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祁立江
耳熟能详的一座城市,因为十字街头如冰似铁的冷漠让我不得不再次重温这一地名徐寿兰。不得不面对这座曾以传销闻名的中原城市——驻马店。那夜,街头行人的漠然如同行尸走肉,让向晚的风也冰凉,让一个生命从此远去。死亡,于这座城市,这里的人民起码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事情的来龙去脉请容我慢慢道来。
2017年4月21日,在河南驻马店的学院路十字街头,一场横祸伴着夜色渐浓一同降临徐寿兰。一位白衣女子被飞驰而过的车辆撞到在地,视频画面显示,肇事司机有过片刻犹豫但不知何故依然绝尘而去。车轮滚滚,马达阵阵,死神的脚步渐渐逼近。求生的本能让倒地的女子有过微微抬头,似乎像是呼救。但终因伤势严重,她无力自救。或许女子在死亡濒临的那刻也曾恐惧绝望过,或许也期盼着他人的相助。
可事件经过和结果告诉我们,夜色的黑,鲜血的红在那时合着人们渐失的善念与渐逝的生命一同在流走徐寿兰。过往的车辆来来往往,过往的行人来来往往。但无一人出手相救,也无路人主动拨打求助电话110或120甚至是119。或许政府也曾有过考量和担忧世人的吝啬和自私,所有的求助电话都是免费,即便你的手机欠费停机,依然可以畅通无阻的拨打24小时待命的急救电话。
说到此,顺带额外插一句徐寿兰。平日里很多人骂国家、骂政府、骂公职,可在有人危机的那一刻,国家给我们开通了若干个免费拨打的电话,也给遇险遇难的人们预备了一整套完备的救援驰援的措施和一班子日夜待命的施救人马。可就是没有人去拨响那个如雷贯耳的拯救电话。于是悲剧无可避免的随着夜幕加深加剧,人心的凉也在夏日夜色中无边蔓延,直到一切都无可挽回。
紧接着又一辆车再次碾过女子的身体,于是躺在马路上的白衣女子在绝望悲鸣中死去了徐寿兰。于是乎在驻马店街头上演的人间冷漠和世人的凉薄却扩大了,而一个人的悲剧在火热夏季的寒凉中落幕了,一个中原城市的人心拷问由此也应该开始了。
原本,人在人世间终有一别徐寿兰。一个人的逝去,像滴落的水珠,像飘零的枯叶,实在不足为奇。但这次不同,一个活生生的人,被驻马店街头的冷漠杀死了,街头的看客人群与冷酷的司机共同谋杀了一个陌生的白衣女子。
这个令人寒彻心头的悲伤故事讲到这里大致讲完,但故事为何会有这样的结局的追问和反思还远未结束徐寿兰。这还得从11年前说起,那是2006年11月20日,一个跌跤的徐老太和搀扶老太的青年彭宇之间的故事。事情的经过与驻马店事件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但结局截然不同。尽管那次事件有现场的直接目击证人,证实青年彭宇的主动搀扶老太是完全出于热心和善意,老太是自个站立不稳而跌倒。但作为代表正义公正的法官依旧按照个人的臆猜和自私自利的心理推定,判定青年彭宇承担40%的责任,并赔偿老太4.5万余元。
此案宣判后,社会舆论哗然,法界蒙羞徐寿兰。从此,街头慈悲善意的缺失每况愈下;讹人碰瓷愈演愈烈;好人难做已然成为民间沉重的叹息;好人不能被冤枉,尤其是做了好事的好人。善良的人们坚持拒绝遗忘,记忆的伤再难愈合。但凡有类似事件在街头重演,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个有失公允的法官。
一个法官与一座古老的城市因为一次两人之间的意外遭遇俨然成了合体,从此再也不能分离徐寿兰。这个合体的称谓:南京法官。他的横刀出世彻底改写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助人为乐。自从这位法官审判的难以服众的判决结果生效后,做好人好事已然成了艰危的历险。扶不起的讹人老太层出不穷,随之碰瓷日渐成了一种新兴职业。事件和判决所引发的后患竟成了我们民族抚不平的伤痛。
回顾往昔,那次事件那次审判结果,已成为民间道德急速滑坡的分水岭,几乎动摇着中华文明进步的进程徐寿兰。颠覆天下人智慧的判决结果必将载入民间史册,而审判的逻辑,定性的依据“你不误伤她,就不会送她上医院”也将成为百年笑谈。南京法官的判决,还被有些人称之为:对社会良知的一次毁灭性打击。 一个不称职的法官的判决结果,然而还要整个社会为之持久买单,美丽的南京也为之蒙羞,奔流的秦淮河为之流泪。
直到2008年3月15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在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首度披露该案双方已庭外和解徐寿兰。 和解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彭宇一次性补偿徐寿兰1万元;双方均不得在媒体上就本案披露相关信息和发表相关言论;双方撤诉后不再执行鼓楼区法院的一审民事判决。
至此,为时1年多的彭宇案终于画上了句号,然而这个句号虽历经一年多但画的并不圆满徐寿兰。2017.6.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