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康熙到底传位于四爷还是十四爷?

如题所问,就是要讨论“于”与“十”是否被篡改。

“于”与“十”,就两笔之差,但改起来很容易,一横一勾即成。

但是,康熙立储遗诏,会在汉文本中写得如此简单吗?

立储,事关江山社稷,事关国家安危,一生致力于扩大疆域、统一全国的康熙帝自然会郑重其事,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将最爱的皇太子胤礽两次立废,最后强忍巨痛地将胤礽禁锢于咸安宫。

即便遗诏中有民间传闻的“传位”或“传位于”,或“传位与”字样,那么到了相互佐证的满汉文本中,篡改起来就不容易了。

清初已发生两起因大行皇帝(太祖、太宗)没有留下关于接班人遗诏的大事,结果导致皇家内部纷争、骨肉相残的恶性事件。这必然会成为历史的教训,引发精明的康熙皇帝警觉。所以,对于曾在晚年近二十年来思考如何正确立储的康熙皇帝来说,他必然会反复权衡利弊、斟字酌句,而不是简单粗糙地写一个“传位于”或“传位”,草草了事。

后来传世的所谓康熙遗诏中写道:“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虽然有雍正动了手脚的可能,但这是一份具有说服力的康熙最后命令。

这份遗诏,既有为什么传位胤禛的原因,也有康熙对后继之君关于自己后事的具体安排,比那份简单地戏说“传位于”或“传位”,具有更多的信服力。

就此遗诏而言,如果要篡改,则难度更大。更大的问题是,它还得得到对皇位一直虎视眈眈且势力最强的皇八子胤禩集团的认可。即便后来胤禩死于非命,其党羽传言雍正逼母谋父、弑兄屠弟等十大罪状,但在雍正初年,胤禩以总理王大臣与和硕廉亲王之尊,足以在雍正初登大宝、根基未稳的情势下,揭示其继位不正。然而,胤禩却没有如此做。

康熙早年最为中意的当然是他的太子了,不然也不会纵容太子,对他做错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在废太子之后复立太子,导致几个儿子们都心痒痒的。但是随着第二次废太子之后,康熙真正对太子死心了,也就开始考虑其他的儿子。

康熙到底传位于四爷还是十四爷?

康熙到底传位于四爷还是十四爷?

康熙到底传位于四爷还是十四爷?

康熙到底传位于四爷还是十四爷?

康熙选继承人还是有他自己的原则的,没有能力的不要,结党营私的不要,兄弟之间使阴招的不要。这么一算的确只有四阿哥胤禛合适,不信我们仔细分析分析其他的几位皇子吧。

康熙长子胤禔就是犯了兄弟不和的大忌,而且这个儿子十分没有眼力见,明明康熙自个儿还对太子抱有希望,他竟然在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凑上去怂恿康熙杀死太子,还有魇阵太子之事真是宫中的大忌讳。且不说太子到底有没有犯了该死的大罪,就是胤禔这心思也够恶心他老子的了。嫡子一死,老大怎么着也有了夺权的底气,看起来当仁不让啊。这么蠢的儿子,康熙也不想要了,马上被处革爵囚禁。

再说三儿子胤祉吧,就是他将大阿哥用巫蛊之术的事情告诉了康熙,康熙当场对这个三儿子还是比较嘉奖的,心里面却对他格外嫌弃起来。太子失势,大阿哥被囚禁,这个三阿哥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以为换位就轮到自己了。只是康熙老了,却不糊涂,心中早早就将胤祉排除在外。

八阿哥胤禩伙同老九、老十已经暗地里了朝中许多臣子的支持,八阿哥被称为贤王,情商颇高。只是树大招风,当时的康熙还没有彻底放弃太子,老八已经蠢蠢欲动,利用群臣举荐来为自己争取王位。可康熙看多了朝中争斗,最是讨厌这种拉帮结派,胤禩此举已经被康熙厌弃到家了,明确表示不会让胤禩继承王位。

所以,最后能和四阿哥一争的只有自己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而十四阿哥明显是不可能的,后人传闻的四阿哥篡改了康熙的遗诏,抢夺了十四阿哥的皇位,这明显是有人在恶意污蔑雍正。至今这封诏书一式四份还保存完好,分散在四处展览,满汉双语书写,书写十分严谨,不可能出现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的情况,更何况繁体“於”笔画复杂,不好随便修改。

最后再看看康熙老爷子在生前所做的几件事,都曾经暗示过四阿哥才是他心目之中的继承人。康熙十分喜爱雍正的儿子弘历,曾经将弘历亲自接到身边教育抚养,甚至和军机大臣商讨国事的时候也不避讳这个孙子。这种待遇只有曾经太子的儿子才有过,康熙诸多皇孙之中,几乎没有让康熙这么喜欢的。后来雍正传位给弘历也是看在康熙的面子上,到了祭拜康熙的日子,也是第一个想到让弘历去祭拜皇爷爷。

而且在康熙觉得自己快要不行的时候,将十四阿哥派去西征,做了大将军王。不会有皇帝会在临死之时将自己中意的继承人调到偏远之地,而且十四阿哥军队的后勤全部被安排在四阿哥手上,京中防务也给了和四阿哥关系走得很近的隆科多,可以说康熙已经在尽力为四阿哥铺路了,传给四阿哥是他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