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一心求仙不假,但说他糊涂了一辈子不真汉武帝灵异事件!只是到了晚年政治经验丰富,处事技巧炉火纯青,善于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罢了!我想:题主说他晚年醒悟是指为“巫蛊之祸”进行反思,并以自己的方式承认和改正错误这件事吧?
汉武末年汉武帝灵异事件,高寢郎(即为高祖守陵墓的人)田千秋,上书武帝替戾太子刘据鸣冤:“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罢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
意思是说儿子调动父亲的军队,顶多是挨顿鞭子,皇子有了过错,误杀了人,这算得了什么呢?---我曾经梦见一个白发老翁,他教导我这样说的汉武帝灵异事件!
他上书的时候汉武帝灵异事件,“巫蛊之乱”已经过了一段日子,冷静下来后的武帝明白,当初太子由于焦虑、惶恐,不能自证清白才杀掉了江充的。
看了田的上书,他幡然醒悟:刘据并无谋反的意图,他果断地下令将江充满门抄斩,将苏文烧死;并镇压了所有与太子兵锋相见的人。
汉武帝念刘据的无辜,就派人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叫“思子宫”的宫殿,又筑造了一座叫作“归来望思之台”的高台,来寄托他对刘据的思念,天下百姓听说这事也很悲痛!
在悔不当初的心理驱使下,心灰意冷的武帝颁布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以此表示认识和承认自己的错误。
态度为何不同?因为发生“巫蛊之祸”的原因的性质不同呀!
第一次:刘彻独宠卫子夫导致皇后嫉妒,找来巫师诅咒卫子夫。结果:罢免皇后之位,杀了巫师楚服。
第二次:江充陷害太子造反结果:太子、卫子夫自杀
第一次巫蛊之祸的发生直接原因是由陈阿娇利用巫蛊术诅咒卫子夫,但根本愿意就是刘彻没有处理好家庭关系,往深处了说就是“陈阿娇太爱刘彻了”。所以这就导致刘彻的愧疚感很深,再加上陈阿娇又是刘彻的小表妹,青梅竹马,更是不忍心痛下杀手了。
第二次就不同了,刘彻以为太子是在造反。造反呀,每一个皇帝都不愿意面对的事情,造反意味着自己可能小命不保、皇位不保、江山不保,生死存亡之际,哪管得了那么多,再加上又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弑父弑君,多大的罪名呀!先定罪了再说。
以上刘彻前后处理“巫蛊之祸”手段不同的原因!
至于刘彻对这两次态度不同的原因嘛,我只能说刘刘彻可能是一个比较重情重义的人?
第一次巫蛊之祸,青梅竹马没死,心爱之人没死,不用伤心难过。第二次最爱的女人死了,最爱的儿子也死了,还是被自己的不信任害死了,刘彻能不伤心难过吗?
首先纠正题主的说法,李夫人并没有和汉武帝合葬,她的墓葬是汉武帝刘彻茂陵的陪葬墓之一。因为西汉实行的是帝后“同茔不同穴”(在同一个陵园而不在同一个墓葬之中)的丧葬制度。
另外,有答案说李夫人墓葬是由甘泉宫迁移过来的。这种说法不正确。李夫人生下儿子刘髆之后不长时间就死亡了,汉武帝把她当做王太后一样埋葬了(也就是史书上说的“以王太后之礼葬之”)。
我们知道,最有可能以王后之礼陪葬在汉武帝身边的人物不过是这几个:第一个皇后陈阿娇、第二个皇后卫子夫、第三个是钩弋夫人赵婕妤,第四个才是曼妙女子李夫人。
陈阿娇因为眼看着卫子夫威胁到了自己,在前130年使用巫蛊之术(一种装神弄鬼的厌胜之术)的小把戏,惹火了汉武帝,被废了11年的皇后身份,几年后死亡,被葬在了霸陵的旁边。
卫子夫按说当了38年皇后,也为汉武帝治理天下殚精竭虑,可谓劳苦功高。而前92年的一场巫蛊诅咒之事牵连到了她,被刘彻废了皇后,搬出椒房殿,前91年死亡,被草草埋葬在了长安城南桐柏亭。
钩弋夫人为刘彻生下了后来成为皇帝的刘弗陵。但是因为在甘泉宫陪驾期间惹了刘彻,大受斥责,不久病死,就地埋葬在甘泉宫附近,其陵墓后人称之为云陵。
轮到李夫人了。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追封的皇后。汉武帝死后,李夫人获得了配祭汉武帝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李夫人没有在刘彻的后宫中陷得太深,在生下儿子后身体大病,武帝很是牵挂。而李夫人不愿意以憔悴之容见刘彻,很是让历史感动。因为早死,刘彻对她很是挂念,并把她的画像关在了甘泉宫。
刘彻死后,刘弗陵即位,霍光辅政,让她配享宗庙祭祀,并追尊为孝武皇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