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博“曹阿瞒聊科技”)不光是上海上海陆家嘴事件,北京的也停了!

上海陆家嘴事件:上海“共享床铺”为什么被叫停?

事件回顾上海陆家嘴事件:

上海陆家嘴事件:上海“共享床铺”为什么被叫停?

近日,北京、上海等地接连出现了“共享睡眠舱”服务,而这个服务貌似只是一个类似旅馆的地方,内部设计和太空舱式青旅差不多,包含恒温空调、小风扇、Wi-Fi、插座等设施上海陆家嘴事件。然与传统的太空舱青旅不同的是,入住时可以免费领取太空毯、一次性床单、一次性枕巾、以及湿纸巾等。有网友表示,这不过是由于目前共享经济太热,资本偷换概念,将太空舱青旅原样不动换成共享睡眠舱罢了。

上海陆家嘴事件:上海“共享床铺”为什么被叫停?

收费方面,共享睡眠舱和太空舱青旅的价格也是差不多的,都十分便宜,然而不同的是,共享睡眠舱是按小时计费,而太空舱青旅是按照每晚计费。共享睡眠舱价格为:高峰时段10元/半小时上海陆家嘴事件、非高峰时段6元/半小时,每天58元封顶。包月价格为388元/月、指定舱包月则为588/月。有网友表示,这不是可以当出租房用了么?这可以是比北京的房价便宜很多有木有?

不过,目前有媒体报道,前不久,北京中关村共享睡眠舱关门停业了,据悉是已被警方查封,具体原因尚不得知上海陆家嘴事件。随后上海的也被查封了!

究其原因

关于共享睡眠仓“关门大吉”,小编解读有三。

1、首先,共享睡眠仓只是在偷换概念,简单来说,相比太空舱青旅,共享睡眠仓只是换了个经营模式,而且相比太空舱青旅,卫生、安全等问题却更多一些,也更复杂,后续为大家解释。资本太想在共享经济大热的情况下赚上一笔,如果不是伦理道德法律等问题,或许早已推出了共享女友之类的。

2、共享睡眠仓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卫生、安全等问题,据悉目前共享睡眠仓似乎并没有正规的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等,因此才被查封。不过如果是处于商业目的,这些都应该是在开业前办齐的,具体情境如何似乎只有老板们自己最清楚了。

3、这一点很多网友猜测的,便是过低的包月价格会破坏北京市的房价规则,影响多方利益,因此才会被查封。然而小编想说的是这的确会有影响,但是个人觉得,如果共享睡眠仓壮大只会影响局部人群,毕竟长期住这里还是有太多的不便,一个正常人应该不会在这里长期居住,除非是逼不得已。因此共享经济舱或许能够造福社会,为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打造最廉洁、最高性价比的居住场所。

作为一个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年的老人,说说我的看法。

上海陆家嘴事件:上海“共享床铺”为什么被叫停?

平安陆金所和陆金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最初的时候陆金所是NO.1的P2P平台,但是,随着监管的推进,P2P业务逐步剥离到陆金服,因此陆金所宣布退出P2P业务很正常。

上海陆家嘴事件:上海“共享床铺”为什么被叫停?

这个操作有点像银行和理财子公司,主要是解决业务专业化经营,同时避免连带责任,这样看来,今后,将有陆金服负责P2P业务,和陆金所业务上完全隔离开。

上海陆家嘴事件:上海“共享床铺”为什么被叫停?

投资者比较关心的是,今后陆金服的P2P安全性会不会受到影响,这一点确实需要注意,因为很多人当初投资陆金所的P2P看好的就是这块牌子,毕竟绝大部分投资者缺少分析和判断能能力,更多的是根据背景和规模来投资的,这种投资方法本身就存在问题。

上海陆家嘴事件:上海“共享床铺”为什么被叫停?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P2P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毕竟我们投资的是真金白银,而且是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如果你单纯的看背景或者按照从众法则,是很难控制风险的。

首先看定位:目前P2P的定位是信息中介,不是金融机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借款人、出借人之间是一种借贷关系,平台只是撮合方,这和银行、小贷公司完全不是一回事,别指望有人为你兜底。

其次看业务:P2P要求小额分散,目的是通过零星、分散的借贷项目防范风险,这一点和小贷非常类似,在资金层面具有可替代性,但是小贷公司有金融牌照,因此P2P业务上会受小贷公司挤压,利润空间不可能过大,发展规模也不会过大。

再次看前景:P2P要想生存,重点是看资产端和资金端,有稳定可靠的资产端P2P就可以生存,但是这样优质的资产端不仅可以从P2P平台获得资金,也可以通过银行、机构获得资金,关键是资金端的成本。举个简单的例子,我非常熟悉的某P2P平台,其资产端就是消费金融,完全符合小额分散的要求,而且每笔资产都对应着真实的消费场景,坏账率仅有1.4%,现在它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金融机构,占比达到70%,只有30%的资金来自P2P平台。

通过上面三点,我么可以看到,投资P2P是很不容易的,优质的P2P平台必须要自己能够产出优质的底层资产,目前我看好的只有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这次陆金所回应转型消费金融可能也是这个原因,争取为陆金服提供优质的底层资产。

再一个就是资金端的问题,如果陆金所消费金融做起来后,资产质量非常高,那么它的融资成本就会降低,没有必要通过P2P融资,有很多基金、银行、理财公司会争着购买这部分资产,其实如果你细心,早就会发现,现在一些优质的P2P平台已经把资金端转向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就像我前面举的例子,这样成本更低,规则性也更强。

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P2P今后的空间可能非常有限,如果发展好了会被金融机构抢筹,如果发展差了投资风险又太高,因此,P2P很可能沦为小众投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