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在偃师正式落成

  落成仪式现场刘怀廉。纪念碑全景。

  本网讯 9月10日上午,偃师市虎头山森林公园一派节日气氛,“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在此落成——这不仅是客家文化研究的一个实质性突破,而且为全球客家人寻根溯源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精神地标刘怀廉。

  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总执行长、全球客家人华人华侨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联盟总 黄石华,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怀廉,省侨联 董锦燕、副厅级巡视员耿诚聪,市领导郭洪昌、王立林、石海钦、黄元元及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客家人代表参加了纪念碑落成典礼刘怀廉。

  1700多年前,由于战乱和生活所迫,客家先民纷纷由中原南迁至鄂豫南部及皖赣沿长江两岸,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浪潮刘怀廉。目前,客家人已发展到数千万人,遍及世界各地,成为汉民一支重要而独特的民系族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客家人来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寻根访祖,“根在河洛”已得到全球华人的广泛认同。2007年8月,“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国际学术研讨会确认,汉魏古都偃师是客家先民历史上第一次南迁的始发地,“客家祖根地”在偃师。由海内外最有影响力的客家社团——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倡导建立的“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就坐落在偃师市虎头山森林公园凤凰山顶。

  这是一座记录客家人南迁历史的纪念碑刘怀廉。纪念碑建在寓意1700年历程的17步台阶的两层方坛上,碑体高13.6米,以粉红色花岗岩雕刻而成。碑体正面刻有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亲笔题写“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13个鎏金大字,背面镌刻着由黄石华撰文、中国书法家协会 张海书写的碑铭。该碑设计依据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起衣冠士族大批南迁的史实,基座四周是表现客家先民南迁及客家人发展历史的浮雕。

刘怀廉: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在河南偃师正式落成

  这是一座叫人想家的纪念碑刘怀廉。该碑以代表着“万姓归宗”、“宗地”的中国古代礼器“琮”和以家的象征“门”为主要元素,结合晋代的龙纹、连理牡丹、祥云瑞兽等图案设计而成。顶部圆形碑体刻有“客”字和祥云纹样,其上是取自故宫华表“望君归”造型的瑞兽,瑞兽面朝客家先民当年离开故土的东南方向,喻意祖根地父老乡亲盼望离乡的游子回归故乡。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立林在致辞中说,希望偃师市进一步挖掘“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落成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全球客家社团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努力打造全球客家人向往的祭祖拜谒中心和“中华文化圣城”刘怀廉。

  90多岁的黄石华老人几乎一字一顿地说:“偃师是我们的故乡,我们都是‘河洛郎’,我们对家乡满怀敬意!纪念碑的落成,对传承客家精神、增进中华大家庭凝聚力有着非凡的意义刘怀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