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大陆为什么不待见李敖。 老实说,我并不了解李敖。不过李敖也并没有多少风雅可附。
李敖以骂人著称,说他离经叛道,标新立异还差不多,怎么谈得上“风流儒雅”呢大陆为什么不待见李敖?
如此多的人评论李敖,其实绝大多数恐怕是“跟风”而已,哪里来的附庸风雅之说大陆为什么不待见李敖。
李敖在2005年9月访问大陆期间,在北大、清华、复旦三所顶尖高校发表了“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尼姑思凡”的系列演讲。从演讲的题目看,哪一点和风雅有关系呢大陆为什么不待见李敖?
李敖在2012年曾经被英国某杂志评为最有影响的华人作家。名字在韩寒大陆为什么不待见李敖,金庸和郑渊洁的前面。不过中国大陆的人可能多数和我差不多,听他说过什么的比较多,而读过他写过什么的缺比较少。
写过小诗《乡愁》的余光中和李敖应该是同辈人。但李敖骂起他来照样不留情面,“文高于学,学高于诗,诗高于品”、“一软骨文人耳,吟风弄月、咏表妹、拉朋党、媚权贵、抢交椅、争职位、无狼心、有狗肺者也” 。
网络世界,人人都有话语权,各个都想刷存在感。好不容易有了机会,为什么不说两句呢?发表看法,说说可以,爆粗口就大煞风景了。
感谢老师您的邀约。对于您提的余老为何不回大陆看看,我真的不得而知。在这里我只能说一下就这一事的推臆。首先,恐怕与余年势已高,没有那么好的体力和精力有关。再一个我想这也是最重要的。有一种情愫叫相见不如怀念。我不知余老到底有没有这个情结,但我却相信他应该会有这个情结。那刻骨铭心的思念和挂牵,有时真不是回来看一下所能释怀。即便看了又能如何,结局还不依旧是离别?于是不回大陆,倒成了余老执拗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应源于选择者的性格,而每个人的性格形成于他所处的环境又那么相联。对于余老,我知道的实在太少,因而,对他的猜想也就言尽于此了。
斯人已逝,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谈不上特别不喜欢李敖先生,就是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当年先生在世时,那么好的人脉关系,那么好的知名度,却没有在台湾省的政坛有所建树。感觉他进入台湾省的立法机关就是胡闹去的,喷瓦斯,晒自己的裸体照,大骂陈水扁,抨击马英九。总总行为,对两岸关系似乎没有多大改变。在一个,当年参选台湾省省长时,不拉票,不拜票,在台湾省他的那套是行不通的。
骂人无数,我觉得他的这种做法有失欠妥,特别是骂了金庸先生20多年,实在不解。
对于他追过的每个女人,分手后到处宣扬,他有没有考虑过对方的感受呢?
文坛巨匠,也可以算是风流人物了。
发布评论