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江边长大,见过一个渡河人,专门义务处理无人认领尸体捞尸队灵异事件。

这个渡河人我们称毛公公,是一名鳏夫,慈眉善目,清瘦高个,满头白发,已经七十多岁了,可耳不聋眼不花的,身板还很硬朗,架船渡河敏捷地像一只水猴子,有时见过河人呆坐在渡船上无趣,扯开嗓子还能给过河人唱出一段号子捞尸队灵异事件。他特别喜欢小孩,哪个小孩叫他一声“毛公公”,他就变戏法似的从青布粗衣口袋里掏出蚕豆大小的冰糖,放进小孩的嘴里。

毛爷爷住在村东头隔水相望的三四百米远的一个小岛上捞尸队灵异事件。小岛有许多毛竹,渡河闲暇之时,就会砍一些毛竹做成2米见方的席子——裹尸席,专门用来包裹埋葬无人认领的江中浮尸。

  江边人把浮尸称为大水货,意思是大水冲下来的东西,多出现于七、八月份江中大水之际捞尸队灵异事件。大水货男的俯面而浮,女的仰面而浮。至于死因,以意外落水居多,也有自杀者,也有被害者。但到了江水之中,都称为大水货。

一发现大水货,发现者往往大水货身上系上一根绳子,绑上石头,固定其在江水中的位置,以免被水冲走,剩下的事就交给毛爷爷。

发现者把大水货的位置告诉毛爷爷,毛爷爷就划着渡船,把大水货拖到他的小岛旁的水里,放置两天。如两天之内没有人领,他就用裹尸席把大水货固定在一块木制的拖板之上,在拖板前端系上一根长长有绳子,再在以黄泥为底的滑道顶端上倒上几瓶水,毛爷爷手摇滑道顶端的一个转盘,把大水货拖上小岛,埋葬在早已挖好的墓穴里。埋好后,在墓前立上一块木板子,板子上写着大水货的性别、目测年龄及发现的时间。最后,毛爷爷在墓前烧点纸钱,打发死者上路。

  几十年来,谁也不知道毛爷爷埋葬了多少具无人认领的浮尸。因为没人敢上他的小岛,更没有人敢上岛清数他所埋的浮尸。

  村民对毛爷爷敬而远之,有的父母见自家小孩拿了毛爷爷给的冰糖,就会跑过来一把拍掉。毛爷爷见状也不恼,笑着捡起地上冰糖吹一吹放进自己的嘴里。上了年纪的人却认为毛爷爷是在行善积德:渡河是在渡别人,埋人是在渡自己。

  1985年的秋天,村民有好几天没见到毛爷爷了,担心他的安危,结伙上了他的小岛,推开他的小屋一看,见毛爷爷躺在床上,嘴里还附着几只绿头苍蝇——毛爷爷已经死了好几天了。

  村里人集资给毛爷爷举办了一个盛大的葬礼,专门请道士给他做了三天三夜的道场。最后把他埋在小岛的正中央,让他与他亲手埋葬的浮尸相伴不孤寂。

  处理毛爷爷的后事当中,有人在小岛上数了数大水货的坟墓,一共107个,连同毛爷爷的一共108个。有人戏说:水泊梁山,毛老子就是宋江了。

  此后,村民再次碰到无人认领的浮尸,就会眺望小岛说:要是毛老子还活着就好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捞尸队灵异事件:长江里打捞上来的尸体,如果最后无人认领,都会如何处理?

黄河的浮尸,基本只有三种:

捞尸队灵异事件:长江里打捞上来的尸体,如果最后无人认领,都会如何处理?

第一,自杀者。

捞尸队灵异事件:长江里打捞上来的尸体,如果最后无人认领,都会如何处理?

