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元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临终时,安排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共同辅佐少主曹芳。
   《三国志·曹爽传》:帝(曹叡)寝疾,乃引爽入卧内,拜大将军…与太尉司马宣王(司马懿)并受遗诏辅少主。
   曹芳继位后,曹爽欲望开始膨胀,先后踢开了郭太后和司马懿两块绊脚石。
   将郭太后软禁于永宁宫——别四处瞎嘚啵了,老实待着养老吧。
   司马懿呢——迁官为太傅,虽位列三公却无实权,乃明升暗降尔。
   为避祸,司马懿借机称病不朝,闲居家中多年。
   从此,曹爽一手遮天,朝堂尽为其兄弟及亲信爪牙把持。
   《资治通鉴》:大将军曹爽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多树亲党,屡改制度。
   作吧,不作不死。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少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祖,顺便春游狩猎。
   曹爽不顾“智囊”桓范谏阻,其兄弟及众亲信一窝蜂也全跟着去了,京都洛阳为之空虚。
   出此昏招,曹爽脑袋绝对是进水了。
   曹爽等前脚刚走,司马懿随后便起兵控制京都。
   事已至此,桓范劝曹爽引皇帝到许都,征调天下兵马勤王,或有转机。
   可曹爽驽马恋栈豆,仍痴想作一富家翁。
   桓范知大势已去,不由仰天长叹:“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
   曹爽,妥妥滴一头蠢猪!
   结果,确如桓范所言,曹爽及其党羽被司马懿团灭。
   受牵连者众,嘁哩喀喳,五千余脑瓜纷纷落地,洛阳城血流成河…
   从此,曹魏政权尽归司马氏之手。
   故,世人多认为:“魏之亡,始自曹爽之诛。”
   其实,魏亡绝非曹爽一人之过?
   还有谁,该对魏之亡负责?

 
   其实,司马懿之野心,曹操早有察觉。
   在《三国演义》第91回,太尉华歆说,
   先时太祖武皇帝尝谓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
   此预言,绝非罗贯中虚构之语。
   《晋书·宣帝纪》如是载:
   “魏武察帝(司马懿)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说,曹操察觉司马懿有野心,且听说其有“狼顾之相”,想亲自检验一下。
   何谓“狼顾之相”?
   身子虽原地不动,而脑袋却可如狼一般向后转180度。
   这天,司马懿正埋头走路,曹操在其后冷不丁大喊一声:“司马懿!”
   司马懿下意识猛回头,竟真做出了这一高难动作。
   传言果然不虚,老曹深恐司马懿有不臣之心。
   至此,问题就来了。
   曹操明知司马懿有不臣之心,为何不早点除去这一隐患?

 
   原因有四。
   其一,司马懿之父司马防,对曹操多有举荐之恩。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官;后为洛阳北部尉。
   曹操之所以能迅速升迁,多赖司马防举荐之功。
   彼时,举荐是一份比较重的恩情。
   据《三国志集解》记载,刘备曾推荐袁谭为茂才,后刘备被曹操击败走投无路,袁谭毫不犹豫将其引见给父亲袁绍,以报当年举荐之恩。
   其二,曹丕和司马懿一对好基友。
   早年,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铄四人并称为曹丕“四友”,而司马懿与曹丕关系更铁。
   在曹昂、曹冲等人相继去世后,曹丕和曹植便展开了魏王世子继承人的争夺战。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在司马懿等鼎力帮助下战胜曹植,曹丕终于被立为魏王世子。
   至此,司马懿地位越发尊崇,曹丕便成了其重要护身符。
   与其对应的杨修,便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之罪收杀。
   其三,曹操有些顾忌司马家族的势力。
   司马懿出自河内望族,其掌门人为司马防,防生有八子,人称“司马八达”,司马懿为其次子。
   曹操若想除掉司马懿,必然与司马家族发生冲突。
   为站稳脚跟,不管是曹操还是曹丕,都需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马防去世,不久曹操也去世了,他已无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付司马懿了。
   其四,司马懿向来谨小慎微,从不留下任何把柄,也是可平安原因之一。
   不过,老曹还是提醒曹丕要提防司马懿,防他日后为祸。
   如,《晋书·宣帝纪》载:
   (曹操)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当然,曹操在时,司马懿绝对不敢搞政变。
   曹丕、曹叡在位时,司马懿也是不敢的。
   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71岁,已土埋脖梗儿了。
   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几人之生年。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人。
   曹丕(187-226年),字子桓,即魏文帝,享年39岁。
   曹叡(204-239年)字元仲,即魏明帝,享年35岁。
   曹丕比司马懿,小了8岁。
   而曹叡呢,小了整整25岁。
   可高平陵之变时,别说曹丕早挂了,连小曹叡也挂了12年。
   乖乖,曹操的子孙咋都这么多短命?
   是家族遗传吗?
   上查其祖上三代,可窥一斑。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之草创者,享年65岁。
   其父,曹嵩(?-194年),虽生年不详,194年又死于徐州刺史陶谦部将张闿之手,根据曹操生年推理,其被害时应50多岁;若正常死亡,活到60岁不成问题。
   其祖父,曹腾(100年-159年),享年60岁。

