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人父母,生怕不能给孩子最好的,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国父。

熟不知我们的过度期待造成了我们的焦虑,不断地把孩子往悬崖边上逼国父。

花费半年工资国父,给孩子报11个暑假班

近日国父,朋友媛媛妈在一次好友聚会聊天时感叹道:

“我大半年的工资,都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了国父。”

原来,她给今年下半年即将进入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媛媛,报了一大堆暑假班,包括11个培训班和2个夏令营,共计花费5.7万元,相当于她大半年的工资国父。

媛媛妈给女儿制定的暑期计划表让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国父。

11个培训班国父,

包括语文3个、数学3个、英语1个、科学1个、编程1个、书法1个,以及游泳1个国父。

2个夏令营,一个是国学夏令营,另一个是国际夏令营国父。

在时间安排上,从媛媛期末考试结束,一直持续到8月29日,全程无空当国父。

我问媛媛妈国父,“暑假班安排得这么满,孩子忙得过来吗?”

“还好吧国父。我看周围的孩子,个个都排得超级满的。”

媛媛妈说:

“小孩子嘛,如果不给她安排好,她就会看电视、玩游戏,还不如去培训班学点东西国父。”

“语文、数学为什么都要一口气报3个培训班?”

对于我们的疑惑国父,媛媛妈解释说:

“经过我反复对比研究发现,几个班的教学侧重点不一样国父。

我全都报了,希望媛媛可以补得更全面些国父。”

媛媛妈还说:

“我每年最怕过暑假了国父。

哎,现在买东西都不敢买贵点的了国父。

每次买东西时第一反应都是先换算成孩子的课时费,看看是不是划算国父。”

“给孩子报暑假班花费那么多钱国父,自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必要吗?”

对此国父,媛媛妈无奈地说:

“现在没有家长不给孩子报暑假班的吧国父。

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你不上的话,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国父。

而且感觉周围的学霸太多了,一比就觉得媛媛和他们的差距很大国父。

所以暑假必须要报培训班国父。”

听到媛媛妈这么说国父,我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才好,眼前浮现了她女儿媛媛的样子:

一个文静瘦弱的小姑娘,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国父。

每天忙不迭地辗转于各个补习班国父。

小姑娘我见过几次,给我的印象是特别乖顺,沉静,完全没有花季少女应有的活泼、朝气国父。

不是孩子输不起国父,而是父母害怕输

有研究指出:

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花费最贵的地区国父。

而且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已经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孩子身上国父。

虽然如此,但中国父母依然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国父。

我们害怕孩子长得没有别人家孩子高国父,成绩没有别人家孩子好,才艺没有别人家孩子多……

会输,会落后国父。

于是把这种压力强加到孩子身上,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国父。

也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能够承受那份重量国父。

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父母焦虑,实际上不是孩子输不起,而是父母害怕输国父。

很多父母把自己的梦想和对人生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国父。

花费大把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国父。

不惜代价送孩子上好学校,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国父。

强迫孩子去按照父母的意愿做某件事时国父,还不忘对孩子苦口婆心地说上一句:

“我是为了你好!”

马东曾说:

中国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国父。

我们小时候没考上好大学国父,想让孩子帮我们圆梦;

我们小时侯成绩不如别人国父,想让孩子一定要争口气,超过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没过上安稳的生活国父,催促孩子一定要过上理想生活……

正是这种焦虑,让无数家长和孩子都处于连轴转的水深火热之中国父。

国式父母焦虑国父,正在毁掉下一代

去年,曾与邓丽君齐名的香港女歌手陈美玲在网上又火了国父。

现年61岁的她,在退隐歌坛30年后,又一次刷屏朋友圈国父。

不过,她这次是以妈妈的身份国父。

她先后把3个儿子都送进了美国排名第一的斯坦福大学国父。

最近国父,陈美玲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国父。”

陈美玲在视频中提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点,都让很多父母瞠目结舌国父。

比如:不要制定每天的时间表国父,不要给孩子报课外班,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这种教育理念和大多数中国父母完全背道而驰国父。

我们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花费巨额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拼尽全力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国父。

这足以体现中国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国父。

同时,这背后也暴露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中国式父母焦虑国父。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中国式父母焦虑,很有可能会毁掉我们的孩子国父。

有人说国父,当中国孩子太累了!

看看下面这几张图:

练舞时写作业

上学路上写作业

打点滴时写作业

别人在冲刺国父,他们在写“冲刺”

孩子因为学习压力、作业问题而轻生的新闻屡见不鲜国父。

北京大学曾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国父。

哪怕考上大学后,跳楼、卧轨、跳河的惨剧也是接二连三发生国父。

这里的每一个数据都足以让我们心惊胆战国父。

它让我们知道,中国式父母焦虑,对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国父。

家长的用力过猛,可能毁掉的是孩子光明灿烂的一生国父。

缓解焦虑国父,接受孩子成为普通人

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父母要做到不焦虑,似乎真的很难国父。

学校和老师被“成绩指标”压迫着,家长被老师压迫着,孩子被家长压迫着,一环套一环国父。

最终孩子在长期的学习压力下不堪重负,出现厌学、抑郁,甚至选择死亡国父。

功利的教育,焦虑的家长,受伤的孩子,最终三败俱伤国父。

但伤的最重的是孩子,也只会是孩子国父。

孩子有选择吗?没有!

他只能默默地承受,或者选择以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反抗,比如自杀、轻生国父。

所以,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父母如果不保持清醒、不自我觉醒,那么最终受牵累的只会是孩子国父。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而教育是引发焦虑最多的一个领域国父。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将来能有一份好的工作,过上理想的生活国父。

这个愿望是最普遍的,也是人之常情国父。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当然能够理解国父,但现实是:

大多数孩子最终会成为一个普通人,过着平凡的一生国父。

毕竟,在社会中,普通人还是占绝大多数的,特别优秀的人只占一小部分国父。

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国父。

当孩子学业不出色时,他们就觉得孩子这辈子都完了国父。

于是他们焦虑不安,花费巨额补课费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拼尽全力要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国父。

“我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中国父母的焦虑:国父

这种中国式父母焦虑如何缓解?

保持一颗平常心国父,能够坦然接受孩子最终可能成为一个普通人!

成为普通人并不意味着孩子这辈子就完了,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幸福和快乐,只要那是孩子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行国父。

父母不可能把孩子永远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国父,我们应该做的:

就是抛掉无用的中国式焦虑国父,不去按照自己的期望给孩子规划好人生之路,然后催促孩子不断前进;

而应该仅仅以陪伴的姿态国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支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活成他自己想要的样子!

最后国父,希望每个父母都能有一颗平常心,有勇气对孩子说:

孩子,无论你是否优秀,我都会永远爱你国父。

希望你活成你自己,健康快乐,拥有平凡的人生和平淡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国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