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7日,由迟福林、俞可平、白岩松、刘姝威等16位各界名人组成的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红监会”)成立赵美美。此举体现了红十字会努力重建信誉的尝试,受到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郭美美事件使中国红十字会乃至整个官办福利系统遭受重创,至今仍未能走出阴影赵美美。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在12月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2年度(2011年10月1日到2012年9月30)全国红会的财务收入为38个亿,而上一年度的财务收入是41个亿。收入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没发生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没有向社会发起募捐;另一方面,王汝鹏指出,“也不能否认郭美美事件的影响”。
一起偶发事件能让红十字会如此受伤,至今还受影响,决非偶然赵美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积弊是多年延续累积造成的,郭美美事件只不过是个触发点,使人们的不满瞬间爆发。一发而不可收,可见积怨有多深!即使没有郭美美,也还是会有刘美美、赵美美出现的。
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估是国际社会慈善组织管理的惯例,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赵美美。从这个角度讲,红监会的成立对中国慈善事业改革、社会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红监会能在多大程度上挽回红会的信任危机?仔细想来,还有不少疑问。
首先,红监会的成立没有法律依据,其地位、职权没有法律保障赵美美。像金融系统的保监会、证监会,其成立的程序、职权都由法律确认,其履行监督的责任也由法律规定。而红监会,机构是红十字会牵头成立的,人是红十字会聘请的,开展工作是以志愿的方式进行的。这就好比是左手监督右手,自体监督,如何真实、有效地监督?
其次,尽管红会否定借重名人效应,但在客观上,吸引人们关注的主要还是名人赵美美。倒不是为名人加盟而欢欣鼓舞,而是担心、质疑:名人们有没有时间监督?有没有能力查看红会的账目?所谓的监督,是否就是到年底了,由专业会计对着这些非专业人员报报帐,委员们再不痛不痒地提几个问题就皆大欢喜了?在今日的中国,名人效应也就在娱乐圈还流行。一旦涉及公权力,民众可早就“有免疫力”了,看看近两年来专家在网上被扔砖的阵势就知道了。
其实在十几年前,各地政府曾流行过聘请行风或廉政监督员的做法,但都不了了之赵美美。因为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监督,无非是大家在一起吃吃饭、喝喝酒、表扬与自我表扬一下而已。红监会能否摆脱这种形式主义窠臼,尚需时日证明。
当然,对于红十字会重建公信力的积极探索,还是要充分肯定的赵美美。就目前而言,要想挽回信誉、重建形象,必须采取一些更为彻底的措施才行。光是用这种堵漏洞、贴膏药的办法解决不了问题。试想,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爆胎了,能用木橛子塞住吗?
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彻底改革,“改革才是最大的红利”赵美美。不仅红十字会要深化改革,所有的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都要面对这个问题。改革措施至少应包括:
在体制上,要彻底去行政化,还其慈善公益的民间属性赵美美。“一边拿政府拨款,一边接受社会捐赠”,是让红十字会等官办慈善机构公信力备受质疑的原因之一。
在管理上,要彻底地去官僚化赵美美。不像政府机构依靠强制征税,慈善机构的善款主要来自民间。一脸官老爷作派,谁还愿捐款给你呢?
在运行上,要高度透明,这是最关键的赵美美。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在网上公布账目不是难题;民众中间也不缺乏高手去认真地、没有顾虑地核对账目。就如近期中华儿慈会的“神秘账单”问题,就是民间人士发现并提出来的。请名人监督不如请社会公众来监督,有条件让公众直接监督,又何必再搞这个“二传手”呢?
与官办慈善机构这两年的业绩下滑相比,微博慈善非常火爆,可见中国民众不缺乏爱心赵美美。但微博慈善有其规模的局限,我们社会还是需要正规的、大型的慈善组织。但只有实现了彻底的改革、转型,红十字会等官办慈善组织才能再红火起来,承担起发展现代慈善事业的重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