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慕大三角就是被外国的科幻小说家炒作起来的,现在网络发达了,信息通道不像上世纪那么闭塞,人们越来越不好骗了。
你要是知道百慕大三角在哪,就不会觉得它很神秘了。▲百慕大三角就在美国家门口
百慕大三角由英国百慕大群岛、美国佛罗里达州迈密阿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三地连线形成的三角形区域,面积116万平方公里,就位于美国以东的大西洋上,是最繁忙的国际航线和最知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每天从这片海域经过的飞机和船只数不胜数,偶尔发生几起事故和海难是很正常的事,根据《全球海洋失事地点》的统计数据表明,百慕大三角海域失踪的船只和飞机,比其他繁忙地区还要少些,保险业界也证实了百慕大三角并不是危险的海域。
但在上个世纪中期,一批科幻小说家和记者就歪曲、夸大和编造了这些船只和飞机失事的情况,以此来牟取利益。1950年E.V.W. Jones最先提及百慕大三角的失踪事件,将该地区的舰艇、飞机以及各种军事用途的交通工具的神秘失踪事件归咎于“魔鬼三角”。1952年George X. Sand也将几起船队失踪事件描述的不可思议。1964年Vincent Gaddis在一篇文章里首次使用了“百慕大三角”(Bermuda Triangle)一词,该文章刊登于《大商船队》杂志。1974年畅销书《百慕大三角》的作者贝立兹被批评在书中对于某些失踪事件过分夸大。
后来这些书籍和报刊通过各种渠道传到国内,称为地摊文学的宠儿。像我小时候看过的如《世界未解之谜》等故弄玄虚的书籍就将百慕大三角描述成全球最危险的海域,给这里的失踪事件添加一些如地球磁场、海底文明、海洋黑洞、外星人基地等空穴来风的说法。
百慕大三角在以前航海技术不发达的时候确实海难频发,因为这里是马尾藻海的西南部分。马尾藻海是最清澈的海,也是唯一一处“洋中之海”。马尾藻海海域缺少洋流,又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无风区,在风帆时代就如陆地上的沼泽一样致命。马尾藻海西南区域岛屿众多,洋流复杂,时常形成一些巨浪、暗流和漩涡,使这里充满危险。
随着航海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这里的事故自然就越来越少了。我们家门口也有一个大三角,那就是龙三角。和百慕大三角一样,龙三角也是炒作出来的。
科技如此发达,为何竟找不到失踪客机?以马航为例。
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航班在从吉隆坡机场起飞大约1小时后与地面失去联系,神秘失踪。来自超过9个国家的救援力量反复搜索,却仍然没有任何有关这架载有239名乘客的波音777-200客机具体下落的线索。于是各种流言满天飞,但不管是航空公司,波音公司还是马来西亚调查当局到目前为止都拒绝对此事件作出任何猜测。
难点一:发生地点在海上
航空专家看来,不管这架飞机究竟遭遇了什么,它所遭遇的一定是某种迅速发生,且是灾难性的航空事故。
由于事故发生在海上,这就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等待数月乃至数年之后才有可能得知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地方,要想找到线索将是非常缓慢的过程。此前2009年6月1日发生的法航447航班,在事发后两年时间它的黑匣子才被调查人员找到。已经退役的前美国海军陆战队飞行员和航空顾问约瑟夫(J. Joseph)表示:“简单的说就是:很难在水里寻找什么东西。”
为什么这架马航航班的飞行员并未向地面通报他们遇到了何种险情,或是发出求救信号?
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机长拥有超过1.8万小时的飞行经验,但却在没有发出任何求救信号的情况下突然消失了。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在其他什么方面出现了问题。但这一点也并非完全不能理解,因为一旦遭遇险情,飞行机组的第一要务是处理手头的紧急事务。无线电通讯的沉默并不让他感到惊讶。
原因 :”首先,飞机遭遇突如其来的灾难性事件,飞行员忙于处置,没有时间与地面通讯;第二,飞行员们受训时便被告知,必须首先处理紧急事态,之后才是考虑与地面联络。”
难点二:海上并没有雷达
人们常常有一种误解,认为飞行中的航班是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保持者持续不断的联系的,或者这些航班是不间断的受到雷达监视的。
实际,一旦飞机离开海岸线100~150英里(160~240公里),雷达便开始不再发挥作用了。尽管现代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均采用了GPS导航,但那只能告诉航班它自身目前所处的位置,但它无法告知地面控制中心飞机的位置。这就有点像是将你的 iPhone 手机带入广阔的莫哈维沙漠腹地:你手机里的 GPS 会告诉你你的位置,但你无法在这时候使用“Find My Phone”的功能,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手机信号。
难点三:搜寻范围太大
目前为止,航空专家们普遍认为掌握的信息还很不充分,因此难以做出任何判断。但他们大多同意一点,那就是不管MH370航班遭遇了什么,这种事件一定是突如其来,猝不及防的,并且由于发生时飞机飞行于高空,因此飞机的碎片将会散布到很大的一片区域,而且不同海域内部变化频繁,要想在开阔的水域找到飞机残骸则要困难得多。
在自然面前,人类的科技有时候就是这么没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