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早期打仗非常讲君子风范,一般击溃敌人后不会赶尽杀绝。
  晋楚邲之战的时候,晋国被打败了,晋国人逃亡时有战车陷在坑里走不动了。
  楚国人一看乐了,教晋国人抽出车前横木,才从坑里出来,没逃两步马又盘旋不能前进,楚国人又教他们拔掉兜风的大旗扔掉多余的重物,这才顺利逃走。
  晋军感觉脸上挂不住,一边逃一边转过头来说:“哼!我们可不像你们有这么丰富的逃跑经验。”

 
  秦始皇规定天子自称是朕,秦始皇之前呢,天子自称是“余一人”,至于孤和寡人,是诸侯王的自称。

 
  君主自称寡人并不是孤家寡人的意思,而是寡德的意思,警醒自己德行还不够好。

 
  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中国时,其实还剩一个卫国没有灭掉,因为当时卫国已经只剩一座城并且投靠秦国已久,直到秦二世时才将卫君贬为庶人。
  于是卫国成为持续时间最久的诸侯国,从公元前1115年分封起至公元前209年,持续了907年。

 
  虽然七夕和元宵都声称自己是中国版的情人节,但真正称得上是中国版情人节的节日叫上巳节,日期是三月初三,在这一天男女相约出游,互赠芍药。

 
  西汉最鼎盛的时期,既不是文景之治,也不是武帝时期,而是汉宣帝时期。
  汉宣帝时,无论经济、疆域、国际影响力都达到西汉巅峰,并且宣帝时建立了西域都护府,正式将新疆地区纳入版图。

 
  和尚不能吃肉喝酒,一开始不是佛经要求的,而是佛教狂热爱好者梁武帝萧衍下诏禁止的,后来才慢慢变成佛教习惯。
  有说楞严经里有记,那已经是梁武帝禁酒肉几百年后的事了。

 
  武则天虽然是唯一一个女皇帝,但是想拥有皇帝权力并不是需要“称帝”,而是要“称制”,即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命令,也即实际掌握政权.
  与女皇帝只差个名份。
  这样来算的话,临朝称制的女性,至少有一打。

 
  四川人近代才吃辣的说法其实是不对的。
  四川人喜欢吃辣的确历史悠久,辣椒虽然是明代传入中国的,但不代表着没有辣椒就没有辣味。
  在辣椒之前,提供辣味的是芥姜、葱蒜以及茱萸。
  东晋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里明确说了:(川人)其辰值未,故尚滋味;德在少昊,故好辛香。类似说法也多见于其他文献。
  ps:
  有人纠结辛和辣是不是一回事,这个没什么可纠结的,就是一回事。
  《广雅》:辢(辣),辛也。
  《声类》:江南曰辣,中国曰辛。
  《通俗文》:辛甚曰辣。
  《新华字典》:辣:像姜、蒜等的刺激性味道。

 
  唐朝时,叫爸爸要叫爷爷、阿爷或者哥哥,叫哥哥要叫阿兄,叫爷爷要叫阿翁。
  另外,不要叫某大官为大人,因为大人也是爸爸的意思,每次看到狄大人就不忍直视。

 
  高句丽和高丽基本没有关系,高句丽由高句丽族建立,其政权被唐朝灭亡后,绝大多数高句丽人被迁入内地,消失在汉族的汪洋大海之中。
  而高丽起源自半岛南端,建国后借用了高丽这一称呼。

 
  大多数朝代对皇帝的称呼是圣上、陛下、圣人、皇上,而宋朝普遍叫“官家”。
  除了在电视剧里,皇帝日常口语自称很少用朕,基本还是用吾、我等。

 
  古代也是有官方节假日。
  宋代最长,全年假期达到了上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