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怪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不是说我国是世界航天大国,航天技术也位于世界前列,为何我国偏偏不造航天飞机呢?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为什么中国不制造航天飞机?莫非受美国前车之鉴的影响?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为什么中国不制造航天飞机?莫非受美国前车之鉴的影响?

其实啊,美国作为前车之鉴,就曾发生过多次悲剧,只是多数人不知道罢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比如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当年,这架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上空发射,挑战者号升空后,却因部分结构失效,使得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作用的影响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导致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很难想象,那天,当人们对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的直播视频津津乐道时,谁也没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为什么中国不制造航天飞机?莫非受美国前车之鉴的影响?

为何我国偏偏放弃了制造航天飞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可能有人会礼貌地回应,你真的知道航天飞机这家伙有多贵吗?提到这个问题,也这就不得不提到美国,因为美国在航天飞机的研发上,起步最早,研发经验也最为丰富,1981年,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问世,而后,挑战者号、发现号、奋进号、亚特兰蒂斯号等航天飞机逐渐问世,按照美国航天局放出的数据来看,美国曾经造出的5架航天飞机,每架的造价平摊下来就已经在20亿美元左右,每次发射费用也显得十分华丽,高达5亿美元,整个项目的花费约合下来,想想都觉得贵。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为什么中国不制造航天飞机?莫非受美国前车之鉴的影响?

那我国不制造航天飞机的原因单纯就是因为它太贵了吗?实则不然,我们刚才也看了不少案例,他们都指向了一个事实,即便到了现在,也是如此,人们很难保证航天飞机的安全性,甚至很难将这种安全性降到很低的程度,为什么这么说?要知道刚才我们提到的美国人制造的5架航天飞机,摔了2架后,直接将航天飞机的事故率提升到40%,这也引出了一种说法,即航天飞机的安全系数太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这么看来,我国这样的选择并非没有道理,虽说我国曾经考虑过,设计制造自己的航天飞机这样的想法,不过后来还是决定放弃了,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或许这样说你就明白了,2011年7月21日,这一天或许是一个值得兴奋的日子,那天,随着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成功返回地球,它似乎自豪地宣告着,大洋彼岸成为了唯一一个使用航天飞机进行载人任务的国家,现如今,美国人却选择放弃航天飞机,这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说起来也有些哭笑不得,因为美国研制航天飞机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降低发射的开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重复使用,理论上来说,这确实是比一次性的东西要经济得多,但事实却给予了致命一击,因为美国航天飞机使用以后,需要逐次进行检查和维护等事项,反倒本末倒置。

或者说,以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建造多次使用的航天飞机,在这一点上还太勉强,其实从另一方面来看,在新一代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后,航天飞机更是没有了一点用武之地,的确,我国不制造航天飞机,还有一个原因是,实力悬殊所致,换而言之,我国在现阶段根本不可能造出这种的东西,如果说航天飞机纵观而言代表的是美国80年代时期的制造水平,我国想要达到同样的水平,必然要在2030年之后,有些非小白看客可能会感到特别蒙蔽,我们航天起步相对来说,只比美苏晚了20年左右没错吧?怎么还多出了足足50年?其中缘由很简单,这是因为从我国开展航天事业至今,没有哪一年在航天上投入的资金,够到了美国航天资金的投入水平,这种数量级的投入差距人们也很难想象。既然如此,各位想想,我们真的还有必要在航天飞机上大手笔的投入研发吗?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并非一帆风顺,也付了很大的代价,以下列举一部分事件(按时间排列)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为什么中国不制造航天飞机?莫非受美国前车之鉴的影响?

1967年 阿波罗1号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为什么中国不制造航天飞机?莫非受美国前车之鉴的影响?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为什么中国不制造航天飞机?莫非受美国前车之鉴的影响?

1967年1月27日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一次例行测试中,34号发射台的土星IB号运载火箭顶部的阿波罗指令舱,突然发生大火,使三名宇航员(指令长维吉尔·格里森、高级驾驶员爱德华·怀特及驾驶员罗杰·查菲)在17秒中丧生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为什么中国不制造航天飞机?莫非受美国前车之鉴的影响?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为什么中国不制造航天飞机?莫非受美国前车之鉴的影响?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为什么中国不制造航天飞机?莫非受美国前车之鉴的影响?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为什么中国不制造航天飞机?莫非受美国前车之鉴的影响?

