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让我来回答“是什么原因使你小时候怕鬼故事美女穿绣花鞋灵异事件?”这样一个问答题。那要是让我简略说的话,还不就是因为“鬼故事”听多了,而确实的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有鬼的!既然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有鬼的,那还不是怕“鬼故事”中所描述的鬼被自己给碰上,又或者是怕被鬼给捉住,再或者是怕被鬼给迷(浑)住,又或者是怕被鬼给跟踪······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非时而到附近的村庄看露天电影外,农村几乎就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美女穿绣花鞋灵异事件。那么,白天忙了一天的农活,晚上农村的孩子们多数都会听自家的大人们(或爷爷奶奶、或父母亲、或大伯大娘叔婶们等)“讲古”,当然这“讲古”既有古代“老书老戏”上面的故事,再就是“神乎其神”且“煞有介事”又“绘声绘色”的讲“鬼故事”了!讲的人是兴致勃勃,听的人是既兴味盎然又胆颤心惊!
这讲“鬼故事”归讲“鬼故事”,这“鬼故事”当中所讲的碰到鬼、遇到鬼,甚至跟鬼打架又或者被鬼弄到水沟里灌水灌泥、坟地里被鬼“下迷浑阵”等等不过多数都是过去的事和过去的人(注:但也有真名实姓或已去逝或当时还有健在的)。这“鬼故事”经“口口相传”又“深深加工”,久而久之,这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鬼故事”已经变成不再是故事了,完全的在人的心目中,特别是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就形成了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有鬼”呀美女穿绣花鞋灵异事件!
既然相信这世界上“真的是有了鬼”,这又听了深更半夜的“鬼故事”,如果此时你又是一个人“黑灯瞎火”的要赶回家,又或者是你必须要经过一处“新坟地”,再或者是与你隔不多远的人家刚死了人,再想想这刚刚听的“鬼故事”,是不是会叫人“头皮发麻”、“汗毛倒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且稍有“一点动静”(其实是夜猫或老鼠或别的动物等)便认为可能是“鬼出没”了,顿时吓得是“身如筛糠”、“魂不附体”,甚至“屁滚尿流”了美女穿绣花鞋灵异事件!
好了,我不在讲了!想想从小听的那些个“鬼故事”还真的是叫人“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但要是真的叫我一个人夜晚经过荒山野岭且到处都是乱葬岗或刚埋了死人的地方,我还真的是胆怯甚至会特别害怕呢!这或真应了那句话:“世上或本没有鬼,但听‘鬼故事’听多了,也便‘真的是有鬼’了!”
唉,这“鬼故事”还真的是少听为妙,多听可怕啊!!!
晚清有四大奇案,分别是张文祥刺马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杨月楼案和太原奇案。其中太原奇案以新娘灵堂诈尸,和尚暴毙古井,的奇诡情节,名列四大奇案之最。
道光年间的太原阳曲县,一天早晨,一位老头去井边挑水,他刚把桶放到井里,便惊恐的大叫起来,邻居们围过来一看,井里泡着一具尸体,众人急忙报官。
曲阳县令赶到现场,发现死者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光头男子,头部有明显的刀伤,像是被杀后丢到井里的。
县官还是比较有经验的,他判断光头男死者很有可能是个和尚,于是派人调查周围的寺庙,是否有和尚失踪。
查看失踪和尚::
结果查到太原兴善寺有一个和尚失踪好几天了。兴善寺的僧人来到现场一辨认,确认这就是失踪的和尚,可是当时下山的时候,穿的是和尚的僧服,捞出来的尸体穿着普通人的衣服,衣兜里还有几粒黄豆。
县令不愧久经沙场,他想到这衣服肯定和做豆腐的有关,其他人一般口袋里不会有豆子。
于是县令又让人调查县城附近卖豆腐的,查来查去,一个姓莫的老头浮出了水面。
县令命衙役将莫老头带到县衙,把和尚的衣服往莫老头前面一丢,喝问道:
“莫老头,你杀死了这个和尚,还不从实招来!”莫老头吓得屁滚尿流,急忙否认道:
“大老爷,小人只是个卖豆腐的,从不与和尚打交道,小人冤枉啊!”
县令察言观色,看上去莫老头不像撒谎,于是问道:
“你过来好好认认这衣服,是不是你的?”莫老头承认衣服是自己的,可是前几天晒在外面,被人偷了,昨日天还没亮,他正在磨豆腐,这时有人敲门,莫老头打开门,一看见一个像是新娘子一样的女子,头戴凤冠,身穿霞披,钻进门来。
莫老头正在奇怪,怎么会有新娘子这么早来自己的豆腐店,这时那个女子脱去凤冠,露出一个大光头。
仔细一看,原来是个和尚。 和尚对莫老头说:
“施主,我是兴善寺的僧人,昨夜偷喝了几杯,醉倒在路边,醒来发现自己的僧衣没了,不知道被谁套上了新娘子的凤冠霞帔,现在这样子没法子回寺,请您借我一件干净的衣服,这凤冠霞帔我也没用,就送给您了。” 莫老头看到那凤冠倒是值不少钱,就给和尚拿了自己件衣服,和尚穿上衣服就走了,至于怎么会死于井中,莫老头也不知道。
县令带着衙役去豆腐店搜查,搜到了凤冠霞帔和一把刀,县令看着凤冠霞帔,想起了两天前有人来报案,说一个新娘子穿着凤冠霞帔失踪了,会不会就是这套行头呢?
