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视狼顾之相:《军师联盟》里什么是鹰视狼顾?

鹰视狼顾之相:《军师联盟》里什么是鹰视狼顾?

鹰视狼顾是说一个人目光锐利鹰视狼顾之相,神情阴险,心思悠长,城府极深。这种人不宜把控,郭嘉临终时曾对曹操交代,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能用则用,不用则杀之。

鹰视狼顾之相:《军师联盟》里什么是鹰视狼顾?

鹰视狼顾之相:《军师联盟》里什么是鹰视狼顾?

曹操便唤来司马懿相见。之前曹操曾欲征辟司马懿任主薄鹰视狼顾之相,司马懿不愿被征用,故意用车轮轧断双腿,以此敷衍搪塞。此时司马懿见掩盖不住,只得硬着头皮入曹操府中,见到曹操后,司马懿匍匐在地不敢起身,曹操说你起来,转一圈,司马懿不明所以,只得照做,却听曹操一声断喝: 你腿好啦? 吓得司马懿再度附身跪倒,再不敢动弹。曹操嘴角现出冷笑,心说你还是个嫩娃哩,量你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我觉得这或许是司马懿故意示弱之计也未可知)。

曹操决定再试他一试,便问,我欲征辟你入朝为官,你可愿意?司马懿答,谢丞相大恩鹰视狼顾之相。操说,那你先去后院喂马吧,司马懿起身便走,曹操此时却将一把棋子向司马懿后心抛去,司马懿受惊不自觉回头。

就是这样子,鹰视狼顾之相鹰视狼顾之相。曹孟德见了亦胆战心惊

随即却又大笑起来,因为他觉得有了驯服这匹孤狼的办法,任你司马懿藏得再深,我一样识破你的庐山真面目,你的鹰视狼顾不愿示人,还不是被我看到鹰视狼顾之相。

曹公可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也许是自己的内心在曹操面前昭然若揭,司马懿心生忌惮,所以在随后很长一个时期,司马懿一直对曹操小心翼翼,毕恭毕敬,不敢生一丝违逆之心,可曹操死后,他的儿孙却没他那么精明,曹魏政权最终还是被司马家族篡夺,想那曹公地下有知,一定后悔当初未听奉孝之言,将司马懿杀之以绝后患。

创建于2017.6.28举报

反对

司马懿是三国时魏国军事家,战略家。

鹰视狼顾之相:《军师联盟》里什么是鹰视狼顾?

司马懿的鹰视狼顾之相异于常人,曾引起曹操怀疑,想要杀他,幸亏司马懿与曹丕交好,为他求情,才 得以豁免。司马懿之所以能获得最后的胜利除得益于他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战略眼光之外,还因为他的个性隐忍,细心,谨慎。

鹰视狼顾之相:《军师联盟》里什么是鹰视狼顾?

通读《三国志》,你会发现,所有司马懿指挥的战争,几无败绩,司马懿精准的战略判断能力和战争指挥能力发挥的 淋漓尽致。

公元234年,诸葛亮出兵伐魏,司马懿带兵迎战,采取了坚守不出的对策,诸葛亮派使者下战书,司马懿从与使者的对话中了解到,诸葛亮事必躬亲,饮食极少,便预料到诸葛亮身体健康状况极差,更加坚守不出,果然不久,诸葛亮病逝,蜀国退兵,司马懿不费一兵一卒,不战而屈人之兵。

司马懿一生,征战无数,轴佐过四代魏帝,获得最后的胜利,依靠的就是精准的战略判断能力和 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再加上他隐忍,谨慎的个性。

鹰视狼顾,是带有贬义的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常用于拥兵自重,专横跋扈,敢于挑战朝廷管制和政权的人。如董卓、石敬瑭、吴三桂、袁世凯等等。

鹰视狼顾之相:《军师联盟》里什么是鹰视狼顾?

至于题主所问“司马懿平时是什么样的状态”的问题,我想应该是对《三国演义》中将“鹰视狼顾”一词用在司马懿身上产生了怀疑,虽然我也不认为司马懿是“鹰视狼顾”这类的人,但结果却是他后人从曹操后人手中窃取了天下,所以用事实证明来说,此词用在他身上并非完全冤枉。但从笑谈司马懿这一历史人物来说,我依然会坚持我的观点——他不是“鹰视狼顾”之人,原因如下;

鹰视狼顾之相:《军师联盟》里什么是鹰视狼顾?

一、曹操时期:曹操本是多疑且杀伐果断之人,杨修仅自作聪明便被杀,而接杨修之位的司马懿不可能不谨言慎行,所以他是谦恭内敛的,即: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虽然《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察觉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我认为这是作者有意埋下的伏笔,不可当真。因为司马懿当时的职务仅力丞相主薄(秘书),既无兵权又无实权,所以此言绝对是无稽之谈。

鹰视狼顾之相:《军师联盟》里什么是鹰视狼顾?

二、曹丕时期(220—226年):司马懿与曹丕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司马懿助曹丕上位,曹丕重用司马懿属情理之中,对于曹丕的多次加封(文职),司马懿均力辞不受,只想清闲,此时的司马懿类似于东吴的张召,试问:曹丕时期的司马懿是否有“狼顾之相”,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没有!

鹰视狼顾之相:《军师联盟》里什么是鹰视狼顾?

三、曹叡时期(226—239年):曹叡即位后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此时的司马懿才首次获兵权,十三年间一直东征西伐,并于五丈原耗死诸葛亮,为曹魏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功高盖主,那么此时的司马懿有谋朝篡位之心吗?答案依然是肯定的——没有!

四、曹芳时期(239—254年):曹芳继位时年仅八岁,曹叡托孤,司马懿本欲效仿诸葛亮,为曹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曹爽设计,罢免了司马懿兵权,如果司马懿是“鹰视狼顾”之人,必不会同意,但事实是司马懿不但同意了,而且十年称病不出,并不让子孙入朝为官,这种韬光养晦是“鹰视狼顾”之人的作派吗?肯定不是,直到249年,司马懿在曹爽等人谋反前夕,突然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除掉曹爽,才再次彰显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才能,从而掌控魏庭,为其子孙司马炎开创西晋基业奠定了基础,直到251年病逝。

综上,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能将曹操命名为“汉贼”,那么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也就不足力奇了,但从上述分析来说,他还真不是。一家之言,不喜勿喷,一切都是见仁见智罢了!就此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