1967年4月联盟1号飞船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为什么中国不制造航天飞机?莫非受美国前车之鉴的影响?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为什么中国不制造航天飞机?莫非受美国前车之鉴的影响?

前苏联宇航员科马罗夫1967年4月23日,乘联盟1号飞船升空飞行,24日因飞船在再入过程中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而身亡,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空间飞行任务时献身的宇航员。

事故调查原因显示降落伞出伞受阻是伞舱内外的压差所致。试图弹出的伞体引起的摩擦阻力使伞挤在了伞舱内无法拉出。

1971年7月联盟11号载人宇宙飞船

联盟11号载人宇宙飞船,原本是帮助苏联开拓空间站技术。3名前苏联宇航员在于太空实验室中工作了创纪录的24天后,他们按照计划,在6月30日凌晨1点35分,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返回舱准备回到地面。返回舱的降落流程还算完满,看起来似乎一切都和原计划差不多。可是,当工作人员打开舱门的时候,发现3名宇航员全部身亡。

调查结果显示这是由于2个计划该先后引爆的螺栓同时爆炸,结果震坏了换气阀门,导致返回舱空气迅速泄露。此时,返回舱还在距离地面168公里的高空,基本属于在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返回舱内部压力迅速降低。在这种几乎真空的环境下人体就会无法承受这种的压力。同时由于返回舱设计不合理,内部空间极小,而宇航服又太过笨重,所以3人都没有穿宇航服,酿成了这次悲剧。

1980年3月18日东方号运载火箭

前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进行燃料加注时发生爆炸,45名技术人员当场被炸死,另有5人在送往医院后死亡。这是苏联历史上最严重的航天事故之一。这次事故直到9年后的1989年才有报道。

1986年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

1986年1月28日,美国成千上万名儿童正通过学校的有线电视新闻网,观看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10次发射的直播,因为宇航员Christa McAuliffe将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教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因其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SRB)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毗邻的外部燃料舱在泄漏出的火焰的高温烧灼下结构失效,使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并在空中发生剧烈爆炸,导致7名宇航员死亡,这就是著名的挑战者号灾难。

1986年泰坦运载火箭爆炸

同样是多灾多难的1986年,1986年4月18日,美国空军的一枚大力神火箭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发射仅仅8秒钟后爆炸。爆炸摧毁了基地的发射台和所携带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KH-11型秘密电子通讯卫星,有58人受伤。爆炸时升起一个巨大的桔红色火球,一团带有毒气的浓烟弥漫天空,火箭碎片散落到基地各处,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发射灾难之一。

1996年 阿丽亚娜5号

1996年6月4日,首次试射的“阿丽亚娜”5运载火箭6月4日在南美洲东北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40秒钟之后发生了爆炸。这次鉴定发射叫做“阿丽亚娜”由欧洲航天局和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共同主持。这架造价70亿美元的火箭项目是10年研发后的首次发射。损毁的火箭和货仓就价值5亿美元。事故调查委员会两个周后给出了爆炸的起因,声称是惯性参考系统的一个软件错误引发的,使火箭大约以每秒30度的速率改变俯仰和偏航姿态。结果火箭在气动载荷作用下迅速断裂,从而触发了自毁系统。

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

2003年2月1日,就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即将完成它的第28次任务前不久,当它试图再次返回地球大气时,在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上空发生解体,导致7名机组成员全部遇难。最终调查结果是超高温空气从机体表面缝隙入侵隔热瓦下部四处乱窜,最终造成航天飞机在返航途中解体坠毁,七名宇航员丧生

在事故发生后,太空飞行任务被推迟了超过两年时间,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也被延迟,而且29个月的时间里完全依靠俄罗斯航天局为空间站提供供给。而且“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使航天飞机的用途受到压缩。

2016年9月1日 猎鹰9号

2016年9约2号猎鹰9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基地常规的发射前测试中发生了爆炸,事故摧毁了价值2亿美金的以色列通讯卫星,并损坏了SpaceX公司的主要发射平台

SpaceX发现在火箭发射器的上面级氧气箱中的氦低温系统出现了“重大的故障”。

人类探索之路从不会平坦,但也永远阻挡不了人类前进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