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铡美案》里的情节并不是真实的陈世美的故事。

陈世美的形象最早出自明代小说《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在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续书《续七侠五义》中陈世美故事得以完善定版,并影响传统戏曲《秦香莲》(又名《铡美案》)。陈世美在剧中是忘恩负义陈世美的故事、抛妻弃子的反面人物,最后被包拯所斩,也因此在后世成为负心人的代名词。他是小说中杜撰的人物,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童德伦先生在10年中搜集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和民间传说陈世美的故事,写成40万字的专著《陈年谷秘史》。童老先生认为《铡美案》中的陈世美在生活中的原型,是在清朝顺治年间一个叫陈年谷的人。但生活中的陈年谷与戏曲中的陈世美,是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

其实早在在清朝之前的明朝陈世美的故事,万历年间有一位自称钱塘散人的安遇时,留下了一本书叫《包公案百家公案》,那时的书里第26回《秦氏还魂配世美》就有了均州人陈世美中状元不认妻子儿女的故事,和豫剧《包青天》剧情的前半截极为相似。只是这部书里没写铡陈世美,是发配陈世美,包公戏曲受《三侠五义》影响改成铡陈世美。

秦香莲应该去找陈世美陈世美的故事。

陈世美的故事:戏曲《铡美案》的故事情节是真的吗,有何依据?

北宋仁宗年间,天气连年干旱,导致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的生活贫困潦倒,挨饿受冻。在湖广乡下,秦香莲与公婆、一双儿女相依为命。不久,公婆相继饿死离世,只剩下秦香莲和孩子。她的丈夫陈世美,在三年前进京赶考,杳无音信,生死不明。家里的生活也过不下去了,只能领着儿女沿街乞讨来到东京汴梁寻找丈夫陈世美。

陈世美的故事:戏曲《铡美案》的故事情节是真的吗,有何依据?

到了京城打听到陈世美,在三年前不仅高中状元,而且还娶了皇帝的妹妹,做了驸马爷,成了皇亲国戚,荣华富贵更是享之不尽。而她与陈世美分离三年,在这三年当中,陈世美是一点消息也没有,不仅公婆担心,儿女也是非常想念父亲的,做为陈世美的妻子更是思念他,盼望他能早日回来。又因为家乡闹灾荒,公婆去世,根本无法生存。她就更应该来到京城寻找她的丈夫,究竟是生还是死,如果是活着,为什么三年不回家?为什么一点消息也不传回去?

陈世美的故事:戏曲《铡美案》的故事情节是真的吗,有何依据?

她们娘三这才千辛万苦走到了京城,打听到了陈世美状况。秦香莲是伤心欲绝,陈世美为了荣华富贵,抛妻弃子,甚至派人杀她母子三人,虽说经历一番曲折最终包拯斩了陈世美。她应该也不后悔来找陈世美,起码给自己和儿女一个交代。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世美的故事明明是编造的,戏曲为什么一直当真的演?

陈世美的故事:戏曲《铡美案》的故事情节是真的吗,有何依据?

陈世美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贪图富贵,忘恩负义的代表人物,演他的剧本名称《铡美案》。

陈世美的故事:戏曲《铡美案》的故事情节是真的吗,有何依据?

陈世美的故事:戏曲《铡美案》的故事情节是真的吗,有何依据?

陈世美的故事:戏曲《铡美案》的故事情节是真的吗,有何依据?

陈世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故事是怎样编的? 陈世美,湖广均州人氏,在《均州志》中记载着他是清朝顺治年间的进士,后升职为贵州按察使,是一位老百姓喜爱的清官。因多有同乡同学投靠希望谋取官职,起初,他热情接待,后因投靠者赿来越多,难以应付,则一律谢绝。其中同窗胡梦蝶投靠陈世美谋取官职遭拒,故编了《铡美案》这个剧本。

《铡美案》塑造了陈世美忘恩负义的形象,编造了“欺骗皇上,杀妻灭子,抛父遗母″三条重罪。

历史上并没有铡美案的事实,包公是宋朝的,陈世美是清朝的,八杆子打不着,故事明明就是假的,编造的,戏曲为什一直当真的演呢?

因为陈世美的故事,《铡美案》其实凝聚了千百年来大众的道得观,负义者可耻,仁义者可敬。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观。 我们崇敬包公,崇敬为民的清官,崇敬他们能为民作主,为民除害,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看过《铡美案》这个故事,我们要充分认识包公劝陈世美的几句话:

要吃还是家常饭, 论穿还是粗布衣;

家常饭,粗布衣, 知冷知热结发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