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还原:公元438年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下旨:“诏诸州坑沙门,毁诸佛像。”于是一时之间,几乎所有的佛寺都被士兵冲击,寺中僧侣被捕历史上的菩萨灵异事件、寺中佛像被毁、寺中经卷被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北魏太武帝灭佛事件!
事实上北魏统一北方并没多久,中原各地的战火刚刚熄灭,一切都处在百废待兴之际,那为何拓跋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着急的向佛寺开刀呢历史上的菩萨灵异事件?在回答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佛教的起源以及在中国的发展。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迦毗罗卫国,创始人一般认为是释迦摩尼历史上的菩萨灵异事件。而后大约在汉朝时期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公元68年,明帝刘庄在洛阳兴建白马寺,这标志着佛教在中国彻底的扎根。而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已经在中国遍地开花,根据《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城中的佛寺最多的时候达到1367座,而在南方的南京城内也有着数百座的佛寺。
唐朝诗人杜牧曾在《江南春》中有这样的描写历史上的菩萨灵异事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南朝寺庙之多、佛法之兴盛,而这一切和帝王提倡佛教的政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事实上皇权与佛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相辅相成,皇权依靠佛教巩固,佛教依靠皇权生存。
佛教的传入对古中国的影响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久远而辉煌的历史让它成为最早的世界性宗教。它的传入对古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先是丰富了文化的种类,让古中国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脉络,同时它也促进了古中国多元文化的融合。它的传入为古中国的书法、绘画以及雕塑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创作基础。
同时佛教的传入也和古中国的本土信仰产生冲突,特别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这样的冲突往往就会升级。如西晋惠帝时天师道祭酒王浮与佛教僧侣帛远争辩,作《化胡经》一卷声称昔年老子为教化胡人去往天竺变为佛陀,而佛教徒也不甘示弱作《清净法行经》宣称当年佛门派遣三圣来中原传教其中月光菩萨便是颜回,光净菩萨就是孔子,迦叶菩萨就是老子。事实上这样的教义之争从佛教传入以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样的境况也一直持续到北魏初年。因为北魏初年王朝的政治权力正式开始干涉教会的发展,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点起了这样的火苗。
北魏太武拓跋焘为何灭佛?
公元408年拓跋焘生于代郡平城,其从小体貌瑰异,有异于常人之思,深得太祖道武帝拓跋圭喜爱,曰“成吾业者,必此子也”。据悉,拓跋焘登基当年就开始御驾亲征,在之后的十余年里更是四处征战从不闲着。公元425年,拓跋焘听从太常卿崔浩的建议直接出兵胡夏,在并战场中运筹帷幄、表现抢眼;公元430年,崔浩帮助拓跋焘取得关中之地;公元439年,崔浩帮助拓跋焘统一北方。因多年的征战大量的消耗了国力,为了避免北魏重蹈前秦的覆辙,恢复经济促进生产成了拓跋焘的主要任务。
拓跋焘下令“悉除田禁,以赋百姓”,大规模的恢复生产。与此同时拓跋焘发现了佛教僧侣居然一直在享受历代的宽容政策:不服役,不纳税,不受罚,还能收取香火钱。这让拓跋焘极为不满,北方之地莫非王土,为何佛教能够有特殊照顾?佛教不益国又有何用?而此时,爱臣崔浩则趁势建议皇帝改信天师道。拓跋焘立马应允,并在平城兴建静轮天宫,次年改年号为太平真君。
五年后又诏令全国所有“私养僧侣”者,“限今年2月15日”送至官府,过期不送者,一经查实僧侣杀死,主人灭门。次年有匈奴人盖吴起兵造反,在平乱之时拓跋焘在一佛教中发现大量的兵器,他认为这是盖吴和佛教相互勾结的证据。于是就提出“诏诸州坑沙门,毁诸佛像。”北魏全面开始灭佛!
北魏太武灭佛,可以说佛教第一次被本土政治权力所排斥,奈何佛教观念已经深入植根,太武灭佛虽说损失极重,确不伤根本。更深而这个事件也强烈的刺激佛教徒的权力欲望,甚至有僧侣认为,只有身居高位才能保护佛教不被排挤。于是后世越来越多的僧侣卷入政治漩涡之中,这也为后世的多次灭佛埋下的伏笔。终而言之:干柴所在终究难避烈火,佛教如果失去初衷终究难逃灭亡!
本文参阅文献:《北齐》,《魏书》,《洛阳伽蓝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