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千年不腐是诸多条件综合作用造成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

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马王堆女尸为什么能千年不腐?

干燥的环境干燥的环境缺乏水分,微生物细胞最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分,此外其新城代谢也离不开水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干燥的环境使微生物的细胞核内盐分浓度增高或蛋白质变性,导致生命活动降低或死亡。

尸体在干燥的环境中使体液迅速蒸发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脱水干花,抑制了细菌腐化酶解尸体过程,这样尸体才能够保存下来。

有毒物质马王堆汉墓中尸体内砷含量较高,其他墓葬中尸体保存情况较好时也大多有砷含量、铜含量较高的情况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

有人认为砷能延缓尸体腐败过程,铜和铜绿(是铜表面所生成的绿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一直被认为是有毒物质,近年来研究证明,铜和铜绿有杀菌作用。

因此在尸体处理上,一些特定的有毒物质对尸体的防腐、保存有重要作用。

隔绝空气马王堆一号汉墓深16米,尸体用多层丝麻织物紧密包裹,置于一椁四棺内,棺均涂油漆,再在椁室下、上及四周,都塞满木炭和白膏泥,然后再在其上层层填土,夯实封固。木炭厚0.4—0.5米,共约一万多斤,白膏泥厚1—1.5米。木炭是具有许多细孔的无定形碳,吸水防潮性能好。白膏泥的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以及硫、钙、镁、钠、钾等,它粘性强、可塑性好、含水分多、渗透性极低。严密封实的白膏泥层,隔断了内外空气和水分的交流。除墓穴深外,其上还有高20多米的封土,对减少地面上的影响,防止雨水渗入墓室,均起重要作用。这样使椁室与外界完全隔绝,基本构成高标准的恒温(温度精度在±2℃)、恒湿(湿度精度在±5%以内)、缺氧、腐败微生物无法生存的环境,基本上排除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对各种物质的损毁作用,故墓内多层棺椁、墓主尸体及随葬器物都完好地保存下来。

陪葬物对氧气的消耗在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随葬品中有猪、牛、狗、兔、鸡、鱼等熟肉食品,一笥约四十个鸡蛋,还有梨、枣、梅等水果,都已腐坏得只剩骨头、蛋壳和果核了。

由于墓室密闭不透气,大气中的气体难以进入墓中;又由于腐败细菌是好氧微生物,只有在有氧气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在它们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其它废物。由于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墓中仅有的氧气越来越少,环境条件越来越不适于腐败微生物生存,因此,新陈代谢受阻,生命活动逐渐减弱,最后被迫停止生命活动,走向死亡。

在好氧微生物生命活动逐渐减弱,墓室中氧气逐渐减少的同时,厌氧微生物趁机繁殖起来。甲烷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纤维素等有机物质产生甲烷、二氧化碳和其它废物。甲烷细菌最初生长繁殖越来越旺,产生的甲烷(沼气)越来越多,当甲烷及二氧化碳等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又抑制了甲烷细菌,由此甲烷细菌的生命活动逐渐减弱,最后死亡。

这时墓室中的环境,无论是好氧微生物,还是厌氧微生物,都无法生存,一切生命活动停止。至此,墓室中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和气压等都达到恒定状态,墓中的尸体和随葬品从此不受任何侵害长眠地下,而得到完好保存。

参考文献:马淑芹《古墓内尸体与随葬品不腐原因的生物学探讨》

马王堆千年女尸(辛追)在湖南省博物馆。

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马王堆女尸为什么能千年不腐?

1、辛追(前3世纪-前186年),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育有一子利豨;死于公元前186年,享年50岁。于1972年出土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1号墓。

2、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也是具体表现中国汉朝上层社会文化、生活的活体见证。

扩展资料:

辛追的遗体保存

1、辛追的尸体出土时,全身裹着20层丝绸衣服,半身浸泡在略呈红色的溶液里。因为被衣物层层包裹,而且考古人员对两千多年前的尸体未抱希望,也没什么保护措施,加上包裹着的衣物太厚,所以经过一周左右才剥离完毕。

2、等到发现辛追栩栩如生的尸体时,在场人员无不触目兴叹,但一周的时间已恶化了尸体的保存情况,后来经医生的解剖检验,女尸外形依然完整,并且内脏器官也是完整的。尸体的皮下结缔组织还有弹性。股部动脉的颜色,几乎跟刚死去一样。

3、在注射防腐剂时,皮、肉、血管等软组织,随着药水所到而鼓起,然后通过微血管扩散。这一奇特现象,令人大感惊讶,并发出了由衷赞叹。

4、估计女尸死亡年龄在50岁左右。食道和胃里还保存着几颗甜瓜子。从各方面的病理查明,死者生前患有多种疾病,胆绞痛引起冠心病发作,似乎是导致猝死的原因。

5、辛追的遗体出土后,由于先前条件所困和没有保护意识,导致遗体长时间跟空气接触,约一年后才象征地为遗体制造了一口玻璃棺。

6、而遗体当时更要在全国各地展览,往往直接就被有关人员抬出来摆在桌子上露天展示,没任何的防护,群众甚至可以随便触摸,结果使保存情况极度恶化,让原先栩栩如生的尸体变得不堪入目,毁坏十分严重。

7、2003年,有关人员终于意识到问题,才将辛追遗体安置到湖南省博物馆的为其量身定做的“地下寝宫”里,算是亡羊补牢。这个“地下寝宫”距离地面8米,恒温恒湿,模仿当年出土时原状修建,接近之前在马王堆古墓里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