黄河没盖子,想死就跳下去。

这是黄河沿岸的古话。

黄河附近很多人自杀,都选择跳河。因为河水很急,跳下去即便会水,基本也死定了。

警方认为,黄河浮尸有85%是死于自杀。

自杀人群中,大部分是中青年人,家境贫寒,男人居多,妇女较少。

这不是说妇女自杀的少,而是农妇自杀多选择喝农药,这样还有个全尸。

但也有年轻女孩自杀的。比如漯河市一女孩因为和男朋友闹别扭,喝酒后一时想不开跳入漯河大桥。女孩遗体被打捞上岸后,母亲几度哭昏过去。

第二,失足。

警方认为浮尸有10%是失足落水、船只事故或者是死于自不量力的游泳。

这种失足者就五花八门,既有很小的孩子,也有年轻的女孩或者垂暮老人。

打捞过最小的溺水人员是个2岁的小孩,最大的是80多岁的老人。

2016年7月底,巩义市一对放羊的父子溺亡。

男孩玩耍落水,父亲见状下水施救。然而黄河水流太急,两人最终都没能上来。捞出尸体的时候,发现二人还紧紧抱在一起。

第三,谋杀。

其中有5%的浮尸,死于谋杀。

曾几何时,很多歹徒杀人以后就将尸体丢入黄河,毁尸灭迹。

被碎尸、割喉、捆绑、装麻袋等尸体,在以前并不罕见。

尸体丢入黄河,尤其是腐烂以后,想要查清楚身份是比较困难的,很多死者被认定为无名尸体,连死者是谁也难以搞清楚。

还有就是黄河上游城市众多,也难以确定尸体从哪里而来。

一个捞尸人这么说:曾经有过一具尸体,在一个白色的编织袋里,尸体手脚都被绳子捆住,口中塞着布,看到后我们马上报了警,警察赶到后立刻将尸体带走了,并向我们询问了情况。

这里要多说一句,以往很多人将黄河浮尸作为摇钱树。

看看这一段:

2000年左右,黄河小峡水电站建成,距离魏某家约六公里,他家的命运由此转折:水电站不仅使上游的黄河水流速减慢,更拦截了自上游飘下来的垃圾,只是在每月10号开闸清理一次。魏某正是依靠这些囤积的垃圾,做起了另一门生意:从中打捞废弃矿水瓶,还有掩埋在垃圾中的尸体。

一年打捞五十具左右的尸体,夏季数量较多,男性比重较大。魏某如此总结10年工作的规律。实际上小时候他就有过与死尸频繁接触的经验,所以对如今的工作毫不惧怕——“看都看习惯了嘛,有什么好怕的。”说这话时,魏某正站在汽艇上,一手夹着兰州牌香烟,一手提着根捞网,眼神游移于河面,期待从漂浮的垃圾堆中发现有用的东西。

尽管魏某称,打捞废弃矿水瓶的收入,与捞尸的盈利相当,但经细问,却有些让人疑惑:前者的单价是三四元每公斤,后者的报价则是1.5万。在我们采访过程中,恰好碰到几位前来认领尸体的家属,验尸确定后,家属塞给魏某一笔钱,仅作为看尸体的费用,看上去有1000,魏说是500。

所有打捞起来的尸体,魏某都会把他们的手或脚,捆在汽艇边沿,然后拖到某个山凹附近,系到岸边树枝上,防止漂走。有时会有家属主动前来认领,有时魏某会根据尸体身上的手机、证件等联系到家属。家属来认领时,魏某就会根据其提供的特征,把他们带到相吻合的尸体处验证。而长期无人认领的尸体,魏职军会剪断绳索,任其向下游漂泊。

7日上午8点半,魏某准备返回,因为9点钟开始工作的水电站工作人员会驱赶他。就在这时,一具疑似尸体进入魏某的视野。

“是人吗?”我们问。

魏某操起汽艇上的铁叉,向水里翻了几下,回过头来,低声回应:“就是。”

他用铁叉把尸体拖近船身,蹲下来伸手去掏尸体身上的口袋,没有收获。而后,他用铁叉将尸体的手臂挑起,整个手掌已见不到一丝肉,只剩下河水般黄色的骨架。

“没用了。”由于尸体长期浸泡,已经腐烂,根据魏某的经验,这样的尸体是不会有人认领的。于是,他抛下尸体,收起铁叉,拉动了汽艇马达,在轰鸣声中,离水电站渐行渐远。

在2000年初,“在小峡电站捞死人的那两个人至少人均1年要挣10万元!”附近村民告这么说。

不是说打捞尸体不该收钱,这种不费什么事的保存尸体,借此牟取暴利就属于敲诈勒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