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核潜艇因为使用核反应堆烧热水生成动力,所以没有尾气排放的困扰,而常规(柴电)潜艇,特别是AIP混合柴电潜艇因为要使用到燃料发动机,所以排放尾气确实是一件很困扰的事,直接排放暴露位置,不排放的话会把潜艇里的人活活憋死,那到底该怎么办呢361艇灵异事件?

361艇灵异事件:柴电潜艇深潜海底时的尾气是怎样排放的?

361艇灵异事件:柴电潜艇深潜海底时的尾气是怎样排放的?

(核动力只要冷却水蒸气就ok了)

361艇灵异事件:柴电潜艇深潜海底时的尾气是怎样排放的?

一般常规(柴电)潜艇的尾气排放方式传统的柴电动力潜艇在水下主要靠蓄电池放电进行龟速移动(五节左右)361艇灵异事件,但是蓄电池这玩意儿不管是铅酸的还是锂电池,都用不了几天,这个时候就必须浮出水面利用自身的柴油机驱动,一边走,一边柴油机发电给电池充电,而尾气就直接由通气管排到空气中了,和汽车一样,没什么太大区别,不过动不动就浮出水面,这不是找揍吗?被反潜机发现了绝对死的妥妥的,于是就诞生了所谓的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的AIP混合柴电潜艇。

361艇灵异事件:柴电潜艇深潜海底时的尾气是怎样排放的?

361艇灵异事件:柴电潜艇深潜海底时的尾气是怎样排放的?

并不是每种AIP潜艇都需要排尾气AIP动力装置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闭式循环柴油机、斯特林发动机、燃料电池,而其中的燃料电池依靠的是聚四氟乙烯燃料电池和氧化剂直接将燃料转化为电能,不需要发生燃烧过程,产生的气体非常少,是一种最先进最清洁的动力方式,所以也就没有尾气排放这个问题361艇灵异事件。而闭式循环柴油机和斯特林发动机虽然工作方式不同,但是都有空气或者氧气燃烧的过程,所以排放尾气其实就是这哥俩儿的专属科目。

潜艇排放尾气当然不是直接排到海水中去一个排水量两千吨的AIP潜艇361艇灵异事件,如果将尾气直接排放到水里,会在海面上形成一个340米长的气泡带,这不是摆明了告诉敌人:我就在这里,快来抓我呀。

所以潜艇排放尾气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尾气融入海水,然后再将海水排出去,这就是AIP潜艇尾气处理装置,这套装置主要由水管理系统、喷淋冷却系统、旋转吸收系统组成。尾气在产生后第一步通过海水喷淋装置经过雾化处理后进行降温,然后进入旋转吸收系统在高速旋转下与海水充分接触吸收,最后再给与一定压力将海水挤出去,经过处理后的尾气不仅红外信号减弱,而且不会在海面形成明显气泡,安全性大大提高。当然了,最后还得补充一句,尾气吸收主要吸收的是量最多的二氧化碳,而不易溶解的氧气和氮气又会循环回去经过混合进入二次燃烧,反复使用,这一点大家要记住哦!好了,小葵花课堂今天就结束啦,喜欢我的可以给个关注呀!

图注;潜艇通气管航行状态

361艇灵异事件:柴电潜艇深潜海底时的尾气是怎样排放的?

要回答潜艇的氧气从哪儿来,先要搞明白潜艇究竟哪些地方要用到氧气。众所周知,常规潜艇有两套动力系统,一套是柴油发动机系统,该发动机需要氧气作为氧化剂与柴油混合燃烧产生能量进而推进潜艇行进,因此缺不得氧气,潜艇一般在水上、通气管状态航行或水下全速航行时采用柴油机;另一套则是蓄电池组,主要是在水下低速航行状态时使用,由于功率和供能能力远逊于柴油机,因此蓄电池组状态下潜艇的航速仅有几节,是非常慢的,即便是采用了不依赖空气推进技术(AIP)技术,航速也没有本质提高。同时,蓄电池供能状态下的潜艇不消耗氧气,但由于蓄电池储能极为有限,因此需要柴油机在有氧工作状态为蓄电池组充电,才能保持蓄电池组正常工作。当然,除了潜艇动力系统外,潜艇的生活系统,即乘员舱内,也需要有足够的氧气,供艇员们正常工作生活。

潜艇燃料燃烧的氧气,主要来自于通气管,所谓通气管就是潜艇上可以升降的一个管子,在潜艇潜望镜状态,通气管升起,空气(氧气)通过通气管进入潜艇内部,这样一来,潜艇的动力舱室就通过通气管从外界获得了宝贵的氧气用于柴油机工作及为蓄电池组储能。因此这一工作状态也被术语称作“通气管航行状态”。通气管的出现,使得潜艇无需像二战及以前那样必须完全上浮才能充电,安全性和隐蔽性大大提高。当然,通气管状态,也要有发动机产生的废气排出去。

除了通气管外,潜艇内还有空气再生装置,也能产生氧气。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潜艇内的空气循环装置和系统,将呼吸过的二氧化碳等废气收集起来,然后通过化学反应等方式制出新氧,供艇员呼吸等使用。此外,再生药板、氧气瓶等方式也能预先储存氧气,比如再生药板,一般潜艇上可以供呼吸500~150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