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晨风中的小木屋”
《米香》终于要在2010年的金秋9月上映了白海滨。在我的眼里,电影《米香》就像一个孩子,她要出生了,要给全国的观众看到真颜了,内心的激动和忐忑是并举的。此刻我的心情很难用语言去形容,尽管我已经开始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但是《米香》的上映还是要把我拉回那巨大的名利场漩涡,有关《米香》上映的许多事宜将是对自己意志力的考验,我当然希望有很多观众去影院看这部在巴黎完成后期制作的精美电影,但是如今是中国电影群雄四起的年代,我们一个中低成本的电影能否在市场的风口浪尖上安然到达彼岸,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最初感动的我的是《米香》的原著《嫁死》,记得在一个月满京城的夜晚,好友程力栋在雍和宫的一个茶馆里给我讲述了这个小说,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说,我有些为这部小说而激动,但是后来听说有人把这部小说的版权买去了,我觉得也许我和这部小说的缘分未到白海滨。
在2007年的春天(4月份),我正为去法国戛纳而做准备,忽然程力栋的一个朋友张平喜给我打电话,说有一个小说改编的剧本希望我能有时间看看,由于赴法行程的紧张,我没顾上去打开信箱白海滨。直到到了巴黎,我才打开信箱,蓦然小说《嫁死》的标题跳到我的眼前,看样子这部小说是和我有缘的,一个叫白海滨的年轻导演已买了这部小说的电影改编版权,张平喜把已改编成电影剧本的《嫁死》发给了我,这便是电影《米香》的缘起。
当我从法国戛纳回到中国后,张平喜迅速地把白海滨引荐给了我,张平喜是个很厚道的人,他忠厚的为这部电影默默努力,我很喜欢他的淡泊和善良,白海滨为了《嫁死》很着急,因为他从小说作者傅爱毛手里购买的小说版权就要到期了,很多电影公司因为他是新人几乎不给他投资,都在问他发行的问题,白海滨为了购买小说版权已倾尽所有,我感觉他很焦灼,同时白海滨还很希望做这部电影的导演,他把小说转给我的前提就是让他做导演,我有些犯难了,如今的电影公司老板是最不愿意为新人投资的白海滨。
于是我想到了相识多年的陶红,陶红是个电影痴迷者,那走火入魔的状态很有意思,例如连续几天不出门,窝在家里看电影DVD,我们认识的十多年之中,似乎就只有一个话题那就是谈论电影,陶红这些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碰到一个像莱双杨(《生活秀》)那样过瘾的角色,我直觉这个《嫁死》中的米香应该很适合陶红,假如大家一起合作,那么米香将和陶红神交白海滨。
于是我给陶红打电话,陶红不是特别喜欢上网,于是让她弟弟陶成去看小说《嫁死》和改编的剧本,陶成也是个电影青年,看完小说三天后他就给我打电话说:“凯臣,我们一起做这个电影吧,陶红很喜欢这部小说白海滨。”
历史的瞬间有时令人匪夷所思,白海滨跑了很多电影公司,几乎在处于有些绝望的情况下找到我,偏偏因为我钟情这部小说及和陶红共同的电影理念而使得电影《米香》成为了现实,这里面当然还有谷小妮老师(编剧)和众多幕后功臣的功劳,这些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是张平喜,不易啊白海滨。
后来因为林良忠老师的加盟,孙亮、王菁华、潘泰名、王洪飞、杨青、牛颢霖、李传永、劳伦斯-许、王朔(女)、毛伟良、盛为凯、陈咏旭、谭维维、曾檐、英子等等,我们的电影《米香》逐渐成形,在9月2日那天我们的漂亮《米香》将在电影院和你共同沐浴人性的光辉白海滨。我很感恩那些为这部电影付出努力的人,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我们一群文艺青年居然把一件不可能做成的事做成了,应该是我佛的法力和电影本身的魅力,21世纪的中国电影院有《米香》的上映本身就是一件神奇的事了,所以也就别无所求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