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连长张林书与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过去50年了蔡兴海。
60年代,我就认识了我的邻居张林书蔡兴海。在我心目中,他是个英雄。张林书参加过举世瞩目的上甘岭战役,家里还挂着一张他接受祖国慰问团向他授旗的照片,旗上书“钢铁战士”。用现在的眼光看,一个极普通的青年汉子,我认识他时,他还不到40岁。身上有多处子弹留下的疤痕,看起来十分恐怖,黑黝黝的皮肤上子弹钻进去留下的圆洞形伤疤清晰可见,上嘴唇被炮弹皮划出的一道疤痕活像手术过的兔唇。比我长一辈的爷们儿和他开玩笑时就叫他“豁儿”。小时候,看到他挂着十数枚奖章参加“八一”座谈会,又常到北京去看望他的老首长李德生,敬佩之意油然而生。
张林书1927年出生在山西武乡县石门乡一个赤贫的农民家庭蔡兴海。家境困苦,从小就没吃过一顿饱饭,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武乡是老根据地,他1944年1月参军,家里的地就由村里代耕,也有人代为照顾父母和几个弟弟。参军数年间,他参加过无数次战斗;打过鬼子,参加过上党战役,平汉战役;从山西打到河北,再打到山东;挺进过大别山,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后进军西南。全国解放后,美国为了冷战的考虑,挑起了朝鲜战争。他由富饶的天府之国又雄纠纠、气昂昂地踏上了跨过鸭绿江的征程。1952年11月,他带领他的连队,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上甘岭战役。
朝鲜战争从1951年6月起进入了战争的第二阶段——以防御为主的阵地战蔡兴海。由于双方力量上的相对均势,军事上已不可能迅速解决战争,双方于1951年7月中旬开始了停战谈判。在这一时期,双方都采取了战略上的总体防御,战术上的局部进攻,企图打破对方的防御,争取主动,以增加谈判桌上的筹码。这样,就形成了打打停停,边打边谈,以打促谈,军事斗争与外交斗争交织进行的局面。上甘岭战役就是这期间一次著名的战役。
五圣山位于朝鲜中部,有五个高地犹如张开的五指蔡兴海。上甘岭战役中双方殊死争夺的597.9和537.7高地就位于五圣山的前沿。对于志愿军来说,如果这几个高地失守,五圣山就会陷入三面受敌的险境,要是五圣山失守,后面几乎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再无险可守,整个中部战线便有全线崩溃的危险。彭德怀对15军军长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部的关键,失去了五圣山,我们在两百公里范围将无险可守。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对历史负责!”从彭老总的讲话中,可见上甘岭战役的重要性。
1952年10月14日,美军集中16个炮兵营的300门大炮、40架飞机和120辆坦克,向上甘岭地区五圣山前沿的597.9和537.7高地进行规模强大的轰炸蔡兴海。我阵地内,平均每秒钟落炮弹6发,日落弹达30万余发,飞机投炸弹500余枚。597.9高地和537.7北山表面阵地工事大部化为乌有,山上的岩石变成粉末。阵地上空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15军45师在上甘岭进行了残酷的战斗,战役开始10天后,该师已无一个整建制的营,人员伤亡达4000人,也就说,一个师几乎拼光了蔡兴海。11月1日,经兵团批准,将作为12军预备队的第31师91团投入战斗,统由15军指挥。12军就是在战役最紧张、最艰苦的情况下投入战斗的。秦基伟将调归其指挥的12军31师的91团3营8连调上597.9高地,接替45师的7个阵地。这个连的连长就是张林书。
