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记载古滇国,在汉朝发现古滇王国没过多久就消失了,当时汉朝的皇帝是汉武帝,大家知道,汉武帝时期,汉朝正处于鼎盛时期,对外也是经常发兵。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发兵西南,准备攻打滇国, 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让他继续管理滇国的区域。至此,滇国纳入汉朝版图。西汉末年,汉族人大量移民云南,与当地人混居,郡县制得到巩固,滇王的地方政权被逐步取代。到东汉时期,滇国基本上就没有任何记载了。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古滇国,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三百九十年,出现于战国中期而消失于东汉中期。通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在滇中及滇东北地区发现的四十多个滇文化遗址勾画出古滇国的疆域轮廓:东至陆良、泸西一线,西至安宁、易门一带,北到昭通、会泽之地,南达元江、新平、个旧之境,南北长约四五百公里,东西宽约两百余公里。根据考古发现,今抚仙湖畔石寨山为王室墓地,今李家山为贵族墓地,今金莲山为平民墓地。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在这一片三角区域内,曾经有过高度发达的让后人震惊的青铜文明,也有过男耕女织、渔歌唱晚的幸福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毁灭了金莲山附近的集镇,而整个古滇国,也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步接受中原文明,最终汇入了中华民族的滚滚长河。

两千多年前古滇国,滇池沿岸有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然而就在司马迁把它载入史册后不久,滇国就突然消失了,从此,在中国历史中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个王国的任何踪影,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到哪里去了,它存在的历史像一个遥远又迷离的梦境。

从滇池流域古滇国、抚仙湖流域墓葬考古中出土的珍贵实物中不难看出,2000年前,滇人的经济和文化早已发展至较高水平。以滇池、抚仙湖为中心的滇文化,从战国时期到西汉末年,历经了500年的辉煌。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云南有个被称为“滇”的国家古滇国,但此后再没有关于它的记载。

除了后来的《后汉书》和《华阳国志》又重引述了司马迁的记载外,没有人再提起过。

这个古滇国就此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到哪里去了。如果不是这次发现,可能永远也没有人知道《史记》中这短短的记录背后是多么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时代。

可能这段秘密还需如此解说:按照考古进程来看

1.滇王之印的出土

1956年秋天,正式的发掘开始了,一个崭新的、不为人所知的神秘文化崭露头角。

小山岗是一个巨大的墓葬群,源源不断出土的器物,接踵而至的惊喜,不仅让考古学家兴奋不已,更让史学家始料未及。

6号墓中出土了一枚金印——“滇王之印”,《史记》对这枚金印有过确凿无误的记载,那是元封二年汉武帝赐予滇王。

2.金莲山藏古国消失的秘密

金莲山的发现似乎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关于古滇国消失的秘密。

公元前1世纪左右,这个孤立的王国终于走到了终点。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

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2000年后出土于石寨山中。

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

汉人的迁入让内地文化从此大规模进入云南,仅仅在短短的100年过程中,滇人的文化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铁器文化之中了。

在这短短的100年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些族人在哪里埋葬自己的同胞?他们会在古老的发源地来寻找自己栖身的家园么?

3.学山遗址再现百姓生活

过去对滇文化的考古研究仅局限于墓葬的发掘中,而遗址的发掘几乎是空白。

古滇国人生活的场景是怎样的?

他们的建筑、村落、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究竟是怎样的?

对于古滇文化拼图的构成,金莲山与之前挖掘的墓地是不是处于同一板块上?

2011年5月,云南考古界再有惊人发现:学山可能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秘密,金莲山古墓、学山遗址,或许就是破解古滇国源流的重要密码。

4.现有古滇文化墓葬拼图

李家山墓地:高度发达的滇文化抚仙湖部族,年代为战国-西汉;

羊甫头墓地:高度发达的滇文化滇池部族,年代为战国-西汉-东汉;

石寨山墓地:滇国国王滇国归汉,年代为西汉-东汉;

金莲山墓地:古滇国最后的消失;

学山遗址:距今推测4000年,滇文化回归地,与金莲山墓地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