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古装电视剧时,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桥段。穿古装的人,无论是去医院要药还是去餐馆吃饭,在消费浪潮过后,总是会拿出白色的银币来付账。很久以后,他们总是认为古人使用的货币是银,。

自秦朝以来,铜金属货币即铜币在民间广泛流通。唐朝建立后,它很快颁布了自己的铸币政策。

据《旧唐书》记载:“武德四年(621年)7月,弃五铢,用开元通宝。直径八点,重两铢四盎司。产品重量十字一或二,千字六公斤四盎司。”

开元通宝的铸造和流通确立了铜币作为流通货币不可替代的地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类的钱币,如唐代的元宝、千泉等。

只要你有足够的钱,交易就不会成为问题。然而,如果有一天他们丢了钱袋,手里只剩下一条新买的丝绸,唐人还能快乐地消费吗?

由于丝织业的迅速发展,唐朝实行了“钱与丝”的货币制度——钱是铜钱,丝绸是丝绸的总称,包括织锦、刺绣、丝绸、丝绸等。

9月19日的诏书中记载,开元20年:“丝绸、丝绸、布料、杂货等。所有交易都很常见,……无论是货币还是商品。”

《通则》还记载了当时以纺织品为税种的情况:“年代为2500多万石、2500多万布、丝、棉、2500多万匹马、200多万元钱。”

此外,唐代各种丝绸的制度和管理都非常完善,对丝绸的大小和长度都有规定,以便定价和兑换。

唐玄宗时期,这种将实物和金属结合在一起的多货币体系,甚至发展成为以丝绸和货币为基础的流通机制。可以看出,丝绸作为一种货币在唐代很受重视。

对于唐代使用丝绸作为货币的操作,我的朋友们可能会有点困惑。柔软的丝绸可以成为官方货币。我们熟悉的白银也在广泛传播吗?

不太可能。虽然唐代有许多银币和银器,但当时银币并不是一种大型货币。

事实上,直到晚唐,白银才经常被用作对外大宗贸易的支付手段。在那之前,银是用来做什么的?

作为贵金属,银和金主要用于制作器皿和绘画图案。与铜币不同,唐代的金币和银币主要用作礼物和礼物,不经常在市场上流通。

例如,唐玄宗喜欢奖励他的大臣。在唐代,有一种在重大节日向功臣捐款的制度。玄宗每年都在城门招待所有的官员,并把钱作为奖励。

据《唐玄宗本纪》记载:开元元年(713年)9月,宴王及其官吏在城天门,命令左右两派下楼散钱。徐仲舒手下五级以上的官员和所有三级以上的部门都在竞争。“

著名诗人张虎也说过:“龙说,宴席在天门之下,所有官员都在楼下拾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