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行孙在《封神演义》中,是惧留孙的弟子,为阐教第三代弟子,阐教第三代弟子中,比较熟悉的当属杨戬、哪吒、雷震子、土行孙等。他们奉师命下山帮助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其本身亦有独到之术,比如杨戬有八九玄功、哪吒为莲花化身、雷震子有两翼,当然土行孙也不例外,他精通地行之术,能日行千里,其以地行之术称雄众神。
土行孙虽然矮小,但本领却强,并且还得以娶邓九公之女邓婵玉为妻。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土行孙以他的地行之术立下不少战功。虽然他曾经还是敌人捉住过,但是只要他身体挨地就会逃脱。
不过可惜的是,在伐纣大军到渑池的时候,在渑池之战中,土行孙遇到了和他一样精通地行之术的人张奎,重要的是土行孙日行千里,而张奎则是日行一千五百里。最终土行孙被张奎所杀。之后邓婵玉要为土行孙报仇,却死于张奎之妻高兰英的手中。
武王伐纣成功后,姜子牙主持封神,土行孙被封为土府星君。
那《封神演义》中,作者为什么要把土行孙写死呢?
首先,有战争就会有死伤,就算是胜利一方、实力强大的一方,还是难免会有折损。武王伐纣虽然最终周室取得了胜利,但是周营中还是有不少战死的人物。这些战死的人中,土行孙只是其中一个。
其次,《封神演义》中,三教圣人共同签压封神榜,是以福源深浅来定的,深厚的成仙道,次之的为神道,再次之为人道。
换而言之,封神榜就是事先定好的,凡是榜上有名的界不能逃。而土行孙就是封神榜上有名之人。再则,要进封神榜就是先要身死,土行孙既然是封神榜有名姓的,那他就难逃被杀身死的结局。
最后,土行孙和张奎可谓是天敌,他们都是精通地行之术,而张奎的地行术比土行孙还厉害。两个都是以地行术称雄当时的人物碰到一起的时候,肯定是要分出高下的,而重要的是不仅分高下,而且还是生死之分。土行孙略逊于张奎,如此土行孙就落下被杀的下场了。
《封神演义》是以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加工创作出来的。大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一百回,以殷周斗争和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为线索,歌颂周的仁政,揭露和批判商的暴政。小说先写商纣王荒淫无道、信任奸邪,诛妻杀子,设炮烙以害忠良,造虿盆以虐宫女,建鹿台以劳百姓,以及立酒池肉林以自娱,剖孕妇敲骨髓以为乐的暴虐行径。次写周武王在姜子牙的辅助下,兴兵伐纣,终于在众神的支持下,以正义战胜邪恶,翦灭了商纣王朝。小说不但批判揭露纣王的暴政,而且还敢于乖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伦理道德,对以臣伐君,以下伐上的武王伐纣的事业加以肯定,认为不是弑君篡逆,而是诛暴君伐无道。书中在哪吒剔骨还肉追杀生父的故事里,也表现了类似敢于违背封建伦理道德的进步思想。当然这种诛暴君抗父命的思想并非《封神演义》作者的首创,但作者通过艺术形象进行绘声绘色的渲染,却是难能可贵的。《封神演义》的思想内容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封建性的糟粕也很突出。宿命论的思想贯串全书的始终,如认为商周的成败,是由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当兴所决定的。这就大大削弱了反暴政的积极意义。《封神演义》对某些人物刻画得比较生动,想象丰富,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但总的说来艺术性不高,人物刻画多数流于概念化、公式化,缺乏鲜明的性格特征,神魔斗法有些较荒诞,情节雷同赘冗。鲁迅先生说,《封神演义》“似志在演史,而侈谈神怪,十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而己。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真三国,假封神,西游记哄死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