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有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的讨论现代人盗墓灵异事件,就让我想到了甜粽子与咸粽子。或者甜豆腐脑与咸豆腐脑的战争。

现代人盗墓灵异事件:《鬼吹灯》与《盗墓笔记》哪个更恐怖?两者有什么区别?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我是先读完盗墓笔记又读的鬼吹灯现代人盗墓灵异事件。这两本小说确实构建了我脑海里关于盗墓题材的整体架构。可能读的时候年级比较成熟一些了,并没有很恐怖的感觉。如果两者相对比的选择的话。我认为盗墓笔记的代入感更强一些。

现代人盗墓灵异事件:《鬼吹灯》与《盗墓笔记》哪个更恐怖?两者有什么区别?

整体故事架构上现代人盗墓灵异事件:

盗墓笔记都从我――无邪这个角度来讲述现代人盗墓灵异事件,让读者很容易的产生代入感。而且整体描述较为复杂,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以及小说中设置的悬念多而杂。每个人物都可以让读者细细品味,细细分析。不管是主人公三人组。还是二线的三叔文锦小花等人,甚至酱油角色都会有详细的出场铺垫和人物构建。这种连续性,贯穿性的故事走向,更容易让作者写出细节性的刻画,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在脑海中构建出环境和紧张感,让人产生恐怖紧张的感觉。

鬼吹灯的线路相对来说更加清晰,故事的走向没有设置过多的复杂的坑,叙述上多以第三人称进行回忆,所以在看的时候相对轻松。不需要过多的留意剧情中出现的甲乙丙。而且胖子的幽默,让阅读的过程不单调,甚至某处的情节更像是一个段子。对主角的修饰刻画比较立体。恐怖紧张的程度,并没有盗墓笔记那么连贯

所以,两本书虽然同属盗墓题材。也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但我个人都非常喜欢,这两本书也可以说是同类型题材的开拓者或者发扬者。如果新手阅读的话。建议先读鬼吹灯这本,没有那么多坑去追,读起来会轻松一些~

说起盗墓者的诡异死法,也许你会认为墓地中设置的诡异的防盗装置会是盗墓者的第一大杀手,但是需要补充的是,诡异额死法还包括盗墓者因恐惧与亏心感而于墓室中发生的意外,那些诡异的死法,真的是蠢的的诡异啊!不信,那就来看看吧:

现代人盗墓灵异事件:《鬼吹灯》与《盗墓笔记》哪个更恐怖?两者有什么区别?

1. 最蠢最诡异的死法——咒语恐吓,被吓死

现代人盗墓灵异事件:《鬼吹灯》与《盗墓笔记》哪个更恐怖?两者有什么区别?

说起被吓死,这可能是“蠢的最诡异”的死法了;不过还有一种说法,这是反盗墓手法的一种“虚招’(因为这其中的道理永远无法解释的通,难以考证,才会称为带引号的虚招),又或称一咒语。虚招虽然虚。却不失高明,从心理上绝杀盗墓者,令其不盗而退。

现代人盗墓灵异事件:《鬼吹灯》与《盗墓笔记》哪个更恐怖?两者有什么区别?

界上最著名的咒语出自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金字塔)。图坦卡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死去时只有18岁。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及其同伴进入了图坦卡蒙的陵墓。图坦卡蒙的棺室由两个武士塑像守护,内有4个金色的神龛,一具水晶石棺和3个套棺。戴着金面具的图坦卡蒙躺在纯金制成的内椁里,棺木上有一句咒语——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此外,棺上还有一句话——我看见了昨天,我知道明天。

所以说到底,真理是永远不变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2. 最意外最有风险的死法——构筑崖墓,摔死;

有些墓穴是挖在山崖上的岩石中的,是另一种反盗墓招式。依山为陵,显然比平地起穴那种封土式陵墓防盗效果要理想得多。但这种莽法一般人家造不起,也造不成。

这种开凿于山崖之中,不另起坟丘类型的墓穴,考古界惯称“崖墓”。这种墓在西汉时已颇为流行,如现今考古发掘发现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山东曲阜鲁王墓、徐州龟山汉墓,都是在山崖中开凿了巨大的洞穴而成。

崖墓的历史很长,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分布在江西省境内的武夷山崖墓群(如图),形式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及联洞群葬,棺用整木刳成。唐朝李世民的昭陵玄宫。就是采用了这种防盗方式,是开凿九螋山(今陕西省礼泉县境内)而就。其后唐诸帝多兴师动众,将附近风水上佳的山体都凿空了。

3. 最愚蠢最诡异的死法——虚墓疑冢,迷路死

疑冢防盗,有一个考古名词,叫“虚冢”,它指的是秘葬方式的一种,又称假坟、虚墓。说白了,就是造若干假墓穴,而将真死尸藏地隐匿起来。

传说中最著名的虚冢,当数孔仲尼的弟子为其设的五座虚墓。

4. 最毒最诡异的死法——墓毒,中毒而死

墓穴大多建在地下,空气不流通,除了容易缺氧之外,还会导致毒气囤积不散,变成古墓里最无形的杀手。

秦汉时期贵族有钱人的古墓就常用它来防盗些墓里大多都有“积炭层”,碳多是烧过却又没烧彻底的炭灰,这种烧法是最容易产生一氧化碳的,很多盗墓贼最终沦为陪葬品都是因为它。如,朱砂、矾石、磁石、石胆、雄黄之类的,这些药石在一定温度下,会产生剧毒。考古过程中,经常会在墓穴里看到这些药石,有的还用来衬垫棺床。因为这些药石不光能用法防盗还能是很多仙丹灵药(在古代追求长生不老是每个人的愿望)的原料,所以很多墓主人会用它们来陪葬。

此外,还有最常见也是每个上年代墓室必备的一种墓毒,尸气。它是人尸体腐烂时散发出来的气体。人死后因为免疫系统停止工作,体内的细菌数量会急剧增加,在这个过程中会制造出含有恶臭的气体。尸气一旦弥漫开就会使人呕吐甚至晕厥,有些得恶疾、传染病死后的尸体还会产生尸毒,据说也是杀人无形的“利器”。所以有经验的盗墓贼会在打开棺盖后立即撤到安全地带,等尸气散去。古代有很多给棺木放气的方法,比如在棺材上钻一个洞,然后把放出的气体用蜡烛点燃,让它烧个十分钟到半个小时,据说尸气会在蜡烛上形成一道长长的蓝色火焰,看起来非常阴森。

5. 最神秘最料想不到的死法——伏弩、悬剑以及深藏伏火各种死

在所有的反盗墓手段中,最为神秘的是“伏弩”。弩即是箭,伏弩,就是暗设在陵墓死穴(盗墓者必经之地)处,可以自动发射利箭的一种反盗集机械装置。机弩,即装机械的弓。

伏弩一般只有帝王陵一类的高等陵寝才会使用,秦始皇的陵墓就有“伏弩”。据记载,秦始皇为了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坟墓,命令工匠装置了许多机弩,以射杀企图进入墓道的人。

此外,伏火是我认为最难以置信的装置。据数据显示,伏火是一种设于暗处的火,一旦被触碰到,就朝盗墓贼喷出,轻则烧伤,重则直接被烧死。更有数据写道,伏火是炼制外丹的一种方法。指将矿石药加热处理(多与特殊的辅料一起),使其变为高温下不气化挥发的另一种物质,从而达到制伏矿石药火毒,利于服用的目的。此技术既能用来“保命”长生不老,又能用来伤害人致人于死地。如果这种技术得以流传下来,那么我想,它一定可以和我国“四大发明”并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