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酒后失礼
  因是故交,杜甫与剑南节度使严武见面时很随意,他经常连帽子都不戴,这在当时是极其失礼的举动。传说,杜甫在一次酒醉之后坐上严武的座位,瞪着严武说:“严挺之还有这样的儿子!”在当时,直呼别人父亲的名讳是大忌。看来,杜甫此举完全是借酒发疯了。

险些被害
  虽然严武对杜甫一向友善,对于他的失礼也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身为一方军阀,严武以脾气暴躁而闻名,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而杀人。杜甫经常冒犯他确实危险。
  有一天,严武被惹怒了,召集部下准备去杀了杜甫,要不是严武的母亲及时搭救,恐怕今天就读不到“青春作伴好还乡”这样的诗句了。

卖药为生
  杜甫曾经生活窘迫,迫不得已卖药维持生计。此后,他还在甘肃卖药,并亲自灌溉培育各种药草,他的妻子也参与制药。杜甫最后一次卖药是在59岁,那时他已经到了贫困潦倒的境地,甚至只能住在船上。
  在湘江下游的潭州,老弱多病的杜甫在渔市上摆着药摊,以维持一家生活。这一年的冬天,杜甫便与世长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