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族是哪九族:诛九族的“九族”有哪些?

谢谢邀请九族是哪九族。

九族是哪九族:诛九族的“九族”有哪些?

诛灭九族,这是个非常残忍的刑法九族是哪九族。简单的说,就是全家杀光,不留血脉。

九族是哪九族:诛九族的“九族”有哪些?

阿呆认为,九族,九字在古汉语中泛指最多最大,九州、九鼎都是这个意思九族是哪九族。九族,原本泛指所有家人。而在后来,逐渐被具体化了,但是又没有明确规定范围,各个时代的范围也是有变化的。

总而言之九族是哪九族,祸及家人,遭来灭门之灾,都是相当恐怖的事情。这估计是最残酷的刑法了。

有一种认定,分别指父亲、母亲以及妻子这三者所在的族群九族是哪九族。

另一种则认定,这三族就指的是父母、妻子还有兄弟。

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被灭九族的,是荆轲。大家都知道,刺杀秦王失败,这个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被灭九族,也确实起到了相当大的震慑作用。

历史上还有一个被灭“十族”的,就是方孝孺了。《明史》中的记载是:“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方孝孺被明成祖朱棣威胁:灭你九族。方孝孺回一句“诛我十族又如何”。方孝孺果真被灭了九族,还加上了一族:学生、门生。

史料《立斋闲录》记载是:“今校南京锦衣卫镇抚司监簿除前编缺坏外所存簿籍载正学宗族抄扎人口有八百四十七人族叔文度文恭海敏族侄谅经良族弟希定希崇希用希善族侄孙起宗起成起庄小荀居安渊胜族孙崇俭等”。

方孝孺一案,被诛杀了八百四十七人。这是多恐怖的事情啊。方孝孺本人也是被凌迟而死,千刀万剐的。相当残忍和血腥啊。

那么,九族到底指那些人呢?

古代九族应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这里的族人指直系亲属和配偶。

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看看,恐怖吧。由此可以看出:婚姻有风险,嫁人需谨慎。

放到现在看,很多脸面都没见过,甚至名字都不知道的,一辈子没来往过的亲戚,都要受到株连。按照这个范围,就是小家小户的,也要被牵连上百人。更别说方孝孺那样的名门氏族,大门大户,一次被诛杀近千人,也是可想而知啊。

阿呆愚见,欢迎商榷。

九族是泛指亲族。

九族是哪九族:诛九族的“九族”有哪些?

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编撰的《幼学琼林》中给出的九族解释是:

九族是哪九族:诛九族的“九族”有哪些?

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九族是哪九族:诛九族的“九族”有哪些?

也就是以自己为中心,向上为四代,向下为四代,这样的称为九族。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九族的理解也是如此。

九族是哪九族:诛九族的“九族”有哪些?

还有一种九族的说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这种说法在文献中出现并不多。

九族是哪九族:诛九族的“九族”有哪些?

正常情况下皇帝不会出现诛九族的现象,一般是夷其三族。

七月半侗族的九族公祭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取得魏国大权之后,曹爽作为失败者被夷三族。但是作为曹爽的表弟夏侯玄当时并没有在被诛杀行列,夏侯令女是嫁给曹爽的堂弟曹文叔,她也没有被诛杀。

这样看来夷三族远远没有我们后世想象的那么大。

《女仙外史》中就说:稽之历代,谋反叛逆者不过三族。一般不会出现皇族诛杀九族的现象出现,当然也有特例,比如明成祖杀方孝孺时,杀的是十族,第十族就是门生旧吏为一族,这个是特例。

皇帝为什么还要诛灭罪臣之九族呢?主要是为了恩威并举。天子之恩威,止于爵三公、夷九族。恩威尽,而人思以胜之矣。故明君养恩不尽,常使人有馀荣;养威不尽,常使人有馀惧。此久安长治之道也。

上面这段话是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所写的《呻吟语》中的一段话。他将皇帝为什么要诛灭九族的原因说得一清二楚了。

皇帝治理天下需要恩和威。恩就是让人当官,官至三公为最高,这是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一般指司马、司徒、司空,或者指太师、太傅、太保,历朝历代有变化。

威的极限就是诛其九族。

有恩有威,这样老百姓才服管。

为什么诛九族就能让老百姓服管呢?因为古代的人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他们都出生于一个大家族中,每一个人都优先为家族考虑,因为家族强盛,代表自己可以获得的利益就越多。

比如卫子夫这个卫家本来就是下层百姓,但因为卫子夫给汉武帝生下儿子,立为皇后,卫家就鸡犬升天,最辉煌的时候卫家那些还在婴儿都已经被封侯,卫青拜为大将军,并娶原来的旧主平阳公主为妻。卫家起来之后,连带霍家也起来了。因为霍家是卫子夫的二姐卫少儿的夫家。

同样后来卫子夫倒后,卫家和霍光也迅速败落。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说的其实就是家族之事。

不依附家族,一个人是很难生存下来的。同时大族会欺压小族,名门会看不起寒门小族等等。

所以家族的兴旺就是自己的荣耀,这是一体的。

既然是一体的,那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必须要考虑到你背后的族人。

如果你想反抗王权,你就会考虑到你的族人,这种代价是很大的,有时就会出现有这心而没这个胆了。

古代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能力,那就先看此人能否和睦九族。

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史记·十二本纪·五帝本纪》

九族可以搞得定,你还可能被人认可出来管理百姓。

古人对九族是很看重的,同时对族中之间也会进行接济。

莽深辞让,受六千三百万,而以其四千三百万分予十一媵家及九族贫者。——《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二十八》

这就是王莽的做法。皇帝要娶自己的女儿,送了黄金二万斤,为钱二万万,王莽接受了六千多万,然后大部分钱给了族人救济。

整个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圈子是自己——九族——邻里——乡党。这样四环相扣的。

所以诛九族之罪更多的是拿来保护威信之用,一般不会真的诛到九族,这是最后的大杀器,皇帝不会随意用之。

古代大族往往是相互通婚的,如果真的实行诛杀九族,估计朝廷大员会被诛杀很多,这会影响到统治。所以夷三族成了最常见的做法,但这种极端的做法还是保留着,比如明成祖就诛了方孝孺十族,共计873人。

为什么一定要诛九族,皇帝不是担心这些族人报复,而是告诫所有其他家族的人,保持对皇帝的敬畏。所以诛杀九族的意义更多在于皇帝想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