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非常经典,广受大众喜爱的电影俄罪犯用勺子挖隧道越狱。
安迪在一个雷雨天,逃出了肖申克监狱。他到了海边,买了一艘渔船,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轰轰烈烈的逃狱,难道没有人查他吗?其实不是没人查,就算有人要查,也无从查起。
安迪逃狱后,并非用自己的名字安迪出狱以后,穿着笔挺的西装,非常有精神地走进了银行,取走了一部分钱。
这个钱是典狱长的黑钱,这个钱的户名是安迪利用社保系统的漏洞,凭空捏造出来的一个人。
证件齐全,也无人知道这个“人”长成什么模样,但是“他”又合理且真实的存在。所以根本没有人怀疑他是犯人。
安迪用一个捏造的人出行,而真正的安迪也凭空消失了。
取完钱以后,安迪开着车就出境了,在海边过着他曾经梦想的生活,买一艘二手的渔船,出海捕鱼,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谁又能查到他呢?
安迪扰乱的所有可以追查他的途径逃狱的时候,安迪穿着囚衣,带着肥皂和密封袋以及典狱长的西装和鞋子。
安迪爬过了500米的臭水沟,再跳进河里,站在河里,任凭大雨淋着。他脱掉了囚衣,用了香皂,换上了典狱长的西装和鞋子。
如此,大雨冲刷之后,把一切关于有他气息的味道都破坏了。在河里,大雨滂沱,小河里的水也湍急,即便是警犬,也无从找到他逃跑的路径。
所以,当警务人员追查的时候,他们在警犬的带领下 ,也只能到安迪扔囚衣的地方。他们也只能找到安迪的囚衣、那个已经磨得很小的锤子等物件。
逃狱时,安迪举报了典狱长等人贪污的罪行逃狱成功后的安迪,在银行取走钱的时候,也让银行工作人员帮他寄出一份资料。这份资料就是典狱长贪污罪行的证据。
当他正在逃狱的同时,肖申克的领导管理人员正在面临着一次大检查。如此重大的贪污案件,也引发了各大媒体的争先报道。
安检局的人一门心思都在查这个大案子,顾不得逃狱的人,他们要尽快破案,给纳税人一个交代。
如此,安迪成功逃狱以后,不是没人查,是无从查起。即便当时有人追踪,也无果。然后碰见肖申克监狱管理人员大换血,也就不会查了!
六十年代看守所里面犯人吃什么
这个问题很有年代感,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年代,伴随着三年自然灾害和一段特殊时期。整个六十年代的生活状况,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艰苦的。
人们的生活水平整体上处于“穷”的状态,城市里可能情况稍好些,最起码有按时按点的粮食供应。广大的农村就相对比较困难,能填饱肚子就已非常满足了。
那当时的看守所里的犯人吃什么?看守所是看押审判、判刑之前的犯罪嫌疑人的机关。首先我们要明白,看守所是改造与看押犯人的地方,而不是享福的地方。
如果犯人的生活太过优越,则他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的。因此,六十年代看守所的生活水平是比较低的,毕竟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裤腰带设法渡过难关。
在说六十年代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现在看守所里犯人都吃什么。尽管每个地方的看守所的规则不尽相同,但犯人每天的日常生活都差不多,几乎都是一日三餐。
早饭一般在七点进行,主食是粥或米饭,副食有咸鸭蛋、榨菜和豆腐乳,北方一般都配有馒头。中午饭和晚饭一样,基本是白饭和青菜冬瓜,隔一天有一顿肉。
犯人可以加菜,但是要掏钱,牛奶、快餐面和水果都可以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看守所的犯人吃饱是没有问题的,但离吃好还差一些,毕竟是进来改造的。
不可能大鱼大肉的伺候你。六十年代看守所里犯人的生活,自然不能与现在相比,更不能用钱去买东西吃。那时的吃饭都是采用大锅饭的形式,看守所也一样。
生活水平只会比外面差,六十年代前两年属于三年大饥荒时期,那是一个让现代人都感到恐惧的年代。大部分人在饥饿线上挣扎,农村的每个人都是面黄肌瘦。
听爷爷讲过,村里的人经常喊饿,没有粮食吃。全国都是这样,看守所里的犯人能好到哪儿去。为了更直观一些,下面介绍一下当时城市里有工作的人的生活。
三年大饥荒后,许多工厂职工都被下放回农村。一个矿厂学徒两年的工人,月工资大概是35元,中专生毕业的仅有30元。这个钱是要养活一家老小五六口人的。
粮食是严格按定量用粮本或粮票购买,每月大概是27斤到45斤不等,没有工作的家属和12岁以上的小孩都是每人25斤,食用油部分大人小孩,都是每人半斤。
这些定量的粮食中,有30%的粗粮,主要以山芋干、玉米面为主。三年饥荒时期,大米和标准面停止供应,取而代之的是荞麦面、山芋干和不去麸皮的小麦面。
猪肉是每人每月半斤,价格是八毛一斤。豆腐每人每月两斤,白糖每户每月半斤,其余东西很少供应。冬天供应腌制的白菜和萝卜,夏天则以辣椒、韭菜为主。
当时上班的人带饭蒸着吃,配菜就是咸菜。六十年代的生活必需品均实行计划供应,对大多数的城市家庭来说,很难满足人们吃饱的要求,广大农村就更困难了。
看守所中犯人的生活,要能赶上职工的白饭配咸菜,那就好的不得了了。但在现实中却是不可能实现的,那时候的农村人的主食是啥?是黄玉米面馍和黑荞面馍。
这两种馍能顿顿有,就算是条件比较好的,至于副食类的物品,想都不要想。小时候听老人说,七十年代他们去修大坝,吃的是大锅饭,玉米馍也是定量供应。
很多人因吃不饱,在干土方活时晕倒。还有一些人为了吃饱,竟偷偷的跑到灶房去偷拿玉米馍,不少人因此被抓住批判。老人每次讲到此处,都会默默留下眼泪。
于此可见,六十年代的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饭,能吃上麦面馍,那就更过年一样的高兴。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会想到看守所里犯人的生活水平了。
毕竟整个时代都是那样,看守所的生活水平只会差不会超过人民群众的水平。所以说,白饭配咸菜的奢侈生活是不现实的,那样肯定起不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综上,虽然无法确切的知道当时看守所里犯人吃什么,但大的范围还是可以摸清的。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看守所里能供应上玉米面馍和玉米糊糊,已相当不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