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不是九个王爷吃了发酵粉,集体膨胀。
   九子夺嫡是说书先生编的噱头。
   它在历史上叫“康熙废储”!
   九个皇子都是配角,主角是他们的爹!

 
   首先,嫡子的位置不是由皇子夺来的。
   嫡子的位置是他娘给的,所以用不着夺,也夺不了。
   因为你没办法把皇后的儿子塞进别的娘娘肚子里再生一次。
   嫡子是皇后的儿子,是皇帝正妻的孩子。那怕他犯了大罪,死也不会改变这一点。
   其次,说是九子夺嫡,其实参赛选手也就四人,其他皇子都是属于场外打call,买马投资,和那些臣子并没有什么不同。
   康熙废储,分为三场:
   第一场:大阿哥PK太子
   第二场:太子PK八阿哥
   第三场:八阿哥PK四阿哥
   最后胜利者,谁?
   康熙!!!
   是的,你没看错。

 
   对一个人来说,最可怕的事是什么?
   人没死,钱没了!
   对一个老皇帝来说,最恐怖的事是什么?
   驾没崩,权没了。
   通过二废太子,朝廷的党派基本也被打成散蛋。
   康熙终于不用担心晚年被人暗杀或者逼宫。
   话说第一次废太子的导火索就是康熙怀疑太子想暗杀自己。
   铁帽子王算是大清王爷的终极目标。
   可经过皇太极、顺治和康熙三代不断对铁帽子王的打击,铁帽子王的日子过得一年不如一年,还不如皇帝的心腹大臣。
   这也客观逼得皇子们为了自己的前途,必须要提前投资,选边站。

 
   再次,康熙废储是刚需。
   康熙立储是大清头一遭,也是唯一一个,这是大清入关后皇权战胜了旗权的结果。
   可时间久了,别说九子,就是剩下两个儿子,一样是要废太子的。
   没办法。
   康熙活太久了,太子不仅等出蘑菇,都憋出蘑菇云了。
   康熙废太子,废了两次,都是因为结党营私!
   第一次是因为索额图;
   第二次是太子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
   这不能怪大臣,皇帝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下岗。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人家这一朝没赶上,想赶新一朝的天子心腹,上进一点有错吗?
   皇子是臣弟,也是臣,上进一点有错吗?

 
   最后,九龙夺嫡说得那么热闹,你要往前看。
   九龙夺嫡和之前几个皇帝/大汗继位比起来,都是小孩子过家家。
   不就关了起来吗?
   你媳妇还是你媳妇,你死了,媳妇给你守着,绝对不让你绿!
   人家豪格的媳妇都进多尔衮的被窝了。
   顺治看着嫂子变成婶子,他说啥了吗?
   啥也不说了!
   自己额娘差点(可能已经)都搭进去了。
   要知道之前满清汗王继位,不闹点事,那就说明这个继位不够味儿。
   闹事是不够,还得闹心,扎心更好,见血就当开门红!
   皇太极继位,努尔哈赤的大福晋阿巴亥,也就是多尔衮的娘殉葬了。
   皇太极继位后,四大贝勒,除了坚决拥护皇太极的代善,其余没有一个善终。尤其是莽古尔泰,战死沙场,一样被剥夺爵位。
   顺治继位,多尔衮为代表的两白旗和豪格为代表的两黄旗快把皇宫吵翻了,最后是两黄旗佩剑上殿才让福临继位。
   豪格打了胜战回来,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事后被幽禁,死于狱中。
   多尔衮被挫骨扬灰,大家也听厌了。
   康熙继位,顺治和孝庄特定设了四大辅臣,还让他们集体发誓:
   兹者,先皇帝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为庸劣,遗诏寄托,保翊冲主。索尼等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馈遗,不结觉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复为身谋,有讳斯誓,上天殛罚,夺算凶诛。

 
   你现在知道顺治和孝庄对那些旗主有多PTSD了。
   四大辅臣,除了索尼,无一善终。
   要是把索额图的结局算上,四大辅臣全灭。
   这样一对比,雍正已经是很厚道了。
   不就是抑郁而终吗?
   爱新觉罗前辈集体表示慰问。
   从汗位推举到立嫡立长,再到秘密立储,满清皇帝继位是越来越安静,国运也越来越差。
   所以还是得闹啊~


   康熙坐在主席台上,丢下了几副拳套。
   “你们谁打赢了,这皇位就归谁。”
   大家打得半死不活了,康熙的肌肉暴力撑开了衣服,带着指虎走进了角斗场:
   “嘿嘿,是朕的”。

信息来源:历史老师王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