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经常在损人时说“你算哪根葱”,如果你对面站的是个章丘人,这句话可能就不管用了山东章丘大葱高过人。
因为章丘的葱,那也不是一般的葱山东章丘大葱高过人!章丘大葱有可能比你还高!
章丘每年都要举办章丘大葱节山东章丘大葱高过人,这个节日上的重头戏就是评选“葱王”,也就是看看章丘的大葱种植户,谁家的大葱长得最高。知道2017年章丘的“葱王”有多高吗?2.51米!就是姚明站在这根葱面前,也得仰头看!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种大葱更是如此山东章丘大葱高过人。章丘位于济南城东,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土壤肥沃,同时章丘南部属于泰山余脉,地下又有泉水(章丘城中的百脉泉泉群是济南四大泉群之一)。土好水土,自然能长出好东西。
再者山东章丘大葱高过人,从品种上说,章丘大葱也与其他地方的葱不同。章丘培育大葱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据说在明朝时期就因为又长又高、又白又甜,成为御用之物,甚至被明世宗御封为“葱王”。历经上千的培育选种,章丘大葱的品质越来越好,目前普遍栽种的品种叫“大梧桐”,主要特点就是高、长、脆、甜。
高,上文已经讲述过了,每年的葱王都在2米以上。
长,主要是说葱白很长,一般都有半米多长。
脆,主要是说大葱清脆爽口,吃起来没有丝没有渣。
甜,是因为咱们一般吃的大葱都比较辛辣,但章丘大葱辣味很小,但却甘甜。
值得一说的是,日常外省人对山东的美食有一个印象,就是煎饼卷大葱。很多人吃到的煎饼卷大葱都不是章丘大葱。为嘛?实在因为章丘大葱产量跟不上。如果是卷的章丘大葱,肯定会非常好吃。cp
有网友提问:从小吃煎饼卷大葱长大的山东人,身体又高又壮,所以就想如果把同样又高又壮的章丘大葱,不折断的情况下卷进煎饼里,那得需要摊多大一张煎饼才够呢?
首先要祝贺这位网友,你问了一个天真又浪漫的问题。吃了不知道多少年岁煎饼卷大葱的山东人,还真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因为吃饭又不是给自己较劲,明明没有那么大的饼干什么卷那么长的葱?只要是智力正常的山东人都不会这么跟一根葱过不去的。
不过,既然有网友这样提问了,那就不妨说道一下吧。
根据章丘大葱的特点,它的株高通常是1.5米—1.8米,如果不折断就卷进煎饼里,粗略估计煎饼的直径至少要在2米左右。据2017年度“章丘大葱节”上的消息,最新产生的“葱王”高度是2.51米,这样来计算的话,煎饼的直径至少应该是2.7米—3米。
那么为什么摊出来的煎饼要比葱大这么多呢?再小点儿不行吗?其实,你看看这个山东特产小吃的名字就知道答案了,它叫煎饼卷大葱,煎饼小了能卷得过来吗?那不成了大葱就煎饼了?
如果你留心注意一下,当尼吉斯纪录这项全民性的活动进入中国后,就不断有打破脑袋也想不到的纪录诞生:最大的月饼、最大的火锅、最大的大锅饭……还真别说,至今没有出现过最大的煎饼这项纪录。
要创造这个纪录最重要的条件是,先制造出足够尺寸的鏊子——用来摊煎饼。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直径3米左右的大铁鏊子,下面用七八个煤气罐加热,或者使用传统方法点上10多公斤的柴火,10多名大嫂抱着一大盆面糊洒到鏊子……这个场景完全超越了山东人的天际,对于一向憨厚、做事扎实的山东人来说,真没这个闲工夫整这出么蛾子啊。所以,这项尼吉斯纪录一直没有发生过。
另外,既然网友如此脑洞大开,下面的回答也是山东段子手狂欢一下来的答案:
1、用平时见到的小鏊子摊出100张小煎饼,用麻汁酱粘起来,组成一张大饼再去卷大葱。
2、把面糊搓成100多米长的面条,然后用面条一圈圈地把大葱缠起来,假装是卷起来的。
3、实在摊不出那么大煎饼的情况下,拿着小孩胳膊粗的大葱站在路口,干嘛?看谁不顺眼拿葱打他。为什么打人?因为他不让我折断了大葱再吃。
最后,来普及一下章丘大葱的知识:
1、山东之地多产大葱,章丘大葱又是山东的主要代表。大葱又名胡葱,原产于胡地,这里所指的胡地是今河北一带,春秋时期曾是匈奴的一支——山戎的主要活动地。史载,山戎在春秋时期广泛种植胡葱、戎菽(胡豆)。因其多次袭扰中原地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于公元前706年、公元前664年,率兵与燕国军队两次征伐山戎,胜利后把胡葱、胡豆引种到山东。
因为中原地区原产的葱收获期是在夏天,所以又名夏葱,而引进来的胡葱收获期是冬天,因此又被称为冬葱;又因为胡葱的葱杆粗粗壮、高大,民间也称其为“大葱”。而且,大葱是从胡地首先引种进入山东的,久而久之成为山东的特产,也就有了“山东大葱”的这个称呼。
2、再来说说山东煎饼。煎饼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学界通常认为上古时期就有了煎饼。最早的关于煎饼的文字记载则始于晋朝,当时的人们摊好煎饼,会用红丝线穿起来挂到房檐上,称其为“补天漏”,以纪念传说中女娲娘娘的补天之举。
煎饼在战国时期曾是齐鲁两国士兵征战时军粮,因水份少,不易变质,食用简单快捷,而且方便携带。民间还传说,煎饼是诸葛亮为解决军粮问题而发明。
抗日战争期间煎饼一度被称为“抗日饼”,这是冯玉祥所极力倡导的,他不仅把煎饼当作军粮,还写了一个小册子叫《煎饼》。据传,冯玉祥此举的灵感来源于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当年戚继光打击倭寇时,发明了“光饼”充当军粮。
另外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在山东,并不是所有人都吃煎饼卷大葱。就如同不是所有山东人都会开挖掘机一样。
(本文为指动济南原创内容,已授权今日头条、百家号、微信公众号、企鹅号、搜狐号、大鱼号、网易号同步更新,其他网站和自媒体平台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你有什么意见和想法下方的留言。或者点个赞,转发一下,让朋友分享本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