11月2日,美最早组建的空降部队之一的187空降团投入了战斗蔡兴海。187团在二战中参加过西西里岛、诺曼底等多次重大战役的空降作战,战功卓著。1944年又调往太平洋战区,参加过对日作战,是一支作战勇猛、士气高昂的部队。
而15军也是久经战火考验的部队,炮兵步兵配合默契、几近完美蔡兴海。美187团发动几次攻势,还没到山顶就被炮火粉碎。187团毕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攻击一浪接一浪,下午4时,终于攻占了10号阵地。随之,参加反击战的91团8连十多个战士就随着延伸炮火的弹着点冲了上来,一阵手榴弹,又把阵地夺了回来。张连长回忆说,这十多个战士还是刚从四川参军来的新兵。新兵尚如此能战,12军的勇猛由此可见一斑。
12军是王近山一手带起来的部队,是我军王牌部队之一,攻防兼备,在抗日、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蔡兴海。91团更是12军中的精锐团,团长李长生素以骁勇善战而闻名。到朝鲜后参加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中攻势极为凌厉,是所有攻击团队中突破最深的。第二阶段战局突变,美军以装甲部队与机械化部队混编成机动性极强的特遣队,实施反扑,将志愿军战线多处割裂。91团由于突破最深,因此后撤的距离也最远,达90公里。全团在断粮七天的困境下,靠沿途搜寻到的一些杂粮充饥,从美军包围圈的缝隙中夺路突围,不仅未丢一名伤员,未少一枪一炮,还奇迹般地带回来100多名俘虏,充分显示了该团出类拔萃的战斗力。
副军长李德生充分相信这个团的战斗力蔡兴海。到朝鲜后,91团打了许多漂亮仗,也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他说:“比如8连2班在坚守920高地时,班长张象山用兵巧妙,敌人上来一个排,他只用一个人顶,上来一个连用一个小组打,而在火力分配上则以多胜少,充分发挥手榴弹、手雷、爆破筒的威力,一个班抗住了敌人两个营兵力的进攻,歼敌400多人。2连7班班长李经盛率领全班坚守坑道1 0昼夜,抗住敌人100多次进攻,主动出击20余次。这些经验,不但在全军推广,而后还在《人民日报》作过详细报道。我们军里几位领导决定派91团率先去上甘岭作战,就是考虑到这个团的作战特点,坚信他们一定能打好。”
11月2日下午,在榴弹炮和“卡秋莎”的强大炮火掩护下,经过激战,夺回了阵地蔡兴海。阵地上,一人高的战壕只剩下几寸深,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几公分深。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8连接管了7个阵地,开始了坚守上甘岭的光荣使命。他们不顾疲劳,立即抢修工事,利用麻袋、弹药箱等器材和敌人的尸体构筑了掩体和交通壕,同时备足了弹药。
上甘岭的得失有关朝鲜战争的大局蔡兴海。当晚,敌军就组织了72次反攻。上甘岭的两个高地都十分陡峭,8连充分利用易守难攻的有利条件,近战,大量使用爆破筒、手榴弹,72次攻击都被打了下去。张林书说,敌人的反扑几乎是不停顿的,一上来就是一大片,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只有不停地打。
坚守在最前沿东侧9号阵地的8连4班,巧妙地利用弹坑、岩石缝隙和残存的工事,加以改造作为依托,分两个小组轮流作战,激战一天,仅以轻伤3人的代价歼敌400多名,击退敌人 7次冲击,创造了在坚守防御战中小兵群近战歼敌的光辉范例蔡兴海。该班在激战过程中,张林书3次派兵增援,副班长蔡兴海说:阵地上没有工事依托,兵多了反而增加伤亡,你们回去增援友邻吧。 在数日内,8连打退敌人无数次反扑,坚守和恢复了阵地。
反击战中,8连1班战士王万成、朱有光战斗小组快冲上阵地时,敌人的手榴弹铺天盖地扔过来,他们又踢又扔,用冲锋枪扫射开路,终于冲上了阵地蔡兴海。这时,成群的敌人蜂拥上来,在这最危急的时刻,王万成、朱有光两人各拉响两根接在一起的爆破筒,先后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就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
