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淝河与淮河交汇的不远处淮南市焦岗湖灵异事件,也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之一,现隶属于凤台县刘集乡。

峡山口淮南市焦岗湖灵异事件,古时有“淮河第一峡”与“长淮津要”之说。因为跨淮河相对峙的东、西两座硖石山,高六十米,陡峭犹如刀劈斧削。它们就像一把铁钳,能牢牢地扼制淮河的水上交通。因而古时作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为军事要塞并建有四城。

在峡山口淮南市焦岗湖灵异事件,不仅有南宋夏松的《筑城记》摩崖石刻,还有一座慰农亭,亦称禹王亭,好像是纪念大禹治水的。如今只知道重修于清代光绪三年。但其始建于何时,却也和霸王祠一样,不知其详。

这座慰农亭虽然没有高大雄伟的身姿淮南市焦岗湖灵异事件,但建筑倒还算精巧。

亭子的石柱上,刻着清代道光年间凤台知县颜海飏手书的对联:“选胜值公余,看淮水安澜,硖山拱秀;系怀在民隐,愿春耕恒足,秋稼丰登。”显然,那位心系民瘼的知县大人,用他的墨宝为这座亭子也为这方水土,增色不少。

千里淮河在流经八公山的时候,曾留下大禹治水与投鞭断流的经典故事。尤其是那个叫嚣着能“投鞭断流”的苻坚,其给后人留下的“草木皆兵”与“风声鹤唳”等成语,则绝不仅仅是扼腕之叹。

从远古流淌而来的淮河,留下的神奇传说不少。但实物如慰农亭与摩崖石刻这样的真实古迹,则不是很多。因而在我看来,由于淮河扩大河道而孤悬于波涛之中的慰农亭,虽然显得有些孤独而又有些破败了,但却仍然不失为千里淮河上的一颗明珠。

慰农亭,把古老、神秘但却美丽的淮河,从传说带回到现实中来。她像是一根彩带,将古人征服自然的毅力与今人改造自然的魄力,织成了一个美丽的“中国结”,摆在世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