   人生七十古来稀,曹家三代皆可活60岁以上已算高寿了。
   可见,曹丕、曹叡短命与其家族遗传基因无关。

 
   不过,曹操有一嗜好,被子孙传承发扬的很好。
   啥?
   老曹好色,还是一超级“人妻控”。
   爱江山更爱美人!
   关于老曹好女色的那些破事儿,已周所周知,不再赘言。
   有其父必有其子。
   曹丕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复通西域,繁荣建安文学,正经事没少干,但私德着实不咋的,跟他爹老曹一个德性,也好女色。
   在《三国演义》第33回中,曹丕乘乱纳甄氏,为一佐证。
   甄氏,本为袁绍次子袁熙之妻,一绝色美女。
   官渡之战时,曹丕先曹操一步抢走了她。
   相传,曹植也曾暗恋她,曾为其写过《感甄赋》: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曹叡登基后,改《感甄赋》为《洛神赋》,流传千古。
   此段史实,裴注引《魏略》及《资治通鉴》等史书皆有记载,绝非罗贯中泼污。
   如,《资治通鉴》:
   “太祖之入邺也,帝为五官中郎将,见袁熙妻中山甄氏美而悦之,太祖为之聘焉,生子叡。”
   又如,东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如是载: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
   说,黄初七年(226年)初夏时节,曹丕病重卧榻,卞太后前去探视。
   卞太后,即曹丕之母,曹操之妻。
   老太太一进门,嘿,值班的,侍奉的,咋一个个美女皆是熟面孔,全是老公之旧爱。
   卞太后惊问:“你们啥时过来的?”
   “正伏魄时过。”宫人们答。
   伏魄,旧时指人之将死,拿其平时所穿衣服到门外招魂,让魂魄归位,亦叫复魄。
   宫人话中之意,曹操一息尚存,身处弥留之际,儿子曹丕已将其女人照单全收,统统划拉进了手。
   卞太后听罢大怒,痛骂病中的曹丕:
   “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
   你个禽兽不如的龟儿子,真特么该死。
   卞老太太言出必行,直至曹丕去世,也没再去探视亲儿子一眼。
   此丑事,曹丕多为后世诟病。
   《世说新语》虽为野史,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于是,荒淫便成了曹丕甩不掉的一个标签。
   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石榴裙下乱葬岗。
   曹丕短命,自在情理之中。

