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关于敲击鼓点的灵异事件: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生病,招晋王赵光义议事,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看见宫内烛影摇动,仿佛赵光义离座退避,又过片刻,听到斧子戳地击物的声音。当夜,太祖驾崩,宋皇后让王继恩去叫秦王赵德芳来。但在这时,王继恩忽然叫道“晋王来了关于敲击鼓点的灵异事件!”宋皇后见赵光义,大吃一惊!对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哭着回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后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改元太平兴国。
真相关于敲击鼓点的灵异事件:
后人多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当晚又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实难脱弑兄之嫌关于敲击鼓点的灵异事件。
宋太祖驾崩后,已是四鼓时分,孝章宋后派人召太祖的四子秦王赵德芳人宫,但使者却径趋开封府召赵光义。赵光义大惊,犹豫不敢前行,经使者催促,才于雪下步行进宫。后晋王光义在灵前继位。
所以,真相就是弑兄篡位。
剌心原唱是常艾非唱的,填词:崔恕,谱曲:崔恕
常艾非以一首《刺心》在网上突然蹿红,获得百万追捧。其他作品有《感情关系》、《露水》、《最爱你的人》等。她出道以来,以数首坚持真爱的歌曲成功塑造了一个对爱情执着的女人形象。
与以往作品《全世界最伤心的人》《透明人》等作品不同的是,之前的歌曲总是蔓延着浓烈的悲伤,而这首《刺心》则是很正面的直抒胸臆,表达了现代女性独立的爱情境界。
张茜蒙面唱将以翻唱一首《刺心》唱出了多少女人的心声,唱功特好,引起了许多粉丝的关注。
张茜,1974年2月18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主持人、珠宝分级鉴定师。
1993年获全国青年歌手“英皇金融杯”电视大奖赛上海赛区优秀奖。1995年获得中央电视台全国地区歌唱MTV大赛银奖。1996年首次参演电视剧《慈禧西行》,1998年主演古装喜剧《欢喜游龙》。2006年主演电影处女作《犀照》,并入围“香港导演协会奖最佳新人奖”。2011年凭借电视剧《聊斋3之庚娘》获得由上海电影集团和上海东方电影频道颁发的“最受欢迎女演员”奖。
俗话“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为什么这样说呢?四更有什么?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觉的有必要对所谓的“几更天”作一下简单说明,这样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问题的解释,
古时候的计时习惯与现在有所不同。
那时的人们将一天24小时划分为12个时辰,将一夜划分为5个时辰,分别称为一更、二更、三更、四更和五更。那么,这五更是如何与对现代时间相对应呢?
古人作息时间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更天对应的现代时间是19点至21点,是人们夜里集中活动的时间段。
19点正值黄昏时分,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从外面回到家中,不仅洗洗涮涮,生火做饭,还要收拾一下家务,干一些杂活。
等这一切都停当后,大概也就到了21点钟的样子,差不多便要上床歇息了。
即使21世纪的今天,19点至21点也是非常忙碌的时间段,唯一不同的就是,有些年轻人由于白天工作忙,丰富的夜生活让他们流连往返,很少有21点就进入梦乡的。
由此可见,“一更人”意思就是说在此期间,人类活动最为集中,是为即将上床安歇作一些准备,故此得名“一更人”。二更又名定昏,对应现在的时间为21点至23点。
二更时分夜色已深,古人夜生活很是简单,晚饭吃罢没有什么事,大都停止一切活动,早早地进入梦乡了。
尤其是有些历史时期,为了维护社会秩序,防范歹人趁夜色作乱,官府还会颁布霄禁的法令,严禁掌灯后再任意出行了。
晨钟暮鼓说的就是霄禁的规定。
一更过后敲响暮鼓,禁止出行;五更过后敲响晨钟后才可通行。否则违犯法令在街上行走的,将遭受笞打四十下的惩罚,。
所以,此时大街上是看不到什么人的,除了更夫断断续续的敲锣声,就是告诫人们“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吆喝声了。
我们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看到过这样的场景,故此得名“二更锣”。三更天对应的现代时间为21点至凌晨1点。
这个时间段又称为“深更半夜”,是一夜里最黑暗的时候,也是阴气最重的阶段。
过去的人们迷信,相信什么阴曹地府,鬼怪精灵,漆黑的夜幕中,平添了许多恐怖的想象。
比如一些鬼怪小说,往往将三更半夜与妖魔鬼怪联系在了一起,故此得名“三更鬼”。四更对应的现代时间为凌晨l点至3点。
这个时候夜色仍然很深,不过距天亮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三更天的那些妖魔鬼怪是不能见亮的,所以都会急匆匆地赶回阴曹地府了。
这时处于梦乡中的人们睡得最沉,连巡更的也是困乏不堪,疏于戒备,那些梁上君子便会趁着黎明前这段黑暗期,行鸡鸣狗盗之事。
比如《十五贯》中的窃贼娄阿鼠等,故此得名“四更贼”。五更对应的现代时间是凌晨3点至5点。
这个时候是黑夜与白昼交替之际,公鸡打鸣声划破了夜空,东方渐渐地泛起了亮光,人们也会逐渐从睡梦中醒来。
有些勤快的农夫也许已经开始下地干活了,故此得名“五更鸡”。由此可见,古人划分五更的方法是极为聪明的,其中蕴含着古人独具创意的智慧结晶,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不失为一种有趣的传统文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