写的是钮祜禄氏,有的写的是钱氏。故而,乾隆的故事,听听也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