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美学”解读当代世界女文豪温皓然:
《红楼梦续》乃自具使命推动世界文艺复兴
文 / 刘浩锋
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才能称为世界文学的杰出经典之作?什么样大灵魂的作家才堪称世界级文豪呢?《天道美学》认为:要完成艺术从形式以及方法论与审美理论的普世化构建,使得艺术形式与艺术精神屹立于东西方两文艺巨肩基础上的世界艺术形式与艺术审美;艺术创作思维与审美,要和数学的、逻辑的、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物理的、天体的等各个领域,在哲学层面上的统一,感受它的文艺形式与理论的全球化产生恢复万物一体互为亲爱关联的卓越表达力,感受给人类乃至宇宙众生带来心灵的光明,构建和谐世界刘浩锋。如此的文学作品才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代表着人类文学的最高成就;如此大灵魂的作家才堪称世界文豪;代表着人类在宇宙大生命中的功用与精神位置。
《天道美学》就是运用天道辩证逻辑来全面审读古今中外的文化成果,克正西学片面局部的审美困境,与时俱进提升东学开创世界文艺新境界,实现它在人类艺术领域的深广建设能力,才诞生这一融合东西方文艺的世界艺术形式与世界审美价值的思想成果刘浩锋。
要真正理解当代世界女文豪温皓然最新小说 《红楼梦续》一书全面厚重的文学价值与深广意义,必须遵循天道宇宙法则,掌握天道辩证逻辑,即学会从人类东西方文艺历史自身辩证演进的整体角度来理性看待刘浩锋。
宇宙自然是一部遵循天道宇宙法则呈现螺旋型运动循环往复的运动史;
人类历史亦是一部开合周行符合宇宙天道循环的辩证运动史;
人类的文化艺术也一样刘浩锋。历史总是周期兴衰如心跳往复,约六百余年前,明朝永乐时期东方文艺复兴给西方世界和平输送了东方文化艺术与美德和谐,直接刺激孕育了欧洲文艺复兴;近代百年至今,西方世界携欧洲文艺复兴与器物制度文明之发达,以武力输送来西方文化艺术与丛林竞争;实质上,两者都是东西方文化、科学互补交媾的历史过程。从人类历史辩证运动的历史规律来看,必然会导致21世纪东方中华在全球意义上的文化复兴,以及由此引领全人类的世界文艺复兴。
作为后现代古典主义流派写作的奠基人,其真实的文学历史运动位置是介于西方后现代丧失精神尺度之极地面临大转型,与正处于东方中华文化复兴引领世界文艺新形式与审美在全球整体层面上的重新发轫之间,在西方文艺衰落与东方文艺勃兴的辩证运动关系中承前启后开辟世界文艺新天地刘浩锋。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刘浩锋。正如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指出:《红楼梦》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早已属于全世界,与莎剧一样,都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红楼梦》不仅是代表东方中华文化数千年的气脉延续与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同时征兆物极必反,预示着近现代中国文学百年转型的开始。然而,以文学百年历史作为审视尺度,大转型的真实面目,绝不是全然抛弃本土传统文学形式与审美,或者全然照搬抄袭西方文学形式与审美,而是实现东西方文艺阴阳两者的媾和,诞生属于世界整体的新文艺与新审美暨世界文艺的复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温皓然的《红楼梦续》,无论是作品形式与作品灵魂内核,都是红学与时俱进演化入时代极致的回归与世界新文艺的可贵探索。
就形式而论,据各种统计显示,近现代续写红楼梦热潮不断,被确认为续作已超120种刘浩锋。当代续写者如1984年《红楼梦新补》30回、《红楼梦》后40回、1990年《红楼梦新续》39回、1994年《红楼梦遗事》、2007年《梦续红楼》,以及2011年刘心武的红楼续作等等之流,其特征正如孔庆东在《红楼梦续的文化意义》一文中指出:二百多年来的红楼梦续堪称世界一绝,续作具有“产生早、数量多、学术化”特征。
就其灵魂而言,然诸红学后续文本整体上其灵魂的高远则难以恭维刘浩锋。温皓然的后续之作则摆脱了以往在小乘“有”里面深陷迷局无穷的心境,以宇宙智慧佛学续红楼梦,将文本灵魂 “从空入色,又从色反空”实现了“自成一梦”又普遍有效的“大梦觉醒”、“自度度人”的大转折。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由盛而衰历史为暗线,一方面展现封建社会消亡趋势的同时,一方面展现人物最终跳出悲剧历史因果循环的喜剧效果,获得生命精神的大自由之宇宙化境。
