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细思极恐的细节三毛碰见灵异事件,《千与千寻》中真的不少。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千与千寻》时三毛碰见灵异事件,许多段落不及细思就已被被吓到。比如开场不久,千寻的父母都变成饕餮般的猪。但后来想一想,这一段真正细思极恐的应该是在这里,不工作,就会被变成动物。片中,汤婆婆将所有人的价值归为工作产生,所有人都失去了个人价值。
再看他们做的工作,是毫无创造性每日重复的纯体力劳动。而这样的环境下,锅炉爷爷三毛碰见灵异事件、小玲、青蛙等早已习惯,不再想要改变。这与现实太过相似。有多少人还未来得及想清楚他们要做什么,就为了生存听从规则,急忙找到一份或许与所学无关的工作,投入到不断重复,逐渐失去个人价值的工作中,或遭资本的控制与压榨下。片中提到的日本泡沫经济崩塌,也令这些人的人生崩塌。
而变成动物,就将被吃掉这一点更为恐怖。变成动物是因没有工作,而没有工作主要有三种可能,不愿工作、找不到工作以及没有工作能力。而现实中,后两种数量更多,尤其为工作耗尽大半生却被企业抛弃的老人。美国近年政策优势向巨额资本掌控者倾斜,针对退休人员和低收入阶层补贴越来越少。将普通人的生命用工作榨干后便丢弃,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食人三毛碰见灵异事件?
忘记名字这个点有很多人说过了,就不再细说。但忘记自己是谁,进而忘记自己从哪来,要到哪去真的是极其恐怖。失去这一切的人没有追求,麻木生活,这样的人与物还有什么区别?但现实中,自我遗忘的人却着实不少,疲于生活只能看到眼前而忘记了一切。
汤婆婆对宝宝的溺爱也有不少人提到。以自我为中心,对外界全无接触,毫无常识,无法独立生存,这样的孩子算是被养废了。现实中这样的人同样存在,与宝宝一样,他们都是“巨婴”。
但我认为对宝宝万般宠爱的汤婆婆见到被变成老鼠的宝宝时全不认识更令人浑身发冷。我们靠外表识人,有时关系不近的同学同事可能换身衣服我们就无法认出了。所以,我们真的能认清一个人的灵魂吗?或者,如果有一天你的身份被另一个外表一样的人冒用,你有身边人能够认清的信心吗?
被排斥,被无视,分外寂寞的无脸男令人心疼又令人恐惧。如幽魂一般孤独飘荡,有人愿意施以一点善意都会为此感动、付出,就像片中无脸男愿意拿给千寻一捧浴药牌,一堆金子,一切能给的最好的东西。这与我们每一个孤独的个体都太过相似。更扎心的是,你看作最重要的人,实际并未将你放在心上。就像无脸男被欲望淹没不断吞噬时,千寻只是被硬叫去救场。离开汤屋后恢复的无脸男,也只是因为恰好可以而被千寻带上电车。
太过寂寞就会更愿意付出,更容易受伤。更不顾一切,也更容易被欲望、仇恨蒙蔽。不由想起一个公益短片,《Evan》。
短片原本在荆楚一段校园爱情的出现,但最终却以校园枪击案结局。在观看前面的部分时,我们一直没能注意到,画面中那个总是独自一人的男孩在悲愤,在查阅枪械资料,在做枪击计划。而这一切我们都未曾注意到,就像无人注意到无脸男的寂寞。
最后一段,千寻离开时白龙要她不要回头,是因为违背规则的白龙可能受到惩罚,四分五裂已被讨论过了。但之后的一点同样细思极恐。在离开之后,千寻忘了这个世界的一切,而他的成长、勇气也随之消失。可以看到,在走出隧道时,那个胆小,需要依靠父母的千寻相比之前丝毫未变。
进入隧道时
离开隧道时
钱婆婆说,“曾经发生的事不会忘记,只是暂时想不起来而已。”但很多时候,正因为这种暂时的想不起,我们明明经历了很多,自以为在成长,实际却毫无长进。若一生如此,实在太过吓人。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点。如千寻的父母习惯金钱社会,见到给神明的食物时也理所当然的认为一切都可以用钱买。又如因为环境污染被错认为垃圾神的河神、消失的琥珀川所表现的生态危机。但这些同样已有太多人讨论过,在此就不说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