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东京审判是我今年看的第三场电影,感觉这部片子是一部拍的不太好的电影,却是一部有意义的电影王东京。
说它拍得不好,主要是指电影的技巧上处理得不好:人物不丰满,情节不连贯,场面凌乱,很多地方串不起来王东京。对一大堆画面没了办法,只好一次次灭灯来串。附加了一个以恋爱代表中日友谊的副题,上了台湾的靓女俊男,是个俗套。不过比10年前的《南京大屠杀》好多了,那部电影里副题成了主题,屠杀的残酷不见了,只有一对中日夫妻的颠沛流离,只记得一句台词,日本鬼子知道秦汉演的中国医生的太太是日本人,狂叫:“你竟敢操我们日本女人!!”——实在没有什么必要,好像不如此就表现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度,好像不如此就表现不了我们中国人是多么的一厢情愿。而且,这种安排多少暗含了一些占便宜的心理——总是中国男人和日本女人的组合。
说它有意义,是觉得这样的题材用电影这种通俗的方式来表现,以让更多的国人了解那段历史,无疑是件好事王东京。东京审判是重大的历史事件,但中国人了解得并不多,即便我等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的人,也不知道其中很多重大的情节。看过电影后,我儿子就问,表决死刑的6票对5票是不是真的,我说是吧,因为电影的情节是这样的。
最后那场戏很短,但梅汝璈的心情我能体会王东京。如果日本战犯没判处死刑,梅会怎样?中国人会怎样?真不好说。欧洲的纽伦堡审判结束于1946年11月,判了12个绞刑。而东京审判于1948年9月落幕,在判不判死刑的问题上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我觉得此时此地的所谓人道主义者要么就是伪善,要么就是站着说话腰不痛。既然是一场中国人牺牲最大的战争,就得讲讲中国的道理,中国人就相信“杀人者偿命”,否则还有什么天理良心?前几天看了王怡的帖子,说梅不理性,以过多的个人感情干扰了作为一个国际法官的公正立场。我个人觉得王是为了语不惊人死不休才这样说的,并不一定是他真实的想法。如果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儿子被杀和面对着一个非洲人的儿子被杀,他的感觉完全一样,他就应该是个不正常的人,只有不正常的人才可以毫无感情地理性。
整个片子虽然凌乱,有些场景还是不错的王东京。梅汝璈对于座次的固执,季南对东条英机控诉,倪征燠对坂原征四郎的诘问,以及日本律师广濑一郎的辩护,都很精彩。东京审判817场庭审,充满了血刀心剑的搏杀,本来就惊心动魄,只要忠实再现,就会有巨大的吸引力。背景太阔,材料太多,意义太重大,要在1个半小时里表现真不容易。总体而言,《东京审判》是部“质胜于文”的电影,敢动这样的题材,是有些气魄的。
看《东京审判》时,对面的影厅在放《夜宴》,赶着和这边唱对台戏,而且观众多得多王东京。今天上网,看了下《夜宴》的介绍,居然有周迅跳舞表现谋杀事件的情节——天啊!这不是活剥了《哈姆雷特》吗?上半年骂《无极》和《茉莉花开》,我还恭维冯小刚会讲故事,没想到他就这么不给我面子。在《无极》、《夜宴》等盛世华宴中,“质胜于文”的《东京审判》多少能给人一些心灵的震撼,这是我赞赏《东》的最大理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