派人查探:
原来头天,县城的姚员外一大早就来告状,说另一个张员外答应把女儿嫁给自己儿子,还收了自己家的聘礼,本来今日便是良辰吉日,没想到自己儿子去娶亲时,张员外耍赖,说他女儿暴病身亡,这婚结不成了。
姚员外认为张员外是想论诈,便来告状。县令传来张员外对质,张员外说自己女儿确实昨日暴病而亡,但是尸体诈尸了,现在不知道尸体跑哪去了。
太原知府对这个案子很重视,责令阳曲县令限期破案。县令经过一番推理,认定莫老汉见财起意,偷走张百万女儿的尸体并扒下凤冠霞帔,被和尚撞见,遂一刀将和尚杀死,抛尸水井。
莫老头哪里肯认,但在一顿痛打之下,屈打成招,承认自己杀了和尚、偷了尸体之罪。
结案后的不久,突然有人来县衙击鼓为鸣冤。鸣冤人二十来岁,说自己叫曹文璜,是张小姐的丈夫,张小姐并没有死。
曹文璜和张小姐:
原来曹文璜家早与张员外家订了亲,可是曹家后来家道中落,张员外就想悔婚,所以将小姐许配给姚员外家。曹文璜和张小姐早就私定了终身,叫张员外悔婚,两人便决定私奔。
不料他们跑出张府没多久,张员外就带人追了出来。俩个情侣跑到张小姐的姐姐张金姑家,张金姑是个年轻的寡妇,可当晚怎么也不肯收留二人,让他们赶快走。
张小姐和曹文璜没办法,只好继续跑,跑着跑着就到了莫家豆腐坊,莫老头同情他们的遭遇,就把自己的驴借给他们骑走。
县令想来想去,感觉问题还在张员外身上,便将张员外拘来严加拷问。
张员外:
张员外受不了打,终于说道:
“那天他带人追张小姐时,也追到了大女儿的住处,大女儿不肯开门,他怀疑张小姐就藏匿在此处,便带人闯了进去。这时他看到房间里有一口上了锁的大箱子,箱子自己还在微微晃动,更加认定小姐藏在箱中,便让人把箱子抬回府。”没想到回府劈开箱子,里面是个昏过去的和尚,张员外一看就明白了,原来大女儿和这个和尚有奸情。 张员外正不知道拿这个和尚怎么办,他的的管家献上一计:
将这个和尚冒充小姐,就说小姐昨夜暴病身亡,既能安抚了姚家,也可掩盖大女儿私通和尚的丑事。
张员外便依计而行。 没想到他们给和尚穿上女子凤冠霞帔后,和尚便醒了。
这和尚稀里糊涂的就穿着凤冠霞帔跑了,这也就是后来张员外以为是诈尸了。
但是和尚是怎么死的呢?
县令听到这些供述,根本不信,他维持原判,并将曹文璜定为杀人同犯,与莫老汉关押在一起,等待秋后问斩。
过了几个月,太原新任知府复核案件,觉得此案疑点重重,莫老汉怎么可能一刀将和尚杀死?
新知府复审:
曹文璜与和尚无冤无仇,为什么要杀和尚?最关键的是,此案居然没有提审过张小姐!知府决定重审此案。
张小姐见知府重审,一到大堂便大声喊冤,她说曹文璜根本没有杀人,那个和尚,他们根本不认识。
这个案子又陷入一团迷雾之中。知府仔细分析后认为:
凶手能一刀将和尚毙命,应该是经常用刀的人。于是吩咐查当地的屠夫。
果然查出城东屠夫吴一刀,失踪多日。于是知府命人在太原附近捉拿吴一刀,不久后吴一刀到案。
公堂之上,吴一刀三两下就招供了。原来那晚,吴一刀卖完肉回到家,发现自己的老婆与一名和尚在撕扯,大怒之下,抽出杀猪刀,将和尚一刀杀死。
杀人后,趁着天还没亮,将和尚的尸体投进古井中。 这个死掉的和尚也是罪有应得。
他从箱子里跑出来后,受尽惊吓,在莫老头家换了身衣服,刚走到城东,看见吴一刀的老婆长得挺漂亮,于是扑过去把妇人抱住,谁知妇人不肯,拼命挣扎。
这时恰好吴一刀到家,见到此情,提刀砍在和尚后脑之上,和尚当场毙命。
吴一刀将和尚抛在井里,逃出太原城,躲避风头。
谁想此种离奇案件被新来的知府破掉,真相大白于天下。
知府结案,让曹文璜和张小姐有情人喜结连理,莫老头无罪释放,张员外罚没一半家产,张寡妇不守妇道,游街示众,吴一刀杀人有因,杖责一百。
昭雪:
这就是晚清的太原奇案,我说故事的头都说晕了,各位给个关注吧!
作者:歪眼小史工作室—— 冯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