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伯语中,“尼罗”是大河的意 思,也许在古阿拉伯人的眼中,尼罗河就 是世界第一大河尼罗河鲈鱼。事实上,正如一个苏 丹谚语说的一样:“尼罗、尼罗,长如天 河! ”尼罗河的确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 河流,它全长6600多千米,一共流经了 9个国家,比起有着“国际河流之冠”称 号的莱茵河并不逊色,也是一条国际 大河。
关于尼罗河的源头,人们曾经有过 许多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尼罗河源于 维多利亚湖,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尼罗河的真正源头是在东非高原的布隆 迪境内,那里有一条卡格腊河,这条河就 是尼罗河的最上游,从卡格腊河出发,河 水一直向北流,经过非洲最大的维多利 亚湖,这一段尼罗河叫做维多利亚尼罗 河;维多利亚尼罗河汇人到蒙博托湖,从 湖中出来后,就被改称为阿伯特尼罗河, 这同样属于尼罗河的上游阶段;不久之 后,阿伯特尼罗河进人苏丹境内,苏丹人 将之称为白尼罗河,至此,尼罗河便有了 自己的两条主要河源之一。
除了白尼罗 河,尼罗河的另一河源是青尼罗河,这条 河源出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白尼罗河与 青尼罗河在喀土穆汇合。从而形护这位古埃及的克赫努姆神,被古埃及 人视为尼罗河之源的守护神,也被认为是 制造生命的陶神。在我们知道的尼罗河。由两条大河汇集 而成的尼罗河汹涌澎湃地流经撒哈拉大 沙漠,在流过埃及首都开罗之后,最终抵 达地中海。
由此可见,尼罗河之旅是多 么的漫长!一般人都以为,这样长的一条大河, 它的流量一定不小,可令人惊奇的是,据 河流专家测算,尼罗河的年平均流量只 夂年秒2000立方米,这样的流量对一条大河来说显得有些不可思议。
其实尼罗河鲈鱼,仔 细思考一下,这也是有道理的。
尼罗河 虽然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但正是由于 它的长,再加上它的支流较少,因此尼罗 河就会因为沿途人民的用水和太阳的蒸 发而逐渐减少,流量不大也就很自然了。 尼罗河的流量如此小,以致有些年份的 2 ~5月还会出现枯水期。但是7月份 以后,雨量迅速增多,河水暴涨,大量的 泥沙随着河水沉积到下游河道中,越积 越高,最后溢出两岸,形成水灾,这就是 尼罗河经常泛滥成灾的原因。
不过,埃 及人民在很早的时候就掌握了尼罗河定 期泛滥的规律,修建了各种堤坝和堰塘, 既防洪水,也兴建了农田的水利灌溉系 统,十分有利于两岸的农业发展。因此 在3000多年前,人们就曾对尼罗河赞颂 道:“尼罗河赋予两岸土地以生命,只有 尼罗河泛滥以后,才能够有粮食和生命, 大家都依靠它生存。
”由此可见,在埃及 人的心中,尼罗河真是他们的“母亲 河”。事实上也是如此,现在的尼罗河 流域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 地区,尼罗河三角洲更是集中了埃及绝 大多数的人口和经济,是一处繁华的经 济、文化中心。对这条大河,或许只有美丽的诗歌 才能准确地描绘它:“光荣归于你,发源 于大地的尼罗河,你永不停息地流,为的 是使埃及重生。
”尼罗河流域与两河流域不同,它的 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 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飞流直泻的大瀑 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没有港湾的海岸。 在这些自然屏障的怀抱中,古埃及人可 以安全地栖息,无须遭受蛮族人侵所带 来的恐惧与苦难。作为“尼罗河赠礼”的埃及,每年尼 罗河水的泛滥,给河谷披上一层厚厚的 游泥,使河谷区土地极其肥沃,庄稼可以 一年三熟。
据希罗多德记载:“那里的 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 地上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 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 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 获了。”如果没有尼罗河,埃及还存在吗?当年罗马人说:“或尼罗河,或一无 所有!”尼罗河这条地球上最长的河,比 起别的水流更贴近生命,更为人所认同。
