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没有折家坪蓬安康家坪灵异事件;折家坪镇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城西15公里处,东连乐堂堡乡,西与子长马家砭乡相邻,南接宽州镇,北同石咀驿镇接壤、子洲何家集乡划界。地势北高南低,属黄土丘陵和清涧河川道区,是清涧农业主产区之一,素有“白菜心”之称;总土地面积153。
  39平方公里,下辖39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为镇。    折家坪古称“宁川堡”。早在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镇内曾置绥德县府。南宋时,名将李世辅在村东和王家崖村之间筑古将台,“将台山”由此得名。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筑成“宁川堡”。
  宁川堡地处清涧河之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交通便利,是清涧县城的西门户,自古是商贸发达之地,兵家必争之地。    折家坪历来有闻名遐迩的“骡马大会”(牲畜交易会),相传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二至初八,周边绥德、子洲、子长、延川等县的商人以及十里八乡的居民赶着骡马、牛羊等畜物到此交易,那兴师动众,万头攒动的热闹场面,生意兴隆、购销两旺的繁盛景象,老年人津津乐道。
  折家坪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八月初二两度庙会,二、五、八逢集。逢会遇集,周边居民天蒙蒙亮就赶猪牵羊、挑米背豆,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不同方向蜂拥而来,各类商贩早早在街道边撑起各色帐篷,摆滩设点,一字排开,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到处是做买卖、谈生意的人群,说笑议论的,捏码讨价的,跟着看热闹的,此起彼伏,黄尘端扬,来回流转,人海如潮。
  直到华灯初上,这里才逐渐平息安静下来。   作为清涧县城西门户的折家坪,自古是战略要地。县志记载:“同治初年,回民起义进攻清涧,宁川堡地接安定兵事尤烈,避乱者云集于此。”后来由于县令无能,宁川堡曾被回民起义军攻破。    折家坪也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当地人民曾为中国革命做出过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有68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28年10月,中共陕北特委机关由米脂张家沟迁至折家坪,秋冬间转移到子州老君殿黑泉沟。为保护党组织,当地人民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做了大量工作。1936年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曾来到折家坪红28军军部,同刘志丹、宋任穷一起指挥攻打义合的战斗。
  1947年12初,西北野战军一、二纵队驻庵上和滴水崖村,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三忆三查)和冬训,被树立为全军典范。    折家坪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世代生息着勤劳勇敢的人们,也涌现出不少英雄人物和时代模范。    明末清初的折增修,骁勇善战,颇有胆略。
  明崇祯年间他就由行伍升为裨将;顺治六年,延绥将王永强叛清,他随军出征平叛,收复宜君后,又作为先锋,连平清涧、绥德,并作为代副将驻守绥德,后来升任下马关副将,再后来调任凉州副将,顺治八年死在任职岗位。    近代的折中选,小时候仗义负气,好给人排忧解难,力大无比,拳技高超。
  20岁时他入乡就读,能文能武,名噪一时。同治初年,回民起义军进攻清涧,宁川堡因地接安定,军事形势更是严竣。众人推选折中选当寨长,他数次推辞,但大伙不答应,于是他和大伙约法三章,全力修筑防御工事。后来在数次防御战中,他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屡次打退义军,义军望而生畏不敢再来。
  此后,因投奔他的人太多,县令害怕他的威望和势力,找借口拘禁了他,准备残害他,在群众的仰求下,他才被放了出来,可是这时宁川堡已经被回军占领,乡里的百姓死了100多名。得知此事,折中选痛心不已,决意不入仕途,后来他在家开馆执教,以教授徒弟为业,当时他的名徒众多。
  晚年他虽然生活拮据,却仍然手不释卷,逍遥自在。    现代的劳动英雄白德,出生在折家坪镇任家峁村(今白家峁),虽然他出身贫寒,识字不多,但在1943年大生产运动中享誉一时。他领导全村妇女纺纱织布,成立了5个粉坊,养猪700多头,做到了布多、粉多、粮多、肉多,同时他在村上禁烟禁赌,任家峁被树立为全县模范村,他当选为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
  当年11—12月在边区第三届生产博览会和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期间,他同吴满有、刘玉厚等17位劳模,应毛主席邀请,参加生产经验座谈会,同时受到朱德总司令嘉奖。之后,清涧县级机关秧歌队曾创演《访白德》一剧。   进入新世纪折家坪镇也涌现出折生阳这样的成功人士。
  折生阳是折家坪镇大折家沟村人,现任陕西华秦科技实业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他情系家乡,关爱教育,曾于2006年向折家坪镇中学捐赠教育奖励基金30万元,今年又将100万元人民币捐赠清涧教育,用于奖励全县模范骨干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目前,已成立“折生阳教育奖励基金理事会”,制定奖励基金章程,明确奖励基金的使用办法和用途。
  折生阳的事迹已成为清涧人竞相传诵的美谈佳话。  “沧海桑田出作证,千变万化旧换新”。解放后的折家坪焕发了新的生机,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交通、城建、农业、工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2年,神延铁路建成通车,在清涧各界的全力争取下,铁路绕经了折家坪并中穿该镇北部数村,折家坪建起了群众期盼已久的清涧县火车站,火车站成了清涧人走出大山的陆上港口。
  目前西包铁路复线也在加紧施工,不远的将来,折家坪将成为清涧县更为重要的交通枢纽。2004年205省道清涧至折家坪路段全面改造,大大改善了交通条件,目前公交车频繁往返于清涧县城之间,交通更加便捷,商贸流通更具区位优势。    折家坪电力资源充足,110千伏变电站毗邻该镇,提供稳定的电源。
  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水资源丰富。资源优势为该镇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目前,折家坪镇的面貌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街道整齐宽阔,两旁楼房林立,规划统一,格调一致,还安装了路灯等公用设施,一派新城镇的气象呈现在人们眼前。全镇现有中学1所,小学5所,信用社、卫生院等服务性机构一应俱全。
     折家坪镇发展农业的后劲强劲。全镇有耕地65226亩,其中川台水坝地5002亩,梯田9000亩,种植以黄豆、向日葵、谷子、玉米等小杂粮为主。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川道资源优势,积极打造 “一村一品”大棚蔬菜产业,目前有蔬菜大棚260座,白家峁、庵上等村的蔬菜大棚星罗棋布,效益可观;畜牧业林业也大有发展。
  贺家沟的肉牛养殖,白家峁、白家坪的生猪养殖,方兴未艾,前景看好;袁家沟村率先在清涧西区采取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方式,建起规模宏大的星原红枣科技示范园,辐射周边,带动全镇发展红枣产业。庵上、滴水崖等村积极开发石材资源,形成了一条龙经营的石板产业链。
  值得一提的还有该镇涌现出的一批堪称全县龙头的工业企业,如“鑫磊石材厂”、“光远薯业有限责任公司”、 “永吉洗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上乘、远近闻名、行销各地;企业整体效益良好,大都是全县企业中的利税大户,如永吉洗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总产值达4730万元,上缴利税达4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