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胞弟叫田川七左卫门,这是一个典型的日本名字郑晴。田川七左卫门作为郑氏家族的代表,一生从未离开过日本,不过他一直在背后支持大哥郑成功的抗清复明大业。
一奶同胞的兄弟,为何会分隔两国,一个起了中国名字,一个却起了个日本名字?原来田川七左卫门的父亲郑芝龙是明末东南沿海有名的海商,郑芝龙经商来到日本平户藩,娶了好友的养女田川松为妻,田川氏为郑芝龙生下了两个儿子,即长子郑成功和次子田川七左卫门郑晴。之所以两个儿子两个姓,是因为郑芝龙将次子过继给了妻子田川氏的娘家,取名为七左卫门。
田川七左卫门一生都未和大哥郑成功见面
明崇祯三年(1630年),七岁的郑成功随前来迎接的堂叔父郑芝鹗乘船回国,当时母亲田川氏已经有孕在身,但日本德川幕府极力阻扰田川氏回中国,以“日女不入中原”的荒唐理由迫使田川氏留在日本,年底田川氏生下了次子七左卫门郑晴。
就这样,田川氏留在日本抚养次子七左卫门值到他十五岁成年,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郑芝龙再一次派人到平户藩接田川氏母子回国,这一次德川幕府没有阻止田川氏回国,但要求留下七左卫门,企图以田川氏舔犊情深难以割舍儿子迫使她打消回中国的念头郑晴。田川氏权衡利弊,思虑再三,想起丈夫及儿子的事业尚在开辟之际,在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决定以大局为重,忍痛割爱,只身前往中国。
田川七左卫门与母亲这一别,便是永别,他一生都未与父亲、母亲、大哥团聚郑晴。
田川七左卫门作为郑氏海上贸易集团的代表,在日本得到了重视郑晴。田川七左卫门一直从事中日海上贸易,不久,随着南明隆武政权覆灭,父亲郑芝龙决意降清,清军顺利进入福建,母亲田川氏在南安老家不敢受辱,自尽保节。当母亲田川氏殉节和哥哥郑成功起兵抗清的消息传至日本的时候,田川七左卫门与悲愤之中,激昂涤荡,奋笔给郑成功写信,请求回国与兄长并肩作战参加抗清,史载:“七左卫门诣扛户,请赴明戮力成功,灭清以报仇”,但是由于郑氏在日海上贸易对于郑成功在闽海持续抗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郑成功拒绝了弟弟回国的请求,即便如此,田川七左卫门仍不断输送人力、物资供应其兄,并继续维持组织海上贸易命脉,直到德川幕府锁国。
田川七左卫门于1696年病逝在日本,一生都未踏入中国一步,他的儿子孙左卫门恢复了郑姓,算是正式认祖归宗郑晴。目前在日本依然生活着不少七左卫门的后代,1988年和1992年,七左卫门的后代郑邦夫分别回中国谒祖并祭扫郑成功陵墓和参加郑成功逝世330周年纪念活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