 
   为何曹叡才活了35岁?
   黄初二年(221年),曹丕与甄氏感情破裂,宠郭贵嫔,遣使至邺城赐死甄夫人。
   此事,《资治通鉴》《魏略》以及《汉晋春秋》皆有记载。
   母亲甄氏之死,对曹叡打击甚大,一个富家子秒变一棵草。
   从此,曹叡处事低调隐忍,身边连一知心人也没有,还时常承受后妈郭女王的刺激。
   可想而知,这对一位少年来言,该有多残酷。
   不过,没几年曹丕也去世了,临死前才确定曹叡为太子,安排曹真、陈群、司马懿等为托孤大臣。
   陈寿《三国志·明帝纪》: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
   可曹叡刚一登基,诸葛亮就送来了大礼,拉开了五伐中原之序幕。
   这妥妥是欺负曹叡年轻。
   诸葛亮这次北伐,给曹魏造成了空前震动,曹叡不得不亲征,坐镇长安。
   不料,曹叡前脚刚走,京城洛阳内就谣言四起——曹叡被诸葛亮大军杀了,朝野为之震动,连郭女王也已运作让曹植登基。
   好在,曹叡及时赶回,才平息了谣言。
   是时,曹叡内忧外困:
   内,有诸臣及郭女王对其质疑;
   外,有诸葛亮欺负其年轻,不时犯边…
   不过,随着诸葛亮北伐失败,曹叡以其出色表现取得了认可,才算坐稳了龙椅。
   从此,曹叡开始逐步收权,并获得了成功。
   其间,司马懿虽牛,多次打得诸葛亮灰头土脸,可曹叡想用就用,想弃就弃,他连个屁也不敢放。
   青龙二年(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曹叡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不料,随着外部压力消失,曹叡竟开启了疯狂模式...
   曹叡不顾大臣杨阜等劝阻,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选美女数千人充斥其中,常去潇洒走一回!
   如,
   《魏略》:自贵人以下至尚保,及给掖庭洒扫,习伎歌者,各有千数。
   谁也没想到,曾励精图治的曹叡,自诸葛亮死后,竟会荒淫如此。
   也许有人会质疑,曹叡这么折腾,其皇后就不管吗?
   当然,管啦!
   景初元年(237年),曹叡曾举办过一次paty,有上百嫔妃参加。
   皇后,母仪天下,自然不能参加此等欢宴。
   故,曹叡瞒着皇后,私下里偷着乐呵。
   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翌日,皇后获悉此事,探问:“陛下,昨晚玩得可开心?”
   曹叡羞恼不已,认为随从泄密,嘁哩喀喳,砍了随从十余人,后又降旨,赐死皇后。
   此段史实,《资治通鉴》有相关记载:
   后知之,明日,谓帝曰:“昨日游宴北园,乐乎?”帝以左右泄之,所杀十余人。庚辰,赐后死。
   可想而知,曹叡即使铁打的身子,也架不住如此折腾!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油尽灯枯,仅5年时间,便挂了。
   时年,曹叡35岁,而司马懿已年愈60岁。
   彼时,司马懿往镇关中,途中其见诏书火速回京,四百多里,一夜而至。
   连夜进宫见驾,曹叡执其手以托后事。
   《三国志·明帝纪》: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齐王曹芳继位,即魏少帝。
   若曹叡不作死,岂会让曹芳这么小就当皇帝。
   当然,对一8岁的小娃娃,说三道四,就不厚道了。
   曹芳除了大权旁落,无他。
   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篇的一幕…
   其间,司马懿韬光养晦,伺机而动。
   当然,曹操、曹丕、曹叡三人在位时,司马懿不敢嘚瑟,除了忍耐,还是忍耐…
   连8岁登基的曹芳,司马懿也忍耐了10年时间。
   嘉平元年(249年),曹爽的一次骚操作,终于让司马懿抓到了一机会。
   可见,曹魏灭亡之罪,还真不全赖曹爽一人。

  PS:
   如果曹操真顾忌司马懿,那他脑子得进多少水,会让司马懿当曹丕的太子中庶子。
   一棵大毒草成天围着继承人转悠,还听之任之。
   老曹:这是贬低我的智商吗?
   就算曹操视司马懿为祸害,不待见他,司马懿有理由不忠于曹操。
   那曹丕呢?
   曹丕对司马家有大恩,司马懿更是曹丕四友之一,临终任命的三个辅政大臣之一。
   司马懿可没借口对不起曹丕。
   老王:司马懿这个小肚兜,扯下来也没啥特别好看的。毕竟前人穿后人也穿,就是款式不同,但骚气同款。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世说新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