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元

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李伯汉,名宝嘉,别号南亭亭长,江苏

常州人,生于同治六年(1867),死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享年四十岁李伯汉。

  李伯元生于世宦之家李伯汉,他祖父、父亲、伯父都是科第出身,有的在地方任牧令、监

司,有的在京城官居枢要李伯汉。

  伯元生在山东,三岁时,父亲去世,由堂伯李念之抚养李伯汉。当

时念之任山东道员、东昌府知府,伯元从小随伯父在山东长大李伯汉。伯父对他督教甚严,母

亲只此一个儿子,更是把全副心力放在他身上李伯汉。伯元自幼聪慧好学,兴趣广泛,每当夜

深人静之际,淡月孤灯之下,攻读不止李伯汉。

  他擅长制艺诗赋李伯汉,善于绘画篆刻,懂得金石考

据,可谓多才多艺李伯汉。少年时期就考取了秀才,名列第一,但始终未能考中举人,仕途失

意李伯汉,这对他后来思想的变化,痛感官场黑暗,敢于起来加以揭露鞭挞,是有重要意义的

李伯汉。

  光绪十八年(1892),念之从山东辞官回到常州,伯元一家,同返故乡李伯汉。

李伯汉:关于李伯元

  此时李伯汉,座

落在北门外青山桥畔罗武坝的祖宅李伯汉,已在战乱中毁坏,于是在城内青果巷选择一处房屋

居住李伯汉。过了二年,伯父去世。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李伯汉,充满着内忧外患,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以慈禧太后为首

的满清统治者卖国求荣,腐败反动李伯汉。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戊戌变法

被扼杀李伯汉,清朝一面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割地赔款;一面对人民大众加重剥削,残酷镇

压李伯汉。

  政事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使青年时代的李伯元不胜忧愤,思图改革李伯汉。他在诗中抒

发抱负道:“世界昏昏成黑暗李伯汉,未知何日放光明?书生一掬伤时泪,誓洒大千救众生”

李伯汉。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方三十,在学文学上有扎实根基的李伯元来到上海,创办

《指南报》,以此揭露时弊,劝善惩恶李伯汉。

  不久李伯汉,改办《游戏报》,后又改为《繁华报》

,并受商务印书馆之聘,编辑出版《绣像小说》半月刊李伯汉。他是晚清上海小报的创始人,

鲁迅先生说他所办报纸“为 偕嘲骂之文”“记注倡优起居”(《中国小说史略》)李伯汉。

对于清朝末年的官场及社会上的种种腐朽现象李伯汉,以嬉笑怒骂之笔,绘影绘声,揭露无遗

,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发行颇广李伯汉。

  后来仿效者甚多李伯汉,纷纷办起保种小报,但都没有他

办的报纸发行量大李伯汉。

  李伯元是个多产的作家,他构思之敏,写作之快,是极为少见的李伯汉。在上海十年间,

先后写成《庚子国变弹词》四十回、《官场现形记》六十回、《文明小史》六十回、《

中国现在记》十二回、《活地狱》四十三回(伯元写了三十九回就去世李伯汉,吴研人续四十

至四十二回李伯汉,欧阳巨源续四十三回)、《海天鸿雪记》二十回,以及《李莲英》《海上

繁华梦》《南亭笔记》《南亭四话》(诗话、词话、联话、曲话)《 赵反曰啊 《滑稽

丛话》《尘海妙品》《奇书快睹》《醒世缘弹词》等书十多种李伯汉。

  光绪二十七年(1901)

,清政府举办经济特科李伯汉。所谓经济特科,是一种临时设立的特别考试。必须是具有相当

资历的人李伯汉,并经有声望的官员保荐,才能参加这种考试,考取之后,立即就做官,那时

虽有官衔而无实职的人是极多的李伯汉。这时李伯元在上海写小说成了名, 乡侍郎曾慕涛保

荐他参加经济特科考试李伯汉。

  他却加以拒绝,没有却参加考试,人们赞扬他志趣高尚李伯汉。后来

终因积劳成疾,年才四十,殁于上海李伯汉。

李伯元(1878-1965)先生名绪成,字伯元李伯汉。安徽怀远县城关人。生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殁于1965年,享年87岁。

