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悖论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节俭悖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则会减少消费,从而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节俭悖论关系推导
封闭经济体下,总需求Z = 总产出Y
Z=Y= C + I + G
C:消费
I:投资
G:政府支出
从简单的等式关系可以看出消费的变动与总产出呈正向关系,若消费增加,则总产出将会上升,国民收入上升;消费的下降,总产出将会下降,国民收入将会下降。
否定节俭悖论的推导节俭悖论提倡消费,减少储蓄,以提高总产出,进而提高国民收入。然而,节俭悖论并未考虑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其推导如下:
私人储蓄等于总产出扣除税收和消费后的余额,等式表达为:
Sp = Y - T - C
由于Y= C + I + G
所以 Sp = C + I + G - T - C
Sp = I + G - T
或 I = Sp + T - G
由于政府储蓄等于税收(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支出,表达为
Sg = T-G
代入上式: I = Sp+Sg
由于社会总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表达为
S=Sp+Sg
因此: I = S
即在封闭经济体下,总投资等于总储蓄。
由于消费与储蓄是反向关系,消费增加(减少)则储蓄下降(上升),相应的,投资就会减少(增加)。所以,节俭悖论并不能简单成立,消费与储蓄(投资)之间存在反向关联关系,并且均能促进总收入的上升,具体对总产出的贡献程度,要看其之间的弹性系数来决定。
35-40岁的人,都在干些什么
温水中的青蛙;
企业的骨干;
转行的探索者。
35、40岁的人无外乎就这三个状态。
中年危机是存在的,无可回避的事实。35、40岁的人,在职场上普遍缺乏竞争力,导致原来的职位保不住,新的工作没着落,即使跳槽成功也呆不久,转行缺乏方向。
又因为家庭的压力,导致眼看着生活要从原来的阶层上跌落下来。
中年危机的产生,有客观的原因,并且我认为客观原因的作用比较大。
1、年龄与人口劣势。
尽管现在不停在说中国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但这更多的体现在低端行业和低端岗位上,比如制造业和服务业。对于中高端职场来讲,反而是相反,这部分劳动力有过剩的现象。
一方面是每年大学生的扩招,导致毕业生就业市场饱和;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依然有14亿人口,从1978年左右开始的计划生育,到现在停止的时候,当年的独生子依然是在人口基数最大的时候出生,也就是到现在正好中年。
这种现象,恐怕在这批人的有生之年看不到过多的解决方案,除非国家政策开拓更多就业区域,同时这批人能果敢地去响应,比如西部大开发2.0.
2、行业劣势
任何一个国家大部分的行业和工作岗位,都是金字塔形,基层最大,越往上越少。
这就意味着,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年人没法下沉到低层次,而向上的位置本来就很少。并且大部分行业并不需要高精尖的技术。再加上年轻高素质人口挤压的时候,这部分中年人就会失去竞争力。
3、期望劣势
职场上,一个公司对中年人的期望和年轻人不一样,要远远高。
中年人无论在原单位还是跳槽到新公司,招聘者都期望你能按照常理去承担一个性格成熟、经验丰富、人脉多样的人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达到比年轻人更高的、独当一面、力挽狂澜的期望。
然而这种期望其实远远高于大部分人的能力。因此很多中年人跳槽越跳越差,不是用人单位差,而是没有达到原来的招聘期望。
如何解决这种中年危机?其实总得来说,非常困难,也没有成熟方法,只能提出一些方向性的建议。
第一个建议,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职场上能成功的只有三种人:
1、高级技工——掌握核心技能、高等技术、操作高等工具
2、超级明星——在职业上有卓越的贡献,比如超级架构师等等
3、资本家——掌握着资本,也就是钱,比如投行的人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基本不是第三种人,而如果现在没有做到第二点,那么就只能向第一种人去努力。
分析一下到底你所在的行业有什么技能、工具、技术是不可动摇的,你需要往这个方向去努力,成为高级技工。
而如果自己所在的行业,并没有这种东西怎么办?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建议:
第二个建议:关注自己的长远价值,尝试转行
长远价值在中年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深刻。中年成承担的责任远不止职场,还有家庭、还有自己的后半生。
因此这些价值在人生后半段如何与职场平衡,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虽然现在工作的不顺与跳槽的失败,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活滑坡,但是此时必须静心下来好好想想:
自己所在的行业,有没有核心技术或技能?
自己的再次跳槽能否带来质变?
自己真的喜欢现在的工作和状态吗?
自己的家庭和身体能否承受现在的状态?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转行就必然是唯一的选择,否则只会越陷越深。
20年在职场蹉跎,多数人并不能回答诸如“我是谁”、“我的能力是什么”、“我想要什么”这种终极问题。而这些问题只能在一点点的实践和尝试中去摸索、感悟。
此时的中年人,需要以最小的代价去进行多种可能性的测试,做副业、发展爱好、甚至响应国家政策摆地摊。
在这些代价小的实践中找到后半生的方向,发现自己的激情和本就存在但从未重视的能力。
20年职场老兵,同样40岁的中年危机承受着,真心的回答。
欢迎评论和关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