象征生命的绿色,在茫茫的沙漠中只出 现于河流两岸,1200平方千米的可耕 地,在沙漠里像是一条纤细的绿色带子。 尼罗河在埃及历史上流了五千多年,见 识过帝国兴亡,见识过人的各种发明创 造。流人地中海前形成的三角洲,成为 埃及的心脏、粮仓。尼罗河下游谷地河三角洲则是人类 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古埃及诞生在 此。
至今,埃及仍有96%的人口和绝大 部分工农业生产集中在这里。因此,尼 罗河被视为埃及的生命线。很难说,是尼罗河造就了埃及的辉 煌,还是人类这最古老的文明让尼罗河 跟着荣耀起来。至今,在埃及流传着 “埃及就是尼罗河,尼罗河就是埃及的 母亲”等谙语。
尼罗河还使当地人们产生了无与伦 比的艺术想象力。坐落在东非干旱大地 上那气势恢宏的神庙是多么粗矿,与旁 边蜿蜒流淌的尼罗河形成强烈对比。古埃及很多艺术品都既具阳刚之气 又不乏阴柔之美。相传,女神伊兹斯与 丈夫相亲相爱,一日,丈夫遇难身亡,伊兹斯悲痛欲绝,泪如泉涌,泪水落人尼罗 河水中,致使河水猛涨,造成泛滥。
每年 到了 6月17日或18日,埃及人都为此举行盛大纪念活动,称为“落泪夜”。从 这个神话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 尼罗河深深的感情。数千年来,人类一直都为尼罗 河——这条被誉为“河流中的珠穆朗玛 峰”而深深吸引,即使它也被人称作是 “世界最长也是最危险的河流”,也挡不 住探险家们对它的热情。
非洲尼罗河探险家理查德•伯顿爵 士就曾经说过:“我认为,出发去未知之 地是人生最愉悦的时刻,那时血液流淌 得就跟孩提时一样快。”作为最经典的探险项目,尼罗河的 漂流也被人们称为“心灵的洗礼”。刺 激的水流和致命的水流之间常常仅是一 线之差。纪录片《神秘的尼罗河》,就是讲述 一队探险家,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尼罗河 漂流的故事。
探险队长帕斯奎•斯卡图罗和他的 伙伴戈登•布朗带领着一支探险队,经 历114天的磨难,乘坐两艘橡皮船和一 艘皮划艇从尼罗河源头出发,沿着世界 上最长的,也是最致命的河流一一青尼 罗河漂流而下,战胜种种挑战,穿越了在 世界最偏远的地区的三个国家,应对凶 猛的鳄鱼、巨型的河马、最危险的激流、 土匪的冷枪、无情的沙暴、疟疾的威胁以 及48^的高温——历经5247千米的漂 流后,探险队终于抵达地中海出海口,成 为历史上第一批成功漂流尼罗河的人, 为人类第一次征服世界最长、最危险的 河流写下了华丽的篇章。
在这里,不同宗教的共存也与尼罗河息息相关,那里有十二座用整石凿成 的教堂,传说其中一座埋着摩西碑,谁找 到了就可能拥有宝藏。还有已经消失的 努比亚文明,沙漠中零星的几处房屋,很 难想象尼罗河曾经也滋润过这里,并且 存在过一个堪比埃及的古文明。
古埃及时期,每逢仲夏和初秋,尼罗 河就会泛滥,洪水过后留下肥沃的淤泥, 农业因此而发达。古埃及人修筑的蓄水 池,可以蓄水数周,待河水退却,他们再 将池水缓缓排出,留下淤泥,用来种植农 作物。
关于尼罗河的泛滥流传着许多神 话尼罗河鲈鱼。相传尼罗河泛滥是因为女神伊西斯 的丈夫遇难身亡,伊西斯悲痛欲绝,泪水 落人尼罗河中,使河水上涨,引起泛滥。
所以,每年6月,当尼罗河水开始变绿、 预示河水即将泛滥时,埃及人就举行一 次欢庆,称为“落泪夜”。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是埃及最富饶的 地方,被称为“鱼米之乡”。虽然三角洲 的面积仅占埃及全国总面积的2。4% , 但在这块土地上,人口却占全国人口的 90%以上。
埃及的城市、村落、居民和久 负盛名的历史古迹,绝大部分都分布在 这一带不到绿色走廊不算到埃及”的 说法在非洲极为普遍。公元前6000年左右,埃及人的祖先 开始在尼罗河两岸繁衍生息。早在法老 时期,埃及就流传着“尼罗河是埃及的 母亲”等谚语。尼罗河也确实是埃及人 民生命的源泉,它为沿岸人民积聚财富、 缔造文明创造了条件,所以,埃及人民把 尼罗河比喻为哺育、滋养自己的伟大母 亲,古代著名的《尼罗河颂》便是埃及人 民对尼罗河感情的真实流露:“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