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可是真正病痛缠身,时刻忍受痛苦的折磨,享受不到一丝生活的乐趣,活着就是挣扎,活着就是受罪,在万般无奈绝望的情况下,只有死亡才是最终的解脱朱令铊中毒案。

朱令铊中毒案:被病痛折磨着的亲人,对于她来说死是最好的解脱吗?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安乐死的原因朱令铊中毒案,但由于我们国家传统文化影响,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生命大于天,因此在医院里病人垂危了,扔在抢救,实际上白费人力物力,病人遭罪死的毫无尊严。

朱令铊中毒案:被病痛折磨着的亲人,对于她来说死是最好的解脱吗?

对病人亲属子女而言,觉得自己尽全力了,亲人死而无憾朱令铊中毒案;对医院来说,尽全力抢救,尽最大义务了,死亡不是医院的责任,不过医院增加收入了。

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朱令铊中毒案,人人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所以才会有想尽一切办法延长生命,有病积极治疗,只要相信办法比困难多,就能克服一切战胜病痛,为了亲人、亲情而活着。

真正确实回天无力,那就尊重自然规律吧朱令铊中毒案。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学习好的就是好人,那么相对的是不是学习差的就是坏人?学生学习的优劣是多方面的因素。基础,态度,习惯,智商等无论那一个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学习好不代表“好人”,学习差不一定是“坏人”。再说学生“好”“坏”之分的标准不是仅仅成绩,更重要的是品德。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人格的塑造,没有好的品性就是学习再好也谈不上是“好”学生。况且作为学生来说,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一般都没有什么品性恶劣的,上不了道德的高度去评价。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一现象:不断犯错误的学生大多都是成绩好的,不会犯错误的学生反倒成绩差。因此成绩的好坏说明不了人的“好”“坏”。

我们先来看事件原由的相关新闻报道:

朱令铊中毒案:被病痛折磨着的亲人,对于她来说死是最好的解脱吗?

朱令铊中毒案:被病痛折磨着的亲人,对于她来说死是最好的解脱吗?

俄罗斯萨拉托夫市9岁女孩丽莎·吉谢廖娃10月9号在上学的途中神秘失踪,家人报警的两天后尸体在一个旧车库中找到,尸体有暴力袭击痕迹。随后,35岁的嫌疑犯图瓦金被捕,图瓦金被抓获后很快承认了劫持并杀害吉谢廖娃的罪行,而夺去她幼小性命的是一名惯犯。这起案件在俄罗斯引起轰动。俄国家杜马议员叶甫盖尼·普里马科夫表示,“我希望我们国家恢复死刑来惩罚对儿童和其他无力自保者施暴的人、恐怖分子、背叛祖国的人和贪腐数额巨大的人。”而针对这起事件的社会抽样问卷调查中显示,将近80%的民众支持对杀害儿童的人和恋童癖恢复死刑。此后,俄总统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克里姆林宫暂不讨论恢复死刑问题。这起事件引发极大的民愤以及社会对是否要恢复死刑的激烈讨论。

朱令铊中毒案:被病痛折磨着的亲人,对于她来说死是最好的解脱吗?

一、死刑的概况首先我对于小女孩不幸的遭遇感到惋惜和悲愤的同时,不禁要问死刑在法律执行上是否是对重刑犯、惯犯最有力的刑罚?是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遏制悲剧的再次重演呢?

朱令铊中毒案:被病痛折磨着的亲人,对于她来说死是最好的解脱吗?

1、世界各国执行死刑的情况

死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各国都有不同的死刑历史,据我了解就目前全球140个主权国家当中,废除或不执行死刑的国家高达140个,占到世界国家总数的71%,俄罗斯也是其中之一。而剩下29%的国家当中,我国是适用死刑罪名最多的国家。

2、俄罗斯死刑的历史现状

从悲剧发生地的俄罗斯来看,法律在严格意义上是没有废除死刑的。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废除死刑成为俄罗斯加入欧委会的一个先决条件。而据1996年《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的规定中,对死刑的适用范围进行了严格的限制。那么为了兑现承诺,俄罗斯联邦签署了“冻结”死刑的决议,请注意是冻结不是废除,原则上想要恢复是可以通过立法重新实现的。这也是在当时经济、政治混乱的俄罗斯为了靠拢西方的妥协。

二、死刑的意义我认为有必要讨论死刑的意义,这样才能让我们理解死刑是否需要被废除。

在我国自古以来都有“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传统理念,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罪恶得到应有的惩罚。而在秉持法制精神、人权至上的西方社会中,认为死刑是不能逆转的,法律的意义是制约改善而不是侵害人权,死刑是对人权的践踏,对生命的不尊重。这就造成各国对于死刑态度的偏差。

当然生命都很宝贵,每个文明社会的价值观和理念都应值得尊重,死刑也不是评判社会文明的标准。虽然惩治犯罪的方式很多,也可能出现误判,但是当罪犯在夺取他人性命的时候是否是对他人生命的亵渎,这时罪犯自身的生命还是否值得被尊重呢?

在古代封建社会,“宁可错过也不放过”成为量刑的理念,这主要也是受限于当时社会文明发展的条件所制约。刑罚在明政手里可以成为很好的法律武器,而在暴政手里也能成为对付好人、排除异己的杀人工具。而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刑罚是约束和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工具之一,但并不是绝对。换言之,在战争中造成的伤亡是否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呢?而从历史上来看,很多的战争都是自称“民主灯塔”的西方国家发起的,那这又是否违背了所谓人权至上的理念呢?所以,任何事物的评判标准都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而变化。所以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义也没有绝对的邪恶,死刑当然也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其中一种方式。

就目前看来废除死刑在世界上是大势所趋,法律能惩恶扬善也应该留有余地,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每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也更值得被珍惜。关于死刑是否被废除更应该讨论其背后的犯罪动机、人性的思考及产生的社会效应。说了那么多,那么你心中对于死刑存废的问题是否有了新的看法呢?欢迎分享你的观点,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