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霍金死亡过程,北大女博士娄滔患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因无法忍受治疗过程而立下遗嘱的事件备受关注。在她的遗嘱中,她希望死后能够将器官捐献,头部留给医学研究,这也将类似于ALS这类少见的疾病带入了公众的视野。
ALS的俗称是“渐冻症”霍金死亡过程,霍金所患的就是这种病。所以就有了题主的疑惑,为什么霍金活了这么多年,而北大女博士却在患病后日渐消弱。
渐冻症霍金死亡过程,是一种渐进且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据研究,10%的渐冻症发病原因是来自遗传,而90%的渐冻症发病原因不明,这也就意味着,一千个渐冻症案例,可能有一千种发病原因。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探究神经性疾病发病原因是医学界很难攻克的难题,其中原因包括遗传(基因)、感染、中毒、营养障碍、免疫损伤(蛋白质)、代谢紊乱、内分泌紊乱、血液循环障碍、异常增生等,这样看来想要查出病因,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要考虑到,大家熟知的阿茨海默症(即痴呆症),至今医生对其也是束手无策的,更何况渐冻症,该病案例极少没有参考,所以医生想要排查病因需要对身体的每一部分都进行实验级别的研究霍金死亡过程。
那么病因方面很难找出霍金死亡过程,后期渐冻症病情发展过程中是不是无药可救?
医学上,目前对“渐冻人”的病情特征描述为,是脑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细胞(神经元)的进行性退化,由于运动神经元控制着使我们能够运动、说话、吞咽和呼吸的肌肉的活动,如果没有神经刺激它们,肌肉将逐渐萎缩退化,表现为肌肉逐渐无力以至瘫痪,以及说话、吞咽和呼吸功能减退,直至呼吸衰竭而死亡。由于感觉神经并未受到侵犯,它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记忆或感觉。
基于以上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此病的病情发展到最终,是因为呼吸被影响而衰竭死亡。
所以从这一点入手看,北大女博士是带着呼吸机,而霍金没有。
此外,霍金患病是21岁,女博士患病是25岁,所以年龄可能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甚至可能性别。。。
但本质上,应该还是两人的病因不同,所以导致不同的结果。
目前医学界对此的研究都极为少,一切分析都只是猜测,不敢定论。
黑洞最终也会消失,这是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最重要的发现。
让我们来看看黑洞的一生吧。
黑洞的诞生当一颗足够大的恒星死亡之时,也就是黑洞诞生之时。
恒星的命运和它的大小密切相关,当恒星的核心部分,逐渐耗竭它的核聚变燃料,再也无法抵抗引力的收缩时,恒星就会首先发生坍缩,然后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型核聚变产生的大爆炸,在生命的最后瞬间释放大量能量。这次爆炸将让恒星失去它的外层气体,但其核心将被保留下来,依质量的不同而成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这完全取决于核心的质量究竟有多大。
图示:超新星1987A,据估算它将产生一个中子星或者黑洞,它距离地球18,6000光年,其爆发的光芒在1987年2月23日到达地球,是开普勒超新星观察计划启动后,观察到的第一颗超新星,因此被命名为1987A。图片来源:ESO / L.
成长黑洞通常不会永远保持相同的大小。它们会吸引在它们引力范围内的一切物质,甚至直接吞噬恒星,这种天文级别的事件,让人胆颤心惊。黑洞最有效地成长的方式就是吞噬周围的气体和恒星,或者黑洞彼此融合,在这个国耻他,逐渐成为为超大质量黑洞。而每一个星系的中心很可能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大概有我们太阳的百万倍之多。当两个黑洞合并时,会辐射出引力波,2015年,LIGO 首次观察到了两个黑洞的合并所释放的引力波。
图示:当前对黑洞的研究中,最大的谜团时,没有发现中等质量的黑洞,即质量介于100~100万太阳质量之间的黑洞。目前仅观察到普通黑洞(低于100个太阳质量)和超大质量黑洞(百万太阳质量),这是件奇怪的事情。
黑洞的死亡或消失在斯蒂芬·霍金之前,没有人认为黑洞会消失,它们似乎可以永恒的存在,但经过霍金的研究,他提出黑洞最终也会消失,这一过程通过霍金辐射来实现。其关键点涉及到真空中的粒子涨落,霍金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预言在真空中存在不断生成又消失的虚粒子对。这些虚粒子对,在普通的真空中出现又消失,看起来毫无意义。
但是,在黑洞的视界边缘附近,这样的真空粒子涨落现象,将具有特别的效果,因为虚粒子对有可能被黑洞的巨大引力俘获,从而打破其本来成双成对相互湮灭的现象,表现为其中一个粒子被黑洞吸收,另一个粒子则被释放到太空中去,这被释放出来的粒子,就被称为霍金辐射,而这个过程,将消耗黑洞的质量。
因为进入黑洞的粒子必然具有负质量,因为我们这个宇宙中,不允许负质量或负能粒子单独存在着,因此被释放出去的粒子只能带着正能量或正质量。但是,这个过程将极其缓慢,据计算质量最小的黑洞要通过这种方法消失,也需要天文数字般漫长的时间,但这种现象如果被证实是真实存在的,那这意味着即便是黑洞也无法永恒。
直到今日,黑洞依然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希望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能看到,证实霍金辐射真实存在的证据吧。
探索未知,解读已知,欢迎关注,谢谢点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