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三大悬案明故宫灵异事件之谜:梃击案

明故宫灵异事件之谜:明朝末年有三大疑案,据说一个比一个悬疑,真相到底如何呢?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日明故宫灵异事件之谜,发生了梃击东宫太子朱常洛事件,这就是“梃击案”。这一年太子朱常洛33岁。这天傍晚,蓟州男子张差,手持枣木棍,从东华门直奔内廷,打伤守门太监,闯进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直到前殿屋檐下才被捉拿。

明故宫灵异事件之谜:明朝末年有三大疑案,据说一个比一个悬疑,真相到底如何呢?

梃击案斗争的焦点明故宫灵异事件之谜,从表面上看是郑贵妃意欲谋害太子朱常洛而未得逞,好像是皇帝的家事,但实质上是国事,反映出朝廷中东林党与其他派系的政治斗争。尽管万历帝亲自处理结案,但这件事情始终疑云重重。此后大臣们常以此为题目,“奏章累数千百,由是门户之祸大起”。

明故宫灵异事件之谜:明朝末年有三大疑案,据说一个比一个悬疑,真相到底如何呢?

郑贵妃策动梃击事件,因东窗事发使郑贵妃势力大衰,神宗不得不放弃立福王为皇太子明故宫灵异事件之谜。而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稳固。一波才平,一波又起。在“梃击案”之后,又发生“红丸案”。

明末三大悬案:红丸案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病死。太子朱常洛继位,改年号为泰昌,所以习惯把他叫作泰昌帝。八月初一日,泰昌帝在登极大典上,"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八月初十日,泰昌帝就一病不起。《国榷》记载:郑贵妃"进侍姬八人,上疾始惫"。(罪惟录)也记载:"及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八月十四日,泰昌帝病重,召内官崔文升治病。

泰昌服用崔文升开的药后,就开始腹泻,一宿腹泻三十余次,危在旦夕。八月二十九日,泰昌帝召见内阁大臣,问:"有鸿胪寺官进药何在?"首辅方从哲等回话:"鸿胪寺丞李可灼自称有仙丹妙药,臣等未敢轻信。"李可灼诊视完毕,泰昌帝命快快进药。诸臣再三嘱咐李可灼慎重用药,泰昌帝则不断催促赶快和药。

到日午,李可灼进一粒红丸。"红丸"又称红铅丸,是宫廷中特制的一种春药。泰昌帝先饮汤,气直喘。待药人,即不喘。于是称赞李可灼为忠臣。大臣们都心怀不安,等候在宫门外。一位太监高兴地出来传话:皇上服了红丸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下午3-5时,李可灼又进一丸。次日(九月初一)卯刻,泰昌帝驾崩。这时他继承皇位整一个月。因红丸引发的宫廷案件,史称红丸案。

明末三大悬案:移宫案

泰昌帝驾崩,李选侍控制了乾清宫,与太监李进忠(魏忠贤)密谋挟持朱由校,欲争当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泰昌帝驾崩当日,杨涟、刘一燝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宫,要求哭临泰昌帝,请见皇长子朱由校,商谈即位之事,但受到李选侍的阻拦。在大臣们的力争下,李选侍方准朱由校与大臣们见面。

杨涟、刘一燝等见到朱由校即叩首山呼万岁,并保护朱由校离开乾清宫,到文华殿接受群臣的礼拜,决定以本月六日举行登极大典。为了朱由校的安全,诸大臣暂将他安排在太子宫居住,由太监王安负责保护。李选侍挟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又提出凡大臣章奏,先交由她过目,然后再交朱由校,朝臣们强烈反对。朝臣们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居哕鸾宫,遭李选侍拒绝。

李选侍又要求先封自己为皇太后,然后令朱由校即位,亦遭大臣们的拒绝,矛盾日渐激化。朝臣们早已对李选侍的蛮横作为不满,纷纷要求她搬出乾清宫。大臣左 光斗在上疏中这样说:乾清宫是皇帝专用的宫殿,行将即位的新帝也已成年,不需要哺乳,因此李选侍没有继续住下去的理由。如果她执意不走,恐怕是要做大明的武则天。朱由校遂下定决心,命令李选侍即刻移宫。李选侍见到朱由校谕旨,只得灰溜溜地腾出乾清宫,搬到鸾宫居住。

南京明故宫,又称明故宫、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应天府(南京)的皇宫。始建于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明洪武廿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历时二十余年,占地面积超过101.25万平方米,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都城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其建筑形制为北京故宫所继承,是北京故宫的蓝本。

明故宫灵异事件之谜:明朝末年有三大疑案,据说一个比一个悬疑,真相到底如何呢?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描述:“我还没有见过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皇宫,像南京的明故宫这样雄伟!”据有关资料记载,南京明故宫的占地面积为100万平方米,而相比之下,北京故宫占地面积是72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前后花了20多年的时间才最终建成的南京明故宫,才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明故宫灵异事件之谜:明朝末年有三大疑案,据说一个比一个悬疑,真相到底如何呢?

在历史的烟云里,南京明故宫究竟遭遇了什么创伤,才沦落到如今的地步?

明故宫灵异事件之谜:明朝末年有三大疑案,据说一个比一个悬疑,真相到底如何呢?

首先,朱棣迁都北京,直接导致南京明故宫的荒废。

明故宫灵异事件之谜:明朝末年有三大疑案,据说一个比一个悬疑,真相到底如何呢?

虽然当时南京是明朝首都,但由于皇帝在北京,所以如此之大的明故宫只有极少数维护人员,后来明中期遇到大火等,加上地基下沉等,导致明故宫遭到荒废。据说,朱棣修北京城的时候从南京明故宫拖走了很多石料,但这种说法不靠谱,毕竟运费太高,不如从北京周边就地取材。

其次,清军的进入,直接导致明故宫的面目全非。

清军攻占南京之后,就开始了蹂躏明故宫。首先,南京故宫已经被清廷改成满城,旗人都居住在原本的南京故宫里面。经进清军的大规模改动,南京故宫这时候早已面目全非,变成了居住旗人的满城,清廷还加高了故宫城墙,在城墙上布置了大炮,用来防止城内汉人造反。至今留下带有阵阵隐痛和颇多无奈的一些地名,如城东南的御道街南端有“蓝旗营”“蓝旗街”,在明故宫西北处有“马标”“炮标”。其次,对南京故宫进行大规模的改动,一些大殿之类的改成了将军和都统衙门,还有部分大殿被拆毁,改建成一栋栋居民的住房,用来供给旗人居住。清军修房子,只要缺什么材料,基本上都会从明故宫里拆毁取材。

再次,太平天国时期,兵火之间,明故宫被毁。

清末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军与驻扎在明故宫的满军有过比较激烈的战斗,由于明故宫里都是满人,而太平军是是要杀光他们的,所以在这种战斗中,昔日皇宫成为战场,明故宫遭受了第三次浩劫。后来,为了修建天王府以及其他诸王的府第,对明故宫进行不少拆毁和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