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郭沫若赞美无锡鼋头渚的诗句。 1975年,郭沫若在无锡游览,先经过蠡园(蠡湖,原名漆湖太湖鼋头渚灵异事件、五里湖,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于此,湖因人而得名,园因湖而得名。 民国初年,青祁村人虞循真在湖畔建青祁八景,号称“山明水秀之区”。1927年至1936年,同村人王禹卿、王亢元父子在虞的帮助下,利用原有基础,建蠡园;1930年王家的亲戚陈梅芳在其西侧再建“渔庄”,又名“赛蠡园”。建国后,于1952年扩建蠡园长廊约200米,使蠡园与渔庄相连;1980年前后又拓建“层波叠影”新区;仍以蠡园命名以上全部景点。该园三面环水,远眺翠嶂连绵,近闻长浪拍岸;南堤春晓,桃红柳绿;枕水长廊,步移景换;假山耸翠,曲折盘旋;亭台楼阁,层波叠影。)郭老对蠡园赞美不已,留下佳句:“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

太湖鼋头渚灵异事件:

后来又游览了鼋头渚,才惊叹蠡园很美,与鼋头渚相比较,尚有不如,所以写下了太湖鼋头渚灵异事件:“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1979年,著名书法家李可染写下了“太湖佳绝处”一额,这一匾额就挂在1931年建造的鼋头渚老大门上,被称为太湖佳绝处牌坊太湖鼋头渚灵异事件。到1981年,无锡市取到了郭沫若老先生的手迹,才制成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匾额。 鼋头渚的美丽景致,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所向往。萧梁时,此地建有“广福庵”,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一处。明初,“太湖春涨”被列为“无锡八景”之一。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常来此踏浪吟哦,留有“鼋头渚边濯足”遗迹。文人雅士咏唱之作颇多。清末无锡知县廖伦在临湖峭壁上题书“包孕吴越”和“横云”两处摩崖石刻,既赞美了太湖的雄伟气势和孕育吴越两地(现为江苏、浙江两省)的宽阔胸怀,也蕴涵了对此地风光尽纳吴越山水之美的中肯评价。

1918年太湖鼋头渚灵异事件,鼋头渚始建园林,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纷纷在鼋头渚附近营造私家花园和别墅。50年代后,经统一规划布局,精心缀连,后又不断扩建新景点,使这一太湖风景名胜游览之区日趋完美,面积达300公顷,成为江南最大的山水园林之一。

鼋头渚现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万浪卷雪、湖山真意、十里芳径、太湖仙岛、江南兰苑及犊山晨雾、广福古寺等10多处景点。其中有山长水阔、帆影点点的自然山水画卷;有小桥流水、绿树人家的山乡田园风光;有典雅精致、古朴纯净的江南园林景致;还有吃、住、购、行等配套齐全的服务和娱乐设施,加上历代名人雅士游踪、石刻、书画、传说等诸多内涵深厚的文化积淀,构成了此地以天然山水为主、人工点缀为辅的生动隽美、多彩多姿的综合性、多功能风景旅游胜地。

暮春三月,莺飞草长,欢迎大家来无锡玩!

鼋头渚中的鼋,实际上是一种神兽。据《国语.周语》记载,鼋又名“天鼋”,是轩辕黄帝的始祖。鼋是龙和神龟所生的长子,呈龙头龟身凤爪鹰尾。传说中的神鼋龙头、龟身、虎爪、鱼尾,是龙王的第九子。

这里呢还有一个“沉落山阳县,汆出无锡城”的传说,传说在远古时代,太湖在山阳县,这里的人作恶多端,天上玉皇大帝听说后,派太白金星在下凡去看看是否真的如此。太白金星下凡后呢,在山阳县遇到一个孩子,他每天打柴侍奉老母。于是太白金星就变作一个老乞丐向孩子要吃的,孩子看他很可怜就把身边唯一的一个馒头给了他。太白金星看到孩子这么好心,决定拯救这个孩子。他告诉孩子,说:“如果山阳县狱庙前的石狮子眼中淌血,就又洪水冲垮山阳县,你赶快背着老母往西北逃命。”于是这个孩子就每天到狱庙前去看石狮子的眼睛,这个秘密被一个屠夫知道了,便和孩子开玩笑,将猪血涂在狮子眼睛里。孩子一见,立即背着母亲香西北跑,边跑边喊:“山阳县要沉了,赶快逃命!”可是人们都以为孩子疯了,没有理睬。谁知孩子前脚刚走,洪水后脚就到。孩子跑啊跑,最后实在跑不动了,就停了下来,洪水也就在孩子的脚下停了。后来人们发现,在孩子背母逃命时,在一个地方歇了三歇,这地方就长出三个山峰,就是现在湖中的三山——乌龟山;母子最后停留的地方就是鼋头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