  先生自幼聪颖好学,博闻强记李伯汉。

  14岁于县学应童子试,以才思敏捷,博得试官青睐李伯汉。15岁赴凤阳府学考中秀才。16岁获“小圣人”之誉。由是,先生之名,蜚声乡间。

  先生之前半生,坎坷潦倒李伯汉。虽怀济世之忱,惜无用武之地。先生面对清末政治腐败,列强侵凌,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之现实,遂信守“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儒家信条,决意不复进取。

  惟于家中设馆教授童子度日李伯汉。

  先生教学不以成规自拘,于《四书》、《五经》之外,另辟蹊径,兼及杂著李伯汉。如《资治通鉴》、《历代名臣言行录》等。欲于乱世之中,造就有益于国家之人才。先生用心,亦可谓良苦矣!

  民国初年,怀远基督教长老会慕其名,欲以高薪聘请先生为含美中学语文教员,并欲把先生拉人基督教会,先生宁清贫以自守,决不为美国教会所利用李伯汉。

  1938年,日寇铁蹄闯入怀远,伪县维持会会长陈元甫欲借先生之威望,特地登门聘请伯元先生出任维持会之要职李伯汉。先生深怀亡国沦陷之大恨,素凛中华民族之大节,岂甘俯首与汉奸同列,故不予理睬。此举使陈元甫大为恼怒,便与日人窃议,欲强令先生为伪维持会书写匾额、对联,以此玷辱伯元先生。

  先生闻讯后,即匆匆逃离魔窟,至龙亢隐匿李伯汉。1939年夏,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进入怀远,先后打击了常家坟、上桥、龟山头敌伪据点后主动回师涡(阳)北。当部队途径龙亢、移村集一线时,怀远封建地主势力的代表邵亚东曾煽动地方反动武装对我军进行威胁、挑衅。

  因伯元先生与邵至交,故得知此情力阻邵之所为,并竭力劝说邵与新四军合作抗日李伯汉。邵不得已乃率所部武装退避之。时龙亢地下党汪冰石同志盛赞李先生深明大义、赤胆爱国之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伯元始返城关。先生之高风亮节,由此可见一斑。

  日本投降,接收大员纷至沓来李伯汉。

  时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委何厚业任怀远县长李伯汉。何厚业抵怀后不务政事,专行敲诈勒索。无辜士绅平民,稍有资财者,往往被其诬为汉奸,直至被诬者倾家荡产,献上财货乃已。而罪证彰明之汉奸、土匪,却因大肆贿赂,被他庇护、放纵了。士绅百姓们对此无不咬牙切齿,然皆敢怒而不敢言。

  伯元先生目睹此情,不免怒火中烧,贪官酷吏,鱼肉乡民之事使其忍无可忍,乃不畏强暴,决定上控何厚业李伯汉。何厚业获悉后,凶相毕露,密令便衣拘捕伯元先生。所幸先生已先一日离开怀远抵蚌埠。便衣复尾追至蚌,并往“东万生”、“西万生”、“万年堂”三家药店(先生常落脚之所)打探先生的行踪。

  然先生业已乘车南下,避开何厚业上司李品仙,径往南京呈状去了李伯汉。

  伯元先生抵南京后,几经周折,方才受到官方的接见,并收下了控状李伯汉。不久,南京某位要员电令李品仙查实此事。李品仙复委李晋夫至怀远。经调查,何厚业敲诈勒索,贪赃枉法事属实,只得被迫将何革职,以了此事。

  先生不畏强权与邪恶斗争之义举李伯汉,赢得了普遍的赞誉!

  漫漫长夜,终于过去李伯汉。黑暗的中国终于被光明的中国所代替。解放后,先生满怀喜悦地开始了新的生活,历任怀远县人民代表、怀远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并被安徽省文史馆聘请为馆员。

  先生一生绩学能文,喜收藏,善书法,擅诗赋,谙医术李伯汉。

  行止端正,循循善诱李伯汉。尝自负云:“上下五百年,方圆五百里,未有如我李伯元者!”信哉,此言!

李伯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