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cctv现在开始热播一部叫做《施琅大将军》的连续剧了,我就起了这样一个标题,算是骗点击吧林凤。
不过这样的标题会犯三个错误林凤。一,施琅,林凤不是同个年代的人,有点关公战秦琼。二,怕犯政治不正确的错误,毕竟官方现在过分吹捧他。三,标题粗口。但这一切无非是为了推崇林凤。
先说说施琅吧,它真的如电视剧《施琅大将军》所说的这么富有凛然气节和英雄壮举吗?其实在我的眼里,他也就是一个反反复复的反骨仔林凤。先投清,再跟随郑芝龙反清,然后再投清。而且实际上当时的满清对台湾的真正兴趣不在于统一祖国,更有甚者想把台湾拱手送给荷兰。满清收复台湾,无非是想家天下,但却无法容忍一个汉人政权的存在。所以说施琅算个jb。
那林凤何人呢?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想必去年你应该听过海盗王直吧?对,林凤是继王直后最大的海盗,而且要远比王直牛b多了林凤。
简单而言,他就是十六世纪中国最为牛b的海盗(当然潮州那边的文人一般称为”潮汕海寇商人集团“),就是中国的海盗之王林凤。(在西方资料中也叫Lin A-feng、Limahong〔林阿凤〕,或Dim Mhon〔李马奔〕)
他的牛b之处在于远征菲律宾帮助菲律宾人驱逐西班牙殖民主义,在当时十六世纪的海盗世纪里,他可能有更好的成就林凤。
但当时的明朝政府不象欧洲那样为了更好的完成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大力支持他们国民的私人海盗林凤。相反却是闭关锁国,且怕政权受到威胁,大力的剿杀他们。且国人向来喜欢内斗,明朝政府一般也只会纵容他国残杀在海外的侨民,而且还出兵到国外去帮助西班牙殖民主义围杀这些侨民,比如林凤。这在外国人的眼里是难以置信的,但他就是能在中国发生。或许林凤这些海盗扰乱了沿海秩序(这点的体现在于当时潮汕地区的百姓为了自保建立了许多大型乡寨,还有其他一些对潮汕地区未来整体保守环境有深远的影响,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当时朝廷支持他们这些海盗行为的,历史又会怎么样呢?当然历史没假设。),围杀他或许平息了沿海的海患,但是却也同时为西方人的进入扫平了最后一道障碍。
十六世纪可以算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西方国家正是靠着他们的海盗在海外烧杀戮掠为他们积累很多的财富林凤。相反当时的中国却是另外一种情况。当然海盗有其残忍的一面,不过中国的海盗,特别是林凤这样的海上绿林豪杰,相对那野蛮的西方海盗而言,可谓有更多的信义。
关于林凤林凤,关于海盗其实有很多可以讲的,曾经都想为其写一个小说,不过就是怕我的小说往往开头非常好,中间就遇见写作瓶颈而变成太监小说了……也许以后能完成吧……
据《潮汕百科全书》说,林凤生于饶平县(属广东潮州),19岁参加“海上绿林”泰老翁的队伍,后继其业,以澎湖为基地,开拓海上贸易,最盛时辖舰 300余艘,人员4万以上林凤。隆庆元年(1567)率部攻占广东惠来县的神泉港。万历元年到二年(1573—1574)他的军队曾进入广东、福建、台湾沿海的一些地方。由于明朝以重兵围剿,他于万历二年十一月率领战舰62艘,战士2000名(多数是农民和工匠)、水手2000名、妇女儿童1500名,共 5500人,还带了大批生产工具和种子等,向吕宋岛进发,以应菲律宾人为驱逐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邀约。他的部队曾进攻马尼拉获胜,击毙了西班牙驻菲律宾的总指挥。第二次进攻失利,撤兵北上到了邦阿西楠省(Pangasinan)的林加延湾(Lingayen G.),在那里建立了都城(包括住所、城寨、宝塔),自称国王,向当地居民传授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和手工艺。当地居民欢迎林凤,为他提供粮食、木材和其他必需品。万历三年(1575)三月,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加强兵力围攻林凤。明朝乘机派人到菲律宾与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密谈,联合围攻林凤。林凤苦战4个月,因粮械不继,于八月四日一夜间,率40余艘战舰突围,直抵台湾,并重返潮州附近海域,战舰又增至150余艘,势力复振。后来因队伍内部意见分歧,林凤离开潮州,不知所终。
欢迎访问我的blog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