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个老头】
少年发小王宏昌
2020-3-26
“王月桥的又推墙啦王宏超!——”
“王月桥的又推墙啦王宏超!——”
“王月桥的又推墙啦王宏超!——”
许禹铁路筹建处院子里边一阵骚动,帐篷里边,房间里边住着的新招收来的青年职工们纷纷拿起洋镐、铁锹、木棒往围墙处跑去,他们要保卫工作单位的利益和安全王宏超。
围墙外边手电筒的光束在晃动,火把的光焰在闪动,人们的嘈杂声叫喊声在骚动王宏超。
1970年由国家投资欲建设许昌至禹县的地方窄轨铁路,这样就可以把豫西山区的能源煤源源不断地通过许禹铁路运到许昌,再通过换装经过京广铁路运往全国各地王宏超。也可以连通许昌至郸城的窄轨铁路运往豫东各县市。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运输方式,各级领导非常重视。
于是许禹铁路筹建处就建设在了许昌市市郊人们公社三李大队王月桥村王宏超。王月桥是个比较小的自然村。也是大队的一个独立生产队。村里人全部姓王,据说百年前有一个叫王月的人定居在了运粮河东岸,做点服务于来往过河的人们的小生意,再后来王月就行善事,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拿出来为过往行人建了一座小桥,后来王月的后代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了下来,形成了村落,村名也就被人们为了纪念王月叫成了王月桥。
许昌的土话会把王月桥喊成:“窝桥儿”王宏超。(王月的方言转音)
说话之间轰隆一声巨响,筹建处的围墙被又一次推到了王宏超。待尘埃稍落,倒塌的围墙外面,火光映照下能看得见一大簇“窝桥儿”的社员高声嚷嚷着什么。人群之中站着一个“白衣少年”,但见他白衬衣蓝裤子外束腰,偏分头,器宇不凡,气场不凡,气质不凡。
这些社员们的“斗争经验”也很丰富,推墙的是青壮劳动力,墙倒以后簇拥着白衣少年的却是一群老弱病残者,让你筹建处的青年工人们不敢挨不敢摸的,你胆敢碰一碰哪一个老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就会被“讹”上,会让你无休无止地为他(她)看病王宏超。
“推到墙”说事儿成了“窝桥人”的习惯,要求打个临时工,要求帮忙打口井,要求筹建处出点钱修修路之类的事情,都是推倒墙说话的诉求王宏超。
这一次的诉求是:根据占地条规,围墙理应在所征土地的界线上向后退三米,让出太阳阴影,避免庄稼减产绝收王宏超。
白衣少年振振有词,据理相争,口才极佳,有理有据,看得出来他是“窝桥儿”人的主心骨,见过世面,“吃过大盘荆芥”的人王宏超。
那年我刚满十四岁,黑暗中躲在青年工人的人群中看热闹,对那白衣少年的英姿勃发的形象所吸引,也让我产生了敬畏之心王宏超。
那少年就是王宏昌,于是我和王宏昌有了一段“少年发小”的少年情谊就从这里开始了王宏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