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村好几年前挺出名的演员,无论去哪里都背个军挎书包,挺有范儿的那种,我是在单位亲眼看到过他,“我们那疙瘩都是活雷锋”带有浓烈乡土气息的歌曲比较熟悉雪村的老婆。后来呢,电视台出来了小朋友爱看的动画片《熊出没》熊大熊二光头强的故事,雪村就消失匿迹了,八成是到东北大森林养熊伐木(开玩笑)或者从事影视歌曲娱乐业的幕后管理工作去了,反正唱歌方面连公开的单曲都没有,人总要忙活点事情做吧。
知道他是北京大学德语系毕业的,虽然与我同龄,但学习甩我好几条街去了雪村的老婆。至于人家私生活方面,咱不乱扫听的事。有个希望:希望将来雪村出个单曲什么的。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把贾政摆在一个“正面”的位置,借着林如海的嘴说“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雪村的老婆。”可是从贾政的名字上来看,作者就开始对他进行讽刺,所以现在对贾政名字的认知,一般都认为是“假正经”
而且贾政身边的清客相公是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等等,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作者这样写是用了春秋笔法,属于不点名的批判贾政,就是一个“伪君子”,后来在正文中也为贾政辩解过“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那么贾政早年是一个“诗酒放诞之人”吗雪村的老婆?如果真相信就被作者骗过了,实际上贾政是一个充满着低级趣味的人,在贾府人人厌恶的赵姨娘,一个家生女,一个在宝玉眼里都属于“死鱼眼”的女人,却能得到贾政的宠爱,而且贾政跟王夫人的关系却十分紧张。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贾政在子侄面前雪村的老婆,女儿侄女们面前,讲笑话却讲了一个男人怕老婆喝洗脚水的庸俗笑话,这完全和贾政平日里的形象两回事。这种笑话如果虽然符合家庭聚会,可是如果都是平辈人聚在一起还可以,如果晚辈都在则有失妥当。像贾宝玉给林黛玉讲腊八粥的事故,就充满了新颖和高雅,甚至连贾母讲的小妯娌喝猴尿的故事,都有趣却不低俗,唯独贾政的这个笑话,低级庸俗,且不适合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听的。故而说贾政是一个暖男,真的谈不上。
如果不是百二十回本续书中“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这样戏剧化的对比性情节,黛玉应该在宝玉婚前香消玉殒。也就是说,宝钗不可能作为黛玉的替代品嫁给宝玉,更不会是阴谋竞争的无耻获胜者。
相反,在黛玉逝后,宝钗是宝玉最合适的婚配对象。她的美丽宝玉一向欣赏着,多年相处也算融洽(不谈爱情),更不用说她对宝黛爱情一向知情,算是知根知底的老朋友了。
如果贾家不衰败,凤姐继续强势管家,宝玉与宝钗可以做一对诗朋画侣、富贵闲人。宝玉尽可以一边欣赏宝姐姐“雪白的一段酥臂”,一边在心里怀念林妹妹的知己。就像藕官说的:“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仅仅是为了林妹妹灵魂的“安”,宝玉也不会拒绝正常的娶妻。
宝钗固然是希望宝玉“上进”、读“正经书”的。不过贾母早就预言过,“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宝钗对他的影响力,能比贾政的板子更大吗?贾政差点把宝玉打死,宝玉还不是照旧?他不听你的,宝钗能如何?身处那个时代,不能主动要求离婚吧?
但是随着家族败落、“大厦倾”、获罪抄家之类的大变故,情况就不一样了。凤姐肯定是获罪,然后被休,贾琏也势必受到连累(凤姐干涉司法,是用贾琏的名义)。就此家破人亡,大概也没那么惨。像宝玉这样不管事的,即使被羁押一段时间,还是会获释。
获释之后的日子,才更难过。因为家产被抄,经济上陷入困顿。宝钗与宝玉,不仅要独自支撑他们的小家,更负有主持家族的责任,再没有别人可以分担。到这时,宝钗就不得不劝宝玉、哄宝玉、骗宝玉、逼宝玉“上进”,比如求取功名了。
也就是到了这时,两个人的的三观不合问题,才真正到了冲突激烈、无法调和的地步。“银样镴枪头”的宝玉,也有他不肯让步的底线,就是人生道路的选择,绝不肯入“禄蠹”、“国贼禄鬼”的行列。
在宝玉,这是我的底线,绝不容突破。在宝钗,家事败坏至此,你身为男子,居然不肯担负责任。双方都不能退让。到忍无可忍之时,宝玉就“悬崖撒手”、一走了之,宝钗就不得不继续忍受贫困、孤独的生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