事情虽过去了整整50年,在我采访张林书的时候,他对上甘岭的恶战以及对蔡兴海、张象山、朱有光、王万成等战友记忆犹新(8连指导员刘怀珍也健在,现在合肥五里洞干休所)蔡兴海。
电影《上甘岭》放映后,上甘岭的坑道战我们都很熟悉了蔡兴海。可有谁知道,8连在坑道里坚守阵地期间,坑道里摆满了兄弟部队牺牲战士的遗体,铺上大衣、棉衣就在上面睡觉。由于敌人成团建制不停地进攻,我方的后勤就难以保障。缺吃的还不算难熬,难以忍受的是缺水,从反击一开始,每人带的两壶水就不知丢到哪去了。饥渴难忍,送苹果、萝卜等给养的后勤人员,总是还没送到地方就牺牲在半道。水,成了他们生存中最大的难题。
由于干渴,坑道里人人嘴上的皮都翻着,嘴唇显得又厚又大,连话都不想说蔡兴海。在坑道的日子里,他们连尿都没有,偶尔尿一点也舍不得浪费,全又喝进了肚子。战士们主要靠接岩石缝里滴下的水维持生命。张林书爱喝酒,此时也只能是奢望了。他脾气暴躁,经常是一急了眼就亲自冲锋,不听人劝。一晚,张林书渴得难以忍受,用手扒开炸塌了的坑道口,挣脱勤务兵的阻拦,趁黑爬出坑道去寻找散落在路上的苹果和萝卜。朝鲜盛产苹果,而且那儿的萝卜既大又甜,很好吃。这两样东西运输起来也比水要来得方便,阵地上一般都用它们解渴。他爬出老远,四处乱摸。黑暗中,手碰到一个冻得梆硬的“萝卜”,他拿起来就往嘴里塞,用力一咬咬不动,带回坑道后才发现,那是一截美国兵毛茸茸的小臂。
在坚守上甘龄的日子里,他们在人员越来越少的条件下,往往是以一当十,以一当百蔡兴海。大部分时间都是用爆破筒、手雷、手榴弹近距离打击敌人。为增大杀伤力,就把爆破筒接起来、手榴弹捆成捆使用。他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使敌军闻风丧胆。
我经常会问张林书:“你们在坑道里,都想些啥?开玩笑时都说些啥?”想就此“挖掘”出一些动人的故事或说能打动人的“闪光点”蔡兴海。他说:“那时除了想打仗和生存外,哪有心思去想别的东西,由于干渴,我们不太多讲话的。要说想啥,那就是只想多打死一些敌人,早点回家。”我问他:“你们在上甘岭一般都是以班为单位作战吧?”“哪里有那么多人,大部分时间都是两三个人,最多四五个人在一起打。就这,撤下山时,我的连也只有20多人了。”说完,他沉浸在了那血与火的日子里。
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又多次打电话找他询问一些问题,他显得十分兴奋,他告诉我说,由于我的提起,许多尘封的往事像电影一样在他脑海里一幕幕浮现,几夜都没睡着,很可能还会折磨他一段时间蔡兴海。“真是不好意思,为了我的一点好奇心,害得您这么大年纪的人连觉都睡不好。”我疚歉地说道。
上甘岭战役,是志愿军依托坑道进行防御作战成功的典型战例蔡兴海。志愿军在上甘岭地区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方,就构筑10米以上坑道48条,总长为760多米。“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地区的两个山头阵地先后投掷炸弹190多万发,把两个山头表面阵地工事全部摧毁,两上山头的石土被炸松了1至2米,变成一片焦土,但是,两个山头坑道阵地却仍在志愿军手中。中国人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使敌人大为震惊,打出了国威军威。他们不凡的表现,为战役的最后胜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加速了朝鲜停战谈判的进程蔡兴海。
(后记:此文见报后,报社给他寄了两份,是配了他接受祖国慰问团授旗照片的,他看了很高兴蔡兴海。不久,他儿子来电话说,张林书离开了人世。老人一生坎坷,厉战无数,此文也算是对他的缅怀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