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站坐需要步行约900米到开阳桥南站才能乘坐特14路公交,从开阳桥南站到北京西站经过的站点有:814路公交灵异事件、开阳桥南9、开阳桥北10、自新路口北11、南横街路口北12、菜市口北13、宣武门外14、长椿街路口西15、天宁寺桥西16、白云桥西17、北京西站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公交线路:特14路,全程约9.6公里1、从北京南站步行约910米,到达开阳桥南站2、乘坐特14路,经过9站,到达北京西站3、步行约280米,到达北京西站
公交车坠湖前的行踪,非常诡异14路公交灵异事件!
7月7日,中午11时45分,贵州安顺满载37人的一辆公交车诡异改道坠入湖中,造成16人受伤,21人死亡的惨案,令人痛心14路公交灵异事件。事发至今无权威披露事件真相,令网友猜疑与争议。
笔者整理各方报道14路公交灵异事件,探析其悬疑。
1、是否车辆失控?
由于驾驶员身体突发疾病,或车辆出现机械故障,或出现操纵失误,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现象并不少见。然而,幸存目击者陈述在事发前司机没有突发病的征兆,此辆公交车为电动车出现故障机率极低。其实就是出现这三种状况,对于一个52岁有着22年公交车驾驶经历的老司机来说,完成可以做应急处理的,最坏是公交车在路上走开S形,或原地打圈,
但是不可能出现90度转弯并加速的极端情况。所以,并不存在车辆失控的可能。
2、是否醉驾?
驾驶员醉驾或酒驾,导致重大交通事故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公交车司机上班驾车前,单位是要经过严格酒驾检测的,酒驾显然是不可能的。
3、是否回避路人或乘客发生争执所致?
驾驶员回避横穿马路的行人或与乘客发生争执,而导致操作失误或失控的现象时有发生。可是事故发生在行人稀少的地段而不是闹市路口,监控显示也排除车辆避让。从幸存者口述可知司机并没有与任何乘客发生争执。
4、是否是心理出现严重问题?
驾驶员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隐形“杀手”,但是至今没有引起社会应有的广泛重视。
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迷失、工作的繁重与不顺心、家庭矛盾和社会人际关系失调等问题,可能会造成错觉、强迫症、抑郁症、路怒、人格分裂等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往往是导致司机违规驾驶,甚至危害公共安全的罪魁祸首。
出事公交车驾驶员张某钢,在90度拐弯坠湖前,能够减速避让其它车辆,而且驾驶表情很沉着,所以不可能产生方向错觉。
张某钢在事发12前陪同其父亲吃饭并一起出镜发视频,还发过要寻找另一半;在事发前两天还发布唱歌视频。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幽默乐观的男子,并且事发前情绪很稳定。按理说不会存在强迫症、抑郁症、路怒等心理问题。
但是,交警摄像显示:公交车在从火车站到经过虹山湖大坝中段的途中,有多次伺机左转的嫌疑,但是由于车辆太多而放弃。我们再联系一下7月7日高考这个特殊的日子,加之车上12名高考生,不得不让人猜疑:张某钢是否一直在酝酿公交车坠湖事件?是否近两年其家庭有过与高考有关的悲剧发生过?
张某钢是否存在严重的人格分裂症?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他认为人都潜藏着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如果缺失“爱与归属的需要”,势必会导致严重的人格分裂,“主体人格——好人”被“后继人格——坏人”接管,会导致极端行为发生。
尽管张某钢本人在驾驶途中没有异常表现,但是其内心是否一直在经历怎样翻江倒海的矛盾冲突与抱定决心的报复思想,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但是他已经身亡。
在此不做过多的猜疑,我们相信真相终究大白,权威人士会做出盖棺定论。
对公交车坠湖原因的关注,或许是此次事件中媒体暴热点,但不是公众聚焦的核心。公众所关心的是相关部门对这次事件的反思与整改。
第一,当务之急是立即对大巴车特别是公交车、校车和长途客运车等驾驶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实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或调岗。今后对驾驶员进行定期检查和职业测试应成为一种常规建设。
第二,驾驶员的选拔录用条件要细化。尤其是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测试应纳入考核的常规内容,在公考中也应增加心理健康考试内容。
第三,对驾驶员进行在岗时间无间断监控和心理疏导干预。通过车内显示器,将大巴车驾驶员的神情和操纵行为随时在公交公司总部或交警队监控画面上显示出来,以便及时提醒、心理疏导干预,适时扼制突发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第四,要及时处理驾驶员合理合法的正常诉求,建立快速解决公共交通系统驾驶人员正当问题的快捷通道,消除驾驶员“事故倾性向性”的不利因素。
第五,做好驾驶人员的家属访谈工作,积极为驾驶人员创造良好的家庭情感和人际关系。
第六,加强公交车的乘坐安全意识、逃生知识的普及与演练,尤其是乘客与驾驶员良好驾乘关系营造的重要性、安全带和安全锤的使用,以及发生事故时自救措施的普及。
第七,交通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所有汽车驾驶员进行心理健康、交通法规与交通知识等网上培训与答题过关测试。
第八,加强公众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诚信教育、公德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应纳入中小学统考课程,并纳入大学公共课程。
当今,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在建设经济和军事强国的同时,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打造富强、法制、文明、平安、健康、长寿的美好社会,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追求。希望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希望贵州安顺公交车坠湖事件不再重演,希望逝者安息!
网友若有好的建议或想法,评论区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