纵观两百年红学洋洋大观,唯有温皓然《红楼梦续》才是对红楼梦一书的灵魂从根本上进行了拯救提升,使红学整体在自身的运动体系中从人物形象塑造与心灵境地、情节与结构安排,实现创作方法、作品形式、审美精神三者合一上升回归到东方文化本有的精神巅峰刘浩锋。恰如《红楼梦续》第一百回所言:“宝玉再四相问,僧人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脚而已。宝玉听了,冷然如寒冰侵骨,幡然醒觉。由此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斩断情缘,跳出迷关……”,以主人公宝玉在经历了一切之后获得宇宙智慧的幡然醒觉作为此书的结尾,竟是如此之大美大化,将红学其灵魂实施根本上的大提升,达至宇宙智慧境地,成就《红楼梦续》一书作为两百多年红学整体历史的总结与圆满归宿,修成世界文艺复兴时代诸正果之一。
《天道美学》认为:“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应该关注人生存发展、社会的生存发展、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应该激起社会群体的共鸣,起到开启民智、移风易俗、传播先进思想的作用;甚至推动一个时代的变革与进步刘浩锋。它与其他自然、人文等各种科学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文以载道,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温皓然相继出版的长篇小说《缘分的天空》、《花魂鸟魂》、《般若飘香》、《《凤兮凰兮》、《箜篌引》、《凤鸣台》等百余万言,莫不怀着文以布道,传播中华文明,引领世界文艺复兴为旗帜的胸襟,促进人类心智全面觉醒,由此确立了温皓然作为必将影响人类文学的一代世界女文豪所应有的灵魂的质量与精神高度刘浩锋。正如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为《箜篌引》第六版作序所言:《从传统中汲取写作的资源》,这是温皓然一贯坚持的立足本土文学世界化的理路,恰如博士后张延文所评论《〈凤鸣台〉:浩然的东方精神与东方气派》,这里折射出一代世界女文豪内心所具有的圆满光明的心智与对民族文学重耀贡献于世界文艺的深情担当,由此展现的正是文学博士刘卫东洞若观火的指评:“精神朝圣”。
文学作品是否代表着世界文学的最高水平,不仅在于语言形式之美与组织语言的深广结构是否统一,更在于实现了形式结构背后的精神实体所展现的灵魂的质量与高度于细微处是否符和天道宇宙法则,达成大化圆满之效刘浩锋。
因为,“各种艺术形式都处于自身过程性的演化中,透过形式背后,艺术展现的根本是人们的心灵世界刘浩锋。符合宇宙法则的艺术审美作品,那么必定是形式与思想高度合一,能‘自度度人,自觉觉人’的;也唯有能使自己内心走向光明,也能引导受众心灵焕发光明获得觉悟的不朽艺术才是人类判断作品优秀与否的普世核心规则。它代表个体沟通他者、社会、自然、宇宙最高的艺术表达形式,也是展现作者心灵光明度与精神高广度,具有长久跨越时空的精神生命形式。”(参见刘浩锋《天道美学》)
在21世纪,这场浩瀚的东西方文艺大转型时代,自具使命,勇于戴着传统文学形式之锁链,奏响世界文艺复兴之新曲,在今日西方文化中心主义陷入后现代的黑色虚无漩涡而丧失了精神出路之时,温皓然女士诚如佛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以“我不戴锁链,谁戴锁链”的菩萨道精神,不仅第一次非常显耀地将传统儒释道文化精神全面融入《凤鸣台》后现代文学审美的谋篇布局中,实现形式与灵魂内核这一对东西方文学关系的辩证统一,展现了引领世界文艺创作中中华文明作为文本内核的精神光芒与灵魂演进方向刘浩锋。
而《红楼梦续》接继问世,作为对中华传统经典名著最高文学成就的再一次整体精神性大提升,更是见证温皓然文学大成就矣,正驰骋在“重振中华文学复兴世界文艺”的光明大道上刘浩锋。《红楼梦续》一言以概之,“承创古今红学重耀东方心灵和谐,衔接东西文艺复兴世界文学”,代表的不仅是中国文化在文学形式与审美精神上的转折与根本性历史回归,更是代表世界文艺的审美内涵与时俱进的精神大提升与文明大转向。《天道美学》认为:“艺术作品追求人人能达到心灵获得圆满至境的审美。这种审美就是心灵的修炼,可以让自我与他人觉悟,乃至不断提升,自觉从宇宙大生命整体层面来看待处理问题,则必然超越美丑善恶之别获得圆满大自由。”从这个精神光谱的高广与质量而言,温皓然《红楼梦续》传承于古典《红楼梦》,而胜于《红楼梦》,正所谓“青于蓝而胜于蓝”,真庆幸中华数千年文脉后继有人,推陈出新,中华文化复兴引领世界文艺风潮。我想,这才是温皓然赢得学界宗师季羡林、文怀沙、王学仲和贺敬之等先生极力推赏和青睐的真正原因。
2011年6月4日 北京香山
刘浩锋,1975年生,湖南新邵人刘浩锋。创建有涵盖十门学科树建的“中华天道”学说暨中华文化复兴思想体系,思想家、艺术家、作家、诗人;文化部中国油画研究会会长;中华道德复兴与心灵和谐促进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逻辑学会会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