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的广大地区,过去有一句非常流行的俗语脚像细牛脚:脚板下无空,是个老长工。这句老话目前只有一些老人讲得明白,而多数80后、90后都不懂此为何意。

脚像细牛脚:农村老俗话说“脚板下无空,是个老长工”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1脚像细牛脚、先来解释下“长工”

脚像细牛脚:农村老俗话说“脚板下无空,是个老长工”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历史上,没有土地或失去土地的农民,想要填饱肚皮只有两条路,要么租种地主的农田,长期受地主的盘剥;要么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短期内解决温饱问题脚像细牛脚。因此,打长工和打短工就成为这些人群的专用谋生方法。

脚像细牛脚:农村老俗话说“脚板下无空,是个老长工”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2脚像细牛脚、再来解释下“无空”

用现代语言说明,“脚板下无空”就是指扁平足,民间所俗称的“平脚板”脚像细牛脚。有一双扁平足的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跑不快、走不久。这些人在长久行走中,比其他人更容易劳累。而且,也容易引发一系列的足部疾病。

3、“脚板下无空,是个老长工”有两层含义

民间所说的“脚板下无空,是个老长工”其实有两层含义:

其一:因为脚的特殊生理现象,平脚板的人活动范围受限,不会轻易选择出远门,会为主人家进行长久、踏实的服务。这种人更适合打长工,可以经年累月地付出。因此,是值得长久依赖的人,主人家也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他。

其二:不能出远门,意味着人生轨迹很难发生变化,也没有机会创造更多的人生价值。所以,这种人注定一世默默无闻,会是个平凡的小人物,也就能给别人打长工、挣点苦力钱而已。

4、老话消失,有现实的原因

“脚板下无空,是个老长工”这句老话,在如今的山东消失确有现实原因。因为扁平足早已不是阻碍人们行远路、出远门的难题,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也早已让人们实现坐地日行千里。同时,医学技术的发展也可以让解决扁平足所带来的麻烦。

指动济南原创,转载请注明

“穷人脚上无毛,富人头顶放光”,这句农村俗语单从字面上看,还是很好理解的,就是:穷人的脚上是光溜溜不长汗毛的,而富人的头顶头发稀少,甚至是光秃秃的,锃亮锃亮的,能反光。而且,这都是指后天产生的,而非先天性的。

脚像细牛脚:农村老俗话说“脚板下无空,是个老长工”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那为什么农村会有“穷人脚上无毛,富人头顶放光”这一说呢?这其实是以往的人们从穷人和富人两种生活状态中得出的一个经验总结。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年代,大部分都靠在地里刨食为生。一年到头,从早到晚,日日都捋着裤脚在田里干活,小腿上的汗毛和泥土不停的磨擦,久而久之都给捋掉了。时间久了,毛孔也受到了损伤,之后腿上就干脆不长汗毛了。

脚像细牛脚:农村老俗话说“脚板下无空,是个老长工”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当然,对于辛勤劳作的人们来说,他们是从来不会在意这些的,也无暇在意这些。但也正是这些细节,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不易。而相对这些终日奔走于田间地头,用劳力赚取温饱的劳动人民来说,另一类是用脑袋赚钱的,相对较富裕的人群。这些人呢,不用像体力劳动者那样终日下田干活,所以也不会出现“脚上没毛”的情况,但他们终日需要用脑袋算计事情。

脚像细牛脚:农村老俗话说“脚板下无空,是个老长工”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大家都知道,过度用脑的人,后天往往容易使得头发稀疏,甚至有可能脱发至秃顶。都说“聪明的脑袋不长毛”,就是概括这类用脑过度的人的。孟子有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 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脚像细牛脚:农村老俗话说“脚板下无空,是个老长工”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简而言之就是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所以在农村,通常会认为,干体力活的是穷人,而从事脑力活的就是富人。当然,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这话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绝对的。比如一些先天性的原因,或者一些后天性的疾病,都有可能导致腿上无毛,或者头皮光亮。而且在现如今这个年代,如果当以物质来论的话,干体力活的也有可能是富人,而从事脑力工作的很有可能是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